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的不典型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急性完全闭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心电图的不典型改变,以便尽快做出侵入性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2于我院导管室行急诊PCI的1支主要冠脉急性完全闭塞患者168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是否有典型改变分为2组:典型改变组156例(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改变)和非典型改变组12例(表现为心电图无改变或ST段压低/T波倒置、低平)。了解3支主要冠脉闭塞的发生率、典型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不典型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记录患者进入急诊室大门到冠脉球囊扩张的时间(D-TO-B)和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68例患者冠脉闭塞性病变部位中,首先位于左前降支88例,其次为右冠脉58例,冠脉左回旋支22例;其中非典型改变组分别为5例(5.7%)、3例(5.2%)、4例(18.2%)。典型改变组D-TO-B时间为(2.75±0.76)h,非典型改变组为(3.54±0.80)h。左前降支闭塞患者中,非典型改变组较典型改变组EF值明显降低。结论:非典型改变组D-To-B时间明显延长,前降支闭塞非典型改变组心功能明显降低,所以早期识别有助于尽早采取侵入性治疗策略。 朱红涛 邱林林 李斌义 丁晓军 赵剑锋 欧阳巍立 龚军辉 童芸梅 刘学庆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的分布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2例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结果,分为完全闭塞组(TIMI血流0级,n=30)及非完全闭塞组(TIMI血流1~3级,n=162)。分析NSTEMI患者冠脉完全闭塞的发生率及分布,并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30 d、90 d、180 d心脏猝死、复发性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卒中发生率。结果 192例患者中,总共30例(15.6%)罪犯血管完全闭塞,其中前降支5例(16.7%)、回旋支14例(46.7%)和右冠11例(36.7%)。与非完全闭塞组相比,完全闭塞组患者年龄较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更高,入院时TIMI积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入院时TIMI积分(OR=2.699,95%CI:1.283~5.674,P=0.009)及LDL-C(OR=1.994,95%CI:1.263~3.148,P=0.003)可以作为罪犯血管完全闭塞的独立预测因子。住院期间及30 d完全闭塞组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P<0.05),但180 d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0例(15.6%)NSTEMI患者罪犯血管完全闭塞,180 d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无明显差异,入院时患者TIMI积分及LDL-C水平可以作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的独立预测因子。 朱红涛 刘学庆 芮立美 张友明 丁晓军 赵剑峰 李斌义 邱林林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心脏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血清CTRP12水平变化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与对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确诊为AMI并行PCI的患者104例,统计术后12个月内ISR发生率,并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和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ISR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104例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ISR发生率为14.4%(15/104)。ISR组术前TIMI血流≤1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TC、LDL-C较非ISR组显著升高,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ISR组中,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降低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对AMI患者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截断点为3.89 ng/mL(敏感度93.3%,特异度73.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结论出院前日血清CTRP12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ISR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TRP12可能是AMI患者PCI术后ISR的治疗靶分子。 张友明 龚军辉 朱红涛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纵膈及胸壁内血肿2例 2017年 1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69岁,主因"反复发作胸痛1 d"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胸痛,伴背痛,出汗,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黑矇、晕厥等。急诊行心电图示:Ⅰ、a VF导联ST段抬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2μ/L,肌钙蛋白(c Tn I):0.818 ng/ml,电解质、肾功能正常,胸部CT未见异常,入院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丁晓军 刘学庆 邱林林 朱红涛关键词: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壁内血肿 纵膈 并发 入院诊断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对AMI患者外周血中间型(CD14++CD16+)单核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分化过程的研究,探讨CTRP3对中间型(CD14^++CD16^+)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AMI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AMI患者外周血中间型(CD14^++CD16^+)单核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中间型(CD14^++CD16^+)单核细胞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1)A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存活率超过90%。(2)CTRP3可诱导AMI患者中间型(CD14^++CD16^+)单核细胞的分化(P<0.05)。(3)CTRP3抑制介导的中间型(CD14^++CD16^+)单核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P值<0.05)。(4)中间型单核细胞上的ERK1/2和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脂肪酶介导的炎症活化过程(P<0.05)。结论:干预CTRP3可能成为一种改善AMI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 彭中兴 陈昊颖 李琳青 侯建同 刘波 朱红涛 汤成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1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6),对照组采用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机体血脂代谢以及血清的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龚军辉 朱红涛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丹参多酚酸盐 血脂代谢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自发性再灌注与对应导联T波倒置的关系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心电图T波倒置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发生自发性再灌注(spontaneous reperfusion,S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急性STEMI住院患者,以发病6 h内的心电图(院前急救系统或急诊室所做的第一份心电图)作为判断早期T波形态的标准;所有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血管造影数据,并依据梗死相关血管对应导联T波是否倒置,分为T波倒置组(33例)和T波直立组(21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两组SR的发生率。