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琳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鞍山市千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矽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58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矽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相互关系。方法:对58例矽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22例次肺容积被压缩20.0%以下均保守治疗,在2周内治愈。高压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共45例次,肺被压缩30.0%~90.0%,且呼吸困难状重,均采用胸腔导管闭式法排气治疗,5~30天,平均15.6天。总治愈率96.6%。2例并发脓气胸外科手术治愈。结论:矽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临床症状重,应及时抢救。根据肺被压缩程度分别采用保守和胸腔导管闭式法,可完全治愈自发性气胸,预后良好。
- 周文琳田荆芳
- 关键词:矽肺结核自发性气胸
- 结核及肺癌所致胸腔积液中MCP-1、RANTES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结核以及肺癌所致的胸腔积液中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和分泌因子(RANTES)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以及64例肺癌致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胸腔积液中MCP-1、RANTES浓度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组胸腔积液总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腺苷酸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与肺癌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胸腔积液MCP-1浓度、RANTES浓度分别为(2304.9±294.0)pg/ml、(301.5±61.7)pg/ml,均高于肺癌组(P﹤0.05);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MCP-1、RANTES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RANTES浓度对于区分结核与肺癌致胸腔积液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不能区分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
- 胡连锋周文琳
-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胸腔积液MCP-1RANTES
-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6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分析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鞍山市千山医院1998—2007年住院患者362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治疗、预后等。结果以青壮年为多,占62.0%,老年患者有上升趋势,占21.0%。临床症状发热占86.1%,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乏力、气促、盗汗、胸痛等症状居多,伴有结脑者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确诊时间:30 d以内占50.3%,少数病人至4个月以上确诊。痰菌阳性率37.8%。PPD试验阳性反应58.6%,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44.8%。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68.5%,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1.5%。胸部X线典型粟粒性肺结核阴影占68.5%,并发肺外结核占40.0%。非结核并发症占68.2%。经联合抗结核治疗同时治疗并发症。除结脑脑疝死亡2例外,余者均好转。结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症状严重,常合并其他脏器结核病,必须给予高效、敏感抗结核药治疗,并对肺外结核病、并发症亦予以积极治疗,并辅以营养与支持疗法,能获得满意疗效。
- 周文琳田荆芳
- 关键词: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 结核性脑膜炎389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同顾性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问题。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7年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89例临床特点,化疗疗效,早期诊断,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等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女性=1.25:1,青少年占54.5%,农村占52.1%,合并其他器官结核占65.8%,眼底检查有122例改变。头痛,呕吐,发热占90%左右。病理反射阳性占95%。脑脊液检查:结核菌阳性(涂片+培养)125例占32.12%。脑压高,蛋白高,细胞数高,糖、氯化物低,302例占77.6%。本组病例均给与标准化疗,其中128例鞘内注射给药。总有效治愈284例,好转72例占91.5%,死亡21例占5.4%。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合理化疗,坚持3~6月强化治疗疗效显著,对危重结脑病人加用鞘内注射给药疗效甚高。
- 周文琳田荆芳
-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 酞咪哌啶酮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酞咪哌啶酮联合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酞咪哌啶酮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x线检查结果、痰涂片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结核病灶明显吸收10例,病灶吸收19例,吸收不明显7例;对照组病灶明显吸收5例,病灶吸收12例,吸收不明显17例,病灶增多2例,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Z=11.854,P〈0.001)。观察组空洞闭合6例,缩小4例,不变1例,新增空洞1例;对照组空洞闭合1例,缩小3例,不变6例,新增空洞3例,观察组的空洞闭合情况优于对照组(Z=15.536,P〈0.001)。观察组治疗后痰涂片转阴率为85.0%(17/20),对照组为50.0%(11/2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5.775,P=0.016)。观察组共发生不良反应8例(22.2%),对照组17例(47.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3,P=0.026)。观察组2例肝功能异常者在经对症、护肝治疗后无需改变原治疗方案,对照组8例肝功能异常者经治疗后有5例更改治疗方案,其中3例改吡嗪酰胺为链霉素,2例改利福平为左氧氟沙星;两组白细胞减少、皮疹、纳差、嗜睡等经对症处理后或停药2周后均消失。结论酞咪哌啶酮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效果好,且安全,可作为治疗结核病的常规药物在临床推广试用。
- 周文琳
- 关键词:酞咪哌啶酮抗结核药物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