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犯罪
  • 4篇非法
  • 3篇司法
  • 3篇检察
  • 2篇信用
  • 2篇信用卡
  • 2篇信用卡诈骗
  • 2篇信用卡诈骗罪
  • 2篇舆论
  • 2篇舆论监督
  • 2篇舆情
  • 2篇舆情民意
  • 2篇诈骗
  • 2篇诈骗罪
  • 2篇数额
  • 2篇数额认定
  • 2篇司法独立
  • 2篇诉讼
  • 2篇诉讼监督
  • 2篇透支

机构

  • 13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国家检察官学...

作者

  • 13篇叶萍
  • 3篇黄成
  • 2篇杨新京
  • 2篇陈帅
  • 1篇蒋家棣
  • 1篇王巍
  • 1篇李晓娟
  • 1篇郝忠
  • 1篇吴春妹

传媒

  • 3篇河南警察学院...
  • 2篇人民检察
  • 2篇中国检察官
  • 1篇山西省政法管...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北京政法职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制医疗新规定之理解及其监督视角被引量:7
2012年
刑事诉讼法修订,专设一章对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条件、程序、决定机关、救济手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尤其是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既符合由法院决定强制医疗的世界通例,又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提供了依据。应当对其规定的适用条件、庭前程序、庭审程序、执行监督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读,并探寻检察机关监督的着眼点。
叶萍陈帅
关键词:精神病人诉讼监督
大数据证据的定位与运用——以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为切入点被引量:7
2020年
目前,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数量激增、涉及人员众多、取证难度大,以大数据证据作为此类案件证据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能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办案效率.应结合司法实践中对大数据证据的探索运用实践,引入区块链技术、黑箱测试技术等专业化手段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从证据种类、证据效力、证明能力、追赃挽损等多个维度构建大数据证据在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中的审查、运用规则.
吴春妹叶萍黄成张美惠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犯罪非法集资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持卡人”的认定——兼论刑法解释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被引量:1
2011年
2009年"两高"颁布的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部分要件的理解和认定进行了细化,但是对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未涉及,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登记办卡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定犯罪主体"持卡人"成为一个问题。通过对民事认定与刑事认定的差异性及犯罪构成、立法目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对此类犯罪在实践中的把握有所助益。
叶萍
关键词: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持卡人
试论检察机关如何应对舆情民意被引量:1
2012年
网络发展带来的舆情风险,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司法领域也不除外。舆论监督司法具有正当性基础,但当前司法领域涉案舆情民意过度介入司法的现象凸现,通过深入剖析其原因,论证分析检察机关应当如何积极、有效应对这一新型监督方式,必然对当前的司法实践有所助益。
叶萍
关键词:舆情民意舆论监督司法独立
从存疑不起诉案件谈证据的正确把握
2012年
本文通过对基层检察院存疑不起诉案件的分析,从非法证据排除、矛盾证据的甄别判断等方面分析实践中证据判断的难点所在,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之道,以期有助于检察官在审查起诉过程中正确把握定案证据。
郝忠叶萍李晓娟
关键词:存疑不起诉排除合理怀疑非法证据排除
舆论监督与独立司法--兼论检察机关如何应对舆情民意
随着微博、网络的迅速发展,舆论监督已经不再局限于个别人的参与,正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使得司法这一传统的专业权威领域不再神秘,成为人人皆可评论的对象.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准控制了媒体,准就控制了民意.'...
叶萍
关键词:检察机关舆情民意法律监督司法独立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安全与人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本文以近三年B市C区办理的危害药品安全犯罪为样本,分析了此类案件的特点,探讨了假药、劣药的认定,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入罪标准,以及主观罪过如何认定等问题。
杨新京叶萍黄成
关键词:假药劣药入罪标准
窃取网络虚拟券币案件的认定被引量:1
2019年
网络虚拟券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常常成为网络犯罪分子的目标,因网络虚拟券币的特殊性,窃取网络虚拟券币案件在行为“秘密性”的认定、犯罪既未遂的认定、犯罪次数的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存在分歧。网络虚拟券币具有管理可能性、转移可能性、价值性,因而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类犯罪的对象。在认定窃取网络虚拟券币的犯罪次数时,可将犯罪对象和犯罪手段作为认定的依据。
叶萍蒋希茜
关键词:虚拟财产数额认定
浅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犯罪主体问题--如何认定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持卡人”
2009年两高颁布的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部分要件理解和认定进行了细化,但是对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未涉及,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登记办卡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形,如何认定犯罪主体“持卡人”。本文试图...
叶萍
关键词:信用卡诈骗犯罪主体持卡人
强制医疗新规定之理解及其监督视角
刑诉法修订,专设一章对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条件、程序、决定机关、救济手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尤其是明确了检察机关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既符合由法院决定强制医疗的世界通例,又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提供了依据。本文...
叶萍陈帅
关键词:精神病人诉讼监督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