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异常蛋白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肿瘤异常蛋白(TAP)的动态变化,TAP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具体为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单药(40 mg/m2),1次/周。分别于放化疗前、中不同时间及放化疗后检测TAP,对比分析TAP放化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TAP与患者临床特征及2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TAP与阴道侵犯情况、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治疗前TAP阳性率为65/89(73.0%),治疗结束后为38/89(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的TAP均与患者的2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放化疗后TAP阳性是宫颈癌的预后因子。结论 TAP能反映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且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许刚徐惠冯志俊吴立广王承伟吴朝阳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分析
- 宫颈癌VMRT与常规4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Ⅱb以上)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of rotat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VMRT)与常规盆腔4野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比较近期临床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中晚期宫颈癌初诊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所有患者均设计VMRT和4野两种放疗计划,评估并对比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根据患者意愿分为VMRT组(n=15)及4野放疗组(n=17),分别采用VMRT(50 Gy/28 f)或用4野放疗(45~50 Gy/25~28 f),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顺铂(40 mg/m2静滴,每周1次,共6次)化疗。比较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V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性均优于常规4野放疗计划(P<0.05),VMRT计划中膀胱、小肠以及直肠Dmean、D50、V40、V30均明显低于4野放疗计划(P均<0.05)。VMRT组与4野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7%(13例)及82.4%(14例,P>0.05)。V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4野放疗组(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显示了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与4野放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VMRT。
- 王承伟冯志俊徐惠许刚薛辉张良
- 关键词:宫颈癌剂量学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替莫唑胺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应用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89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35例;年龄40~63岁[(51.37±4.28)岁]。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IMRT放疗,45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IMRT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测定(QLQ-C30)量表得分]及1年、2年、3年生存率,观察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44例对照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2%(19/44),疾病控制率(DCR)为86.4%(38/44)。45例研究组患者的ORR为66.7%(30/45),DCR为97.8%(44/45)。研究组患者的ORR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2,P=0.020),DCR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0,P=0.046)。研究组患者发生Ⅰ~Ⅱ级不良反应7例,其中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1例,乏力1例,皮疹或瘙痒1例,胃肠道反应1例,骨髓抑制2例;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2例,其中胃肠道反应1例,骨髓抑制1例,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有好转,能耐受治疗。研究组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QLQ-C30各维度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所提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0.0%和24.4%,与对照组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22.7%和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替莫唑胺联合IMRT放疗在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表现出更佳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ORR和DCR,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徐惠徐利本吴立广冯志俊
- 关键词:恶性脑胶质瘤调强放射治疗替莫唑胺预后
- 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30例确诊的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生脉和地塞米松。结果 30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显效12例(40.0%),有效15例(50.0%),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安全有效。
- 徐惠王承伟吴立广冯志俊
- 关键词:生脉放疗放射性肺炎
- 腹主动脉旁预防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旨在评估腹主动脉旁预防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于2017年5月—2020年5月就诊的108例LAC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4,接受腹主动脉旁预防延伸野放疗联合TP方案(紫杉醇+顺铂)同步化疗]和对照组(n=54,接受盆腔野放疗联合TP方案同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 1.1)]、远期疗效[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控制率]、血清学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50(cancer antigen 50,CA50)、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率、PALN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CCA、CEA、CA50、TSGF、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主动脉旁预防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有效且安全的策略。
- 徐惠徐利本吴立广龙璐璐
- 关键词:化疗
- 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 2025年
- 目的 研究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判断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放疗科行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4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病理分级、有效组和无效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NK细胞、CD3^(+)、CD4^(+)较对照组低,CD8^(+)、Tregs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K细胞、CD3^(+)、CD4^(+)升高,但NK细胞、CD3^(+)、CD4^(+)仍低于对照组,CD8^(+)、Tregs降低且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Ⅲ级患者NK细胞、CD4^(+)、CD3^(+)较Ⅳ级高,Ⅳ级患者Tregs、CD8^(+)较Ⅲ级高(P<0.05),治疗后患者NK细胞、CD4^(+)、CD3^(+)升高,Tregs、CD8^(+)降低,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NK细胞、Tregs、CD8^(+)、CD4^(+)、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组CD4^(+)、CD3^(+)较无效组更高,Tregs较无效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K细胞、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不同分级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达不同,T细胞亚群和NK细胞表达与治疗效果有关,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疗一定程度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通过动态监测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辅助诊断、预判疗效。
- 徐利本龙璐璐吴立广徐惠
- 关键词:替莫唑胺调强放疗脑胶质瘤淋巴细胞亚群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血清HE4、CA125、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CA)125、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29例)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治疗,观察组(29例)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HE4、CA125、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ORR为79.31%,高于对照组的51.72%(χ^(2)=4.884,P=0.027)。观察组DCR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9.31%(χ^(2)=4.062,P=0.044)。对照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HE4及CA125水平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P<0.001)。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6个周期后HE4、CA125水平均下降(P<0.008),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2、4、6个周期后HE4、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前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比值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疗效更佳,安全性更好,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E4、CA125水平,促进淋巴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 徐利本徐惠龙璐璐林方方王承伟
-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卵巢癌
- 介入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A组21例先予TACE治疗1~2次,3周后进行3DCRT,放射剂量为2~3GY/次,5次/周,总剂量为48~54GY;B组21例单纯行TACE治疗2~3次。结果A组有效率85.7%,B组有效率61.9%,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1、2年生存率为71.4%和52.4%,B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19%。A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TACE结合3DCRT能提高不能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而毒副作用不增加,可以耐受。
- 徐惠王燕张琴
- 关键词:栓塞治疗性三维适形放疗
- 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复发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予单纯局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29例予局部三维适形放疗的同时口服替吉奥直至放疗结束。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9%,高于对照组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比较少见,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结论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提高了近期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 徐惠王承伟吴立广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疗乳腺癌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40例,行根治性放疗,体外放疗+192Ir腔内放疗。同步放化疗组40例,放疗方法与单纯放疗组相同,化疗方案为DDP 40 mg/m2,每周一次。结果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75%、60%。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92.5%、7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步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均较单纯放疗组严重,及时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远期直肠、膀胱并发症未见增加。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控率和长期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 徐惠吴朝阳王燕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