结果246例患者中,92例(37.4%)梗死相关血管出现SR;有120例(48.8%)前降支闭塞,28例(11.4%)回旋支闭塞,98例(39.8%)右冠状动脉闭塞。在前降支闭塞的患者中,23例(19.2%)T波倒置;而在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中,分别有2例(7.1%)、8例(8.2%)发生T波倒置。在前降支闭塞伴T波倒置的STE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9例(82.6%,P<0.01)发生SR;而回旋支闭塞伴T波倒置患者中只有1例(50.0%,P=0.124),右冠状动脉闭塞伴T波倒置患者中有3例(37.5%,P=0.035)发生SR。结论前降支闭塞的STEMI患者心电图中,伴ST段抬高的导联出现早期T波倒置可能提示梗死相关动脉出现SR。 郜黎伟 赵剑峰 潘双花 郝英才 朱红涛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T波倒置 梗死相关动脉 入院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2例NSTEMI患者,根据急诊室12或18导联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即无缺血改变组及ST段压低组。了解NSTEMI患者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30 d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和ST段压低组相比,无缺血改变组多年纪轻,有近期吸烟史,心血管危险因素少。无缺血性改变组(n=110,57.3%)明显高于ST段压低组(n=82,42.7%)。无缺血改变组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低于ST段压低组(28.2%vs.41.5%,P=0.003),左主干(7.3%vs.24.4%,P=0.000)及前降支近端病变发生率(30.9%vs.41.5%,P=0.027)低于ST段压低组,无缺血改变组D-to-B时间(h)明显高于ST段压低组[(30.88±18.29)vs.(14.61±6.25),P=0.000]。住院期间MACE低于ST段压低组,但是30 d MACE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根据入院心电图检查的结果,NSTEMI患者心电图无缺血改变发生率高、短期预后较ST段压低组好,但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及时实现再灌注治疗可能会改善预后。 刘学庆 芮立美 朱红涛 丁晓军 赵剑峰 欧阳巍立 龚军辉 张友明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源性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水平变化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50例和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35例,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PCI术前、术中及术后第3、5、7天检测血清CTRP12水平,比较罪犯冠脉口、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和外周静脉PCI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采用SYNTAX评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SYNTAX评分≤22分和SYNTAX评分>22分两组,比较两组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和PCI术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分析CTRP12与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AMI患者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静脉与术中罪犯冠脉口血清CTRP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术前相比,术后第3天血清CTRP12水平降低(P<0.05),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术后第3天相比,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YNTAX≤22分组相比,SYNTAX>22分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第3天血清CTRP12水平降低(P均<0.05),而术后第5天和第7天血清CTRP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RP12与总胆固醇(TC)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TRP12是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1.671,OR=0.188,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TC、三酰甘油(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后,CTRP12仍是A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3.441,OR=0.032,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前外周静脉血清CTRP12水平� 张友明 龚军辉 朱红涛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SYNTAX评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TRP12及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补体C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家族12(complement C1 tumor necrosis factor-associated protein family 12,CTRP12)水平与影响ACS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8月于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116例,其中ACS 81例,非ACS 35例。收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CTRP12及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picardial fat thickness,EFT)。比较两组血清CTRP12水平和EFT,分析CTRP12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采用SYNTAX(Synergy between PCI with TAXUSTM and Cardiac Surgery)评分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SYNTAX评分≤22分和SYNTAX评分>22分,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因素。结果:ACS组患者男性比例、吸烟比例、EF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非ACS组(均P<0.05),血清CTRP12水平低于非ACS组(P<0.05),EFT较非ACS组增加(P<0.05)。ACS组患者中SYNTAX评分≤22分者血清CTRP12水平高于SYNTAX评分>22分者(P<0.05),EFT小于SYNTAX评分>22分者(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TRP12与EFT呈负相关(r=-0.557,P<0.05)。Logistic回归提示CTRP12和EFT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β=-2.107、1.607,均P<0.05)。CTRP12和EFT是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β=-1.085、1.740,均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LDL-C后,CTRP12和EFT仍是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β=-1.033、2.109,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TRP12水平显著降低,且与EFT呈负相关。EFT是ACS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TRP12为ACS的保护因素。 龚军辉 龚军辉 朱红涛 花颖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