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龙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荞麦
  • 4篇苦荞
  • 4篇苦荞麦
  • 3篇生芽
  • 3篇毛状根
  • 3篇丛生
  • 3篇丛生芽
  • 2篇顶端分生组织
  • 2篇再生芽
  • 2篇农杆菌
  • 2篇种质
  • 2篇基因
  • 2篇发根
  • 2篇发根农杆菌
  • 2篇分生
  • 2篇分生组织
  • 1篇芽诱导
  • 1篇野生
  • 1篇野生荞麦
  • 1篇叶绿

机构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王成龙
  • 5篇邵继荣
  • 5篇周美亮
  • 3篇吴燕民
  • 3篇朱雪梅
  • 3篇杨占彪
  • 2篇杨远祥
  • 2篇王应军
  • 2篇程章
  • 1篇唐益雄
  • 1篇丁梦琦
  • 1篇董雪妮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苦荞的快速再生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荞的快速再生组织培养方法,包括苦荞无菌苗的培养、苦荞丛生芽的诱导、苦荞再生芽的生根、炼苗和移栽等四个步骤,最终培养出完整的苦荞再生植株。本发明具有适用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是一种快速繁殖苦荞...
邵继荣朱雪梅王成龙周美亮吴燕民王应军杨远祥杨占彪程章
文献传递
野生荞麦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荞麦属植物系统进化研究
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是一种重要的食药同源作物,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我国西南地区是学界公认的世界荞麦起源中心,拥有丰富的野生荞麦资源。如何全面掌握野生荞麦遗传信息...
王成龙
关键词:荞麦种质资源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
文献传递
苦荞麦毛状根的诱导和快速扩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苦荞麦毛状根的诱导和快速扩繁方法,包括:(1)将无菌的苦荞麦外植体进行预培养;(2)用发根农杆菌侵染液侵染预培养后的苦荞麦外植体;(3)侵染后的外植体进行共培养;(4)共培养后的外植体移至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
周美亮吴燕民邵继荣王成龙丁梦琦
文献传递
一种苦荞的快速再生组织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荞的快速再生组织培养方法,包括苦荞无菌苗的培养、苦荞丛生芽的诱导、苦荞再生芽的生根、炼苗和移栽等四个步骤,最终培养出完整的苦荞再生植株。本发明具有适用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是一种快速繁殖苦荞...
邵继荣朱雪梅王成龙周美亮吴燕民王应军杨远祥杨占彪程章
文献传递
苦荞毛状根的诱导及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苦荞是一种古老的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特点。苦荞起源于我国,其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同时兼具优秀的食疗作用以及卓越的药用价值,是许多绿色食品和重要功能性食品的...
王成龙
关键词:苦荞麦毛状根诱导培养基
文献传递
植物毛状根的诱导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诱导植物细胞的快速生长并分化形成毛状根,具有增长速度快、遗传稳定的特点。植物毛状根作为转基因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作物品种改良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植物毛状根的诱导以及植物毛状根的应用两方面简要综述。同时对其潜在问题与未来发展前景做以展望,以期为毛状根在牧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并为草业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王成龙周美亮邵继荣吴燕民
关键词:发根农杆菌毛状根作物遗传改良
普陀山苔草植物络合素合成酶CpPCS基因克隆及其在叶中的表达分析
2016年
以超富集植物普陀山苔草(Carex putuoshan)为材料,克隆其植物络合素合酶基因CpPCS的cDNA全长序列。同时,对其进行重金属胁迫处理,研究该基因在叶中的表达特点。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461bp,可编码486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同源基因对比显示,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63%左右;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普陀山苔草CpPCS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单子叶植物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CpPCS基因及CePCS基因受重金属铅锌胁迫上调表达,其中在叶中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通过普陀山苔草植物络合素合酶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鉴定,探讨该基因的结构、进化关系及其参与普陀山苔草重金属胁迫的应答模式,为进一步培育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植物奠定基础。
谭家郎胡永霖王成龙杨占彪朱雪梅
关键词:基因克隆
紫花苜蓿两种再生体系的优化及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紫花苜蓿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其遗传转化的研究。以陇东、阿尔冈金以及甘农4号紫花苜蓿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体细胞胚胎和丛生芽再生途径对于紫花苜蓿再生周期及频率的影响。并通过利用不同外植体、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以实现对这两种再生途径的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三个苜蓿品种中,甘农4号的再生效果较好,下胚轴的再生频率较高,在愈伤诱导阶段添加2 mg/L 2,4-D、1 mg/L KT,胚状体诱导阶段添加1 mg/L KT、0.5 mg/L NAA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在培养基中添加1 mg/L 6-BA、1 mg/L TDZ,则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效果最好;对比发现,丛生芽再生途径显示出较强的优越性,其再生时间仅10周,是紫花苜蓿再生体系建立的一种可选方式。
王成龙周美亮董雪妮唐益雄邵继荣吴燕民
关键词:紫花苜蓿丛生芽诱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