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晔
-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对残余症状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索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成功手法复位后的残余症状有哪些有效可行的干预方法,以指导耳石复位后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规范手法复位治疗成功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共93例;随机分入A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置)、B药物组(同时口服银杏叶软胶囊和强力定眩片)、C康复锻炼组(每日自主进行前庭康复操锻炼);比较3组疗效的差异。结果:在治疗30d后,A组患者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下降程度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时间长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长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0d后,B、C两组患者DHI量表评分的下降程度和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近期或相对远期的时间点上,A组患者残余症状持续存在的比例均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微循环类药物和前庭康复锻炼对BPPV患者成功耳石复位后的残余症状可以起到治疗效果。
- 徐晔付敏张楠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共患慢性病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残余症状预后的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治疗(CRP)后残余症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科确诊为BPPV并行规范化CRP治疗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成人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及共患慢性病史情况等,不定期随访残余症状预后情况,分组后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本研究的149例患者中,残余症状可自愈者71例,不可自愈者78例;男30例,女119例;年龄23~88岁;青年组30例,中年组46例,年轻老年组47例,老年组26例;共患高血压病者76例,糖尿病者76例,高脂血症者47例,心脏病者110例,缺血性脑病者43例。结论:高龄女性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和缺血性脑病者,残余症状不易自愈;其中,高龄及共患高血压病、糖尿病为影响残余症状预后的危险因素。
- 周凤洁付敏张楠徐晔葛莹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预后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