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文
作品数:
2
被引量:9
H指数:1
供职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孙邦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篇
文化科学
主题
2篇
偏误
1篇
师范
1篇
教师
1篇
教师培养
1篇
教师培养模式
1篇
高等师范
机构
2篇
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2篇
孙邦华
2篇
姜文
传媒
1篇
天津师范大学...
1篇
教育科学文摘
年份
2篇
2015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师改大运动的偏误与纠正
被引量:9
2015年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教育界在关于中学教师的培养模式上存在着"综合派""中间派""独立派"等派别。"综合派"主张,"寓师范于大学";"独立派"主张,高等师范制度应独立设置。两派之间观点对立。随后,在"高师改大"运动中,出现了北京高师、北平师范大学、南京高师及东南大学等不同的学校形式。北平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师范大学,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几乎崩解。随之而来的是中学师资数量短缺、素质低下,中学教育程度低落。在教育家坚持不懈的呼吁下,教育最高当局不得不于1938年颁布《师范学院规程》,可视为对此不当的中学师资培养制度的纠正。
孙邦华
姜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师改大运动的偏误与纠正
2015年
高师改大前后的舆论场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教育界在有关中等学校教师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三种意见,亦可称之为三种派别。一种意见主张取消师范教育独立设置的制度,由综合性大学(或叫普通大学)的文理科培养,“寓师范于大学”。该派可称之为“综合派”,它以蔡元培、郭秉文、黄炎培、任鸿隽、朱家骅、陈果夫等人为代表。蔡元培、朱家骅、陈果夫等人是国民党的要员,蔡、朱等先后担任教育部行政长官。
孙邦华
姜文
关键词:
教师培养模式
偏误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