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艾滋病
  • 2篇肿瘤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1篇血压
  • 1篇医务
  • 1篇医务人员
  • 1篇哨点监测
  • 1篇死亡率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流动人口
  • 1篇肿瘤死亡
  • 1篇自我
  • 1篇自我管理
  • 1篇危险因素评估
  • 1篇吸毒
  • 1篇吸毒人群
  • 1篇吸毒者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流动人口

机构

  • 6篇北京市东城区...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6篇李丹
  • 3篇黄辉
  • 3篇朱林
  • 2篇马立宪
  • 2篇赵楠
  • 2篇刘君
  • 2篇周莹
  • 1篇韩丽凤
  • 1篇王宁
  • 1篇刘硕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北京慢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07—2016年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状况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007—2016年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方法]计算恶性肿瘤分年龄别、性别和各癌种的发病率、构成比、顺位情况,年龄标化发病率按照201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进行标化,并计算标化发病率变化百分比和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北京市东城区2007—2016年居民恶性肿瘤年均粗发病率为336.30/10万,标化发病率为212.68/10万,标化发病率变化率为35.37%,年均增长4.08%,女性年均变化率高于男性,不论整体还是分性别恶性肿瘤发病率随时间的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70~79岁年龄组发病数最高。前10位恶性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肾癌、膀胱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的75.03%,肺癌居男性发病首位,女性为乳腺癌。男性高发的前5位恶性肿瘤主要分布在50岁及以上人群,女性主要分布在30岁及以上人群。白血病以及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儿童和青少年(20岁以下)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青年和中年(20~59岁)人群易发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肝癌,60岁以上老人易发肺癌和结直肠癌。[结论]北京市东城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偶有波动,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女性恶性肿瘤上升趋势高于男性。女性应重视与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相关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行为干预,男性应重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的行为干预和改变,肿瘤早期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仍是防控的主要措施。
李丹刘硕周莹王联君黄辉王宁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病率
女性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刘君黄辉马立宪朱林李丹赵楠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流动人口女性相关危险因素艾滋病传播
北京市东城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比较和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自我管理2种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对有依从性、自愿参加监测的530名高血压患者(Ⅰ组)进行1年的规范化管理服务;另外2012年5月对244名高血压患者(Ⅱ组)分成21个...
李丹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护现况调查被引量:35
2010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是关系到公众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威胁已日益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关键,北京市东城区疾病控制中心率先在北京市医务人员中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况,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刘君朱林韩丽凤李丹
关键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
北京市东城区2005-2006年吸毒人群哨点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吸毒人群人口学、行为学、HIV感染的现状和变化情况,为行为干预工作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采用全国哨点监测工作方案,数据采用EPI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与2005年相比,监测的吸毒人群中年龄、文化程度、地区来源及职业构成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注射吸毒者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静脉注射吸毒者比例上升,共用注射器的情况没有差别。Logistic检验结果显示,影响东城区吸毒人群HIV感染的主要风险性因素仍为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及梅毒感染。结论吸毒行为在社会成员中有向多层次及低龄人群中缓慢蔓延的趋势,应提高社会群体的防病意识;对于高危人群应重点针对注射吸毒及相关危险行为开展长期、人性化的政策指导和转介服务,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李丹赵楠朱林马立宪
关键词:艾滋病哨点监测吸毒者
2007—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2007—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07—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其死亡数、粗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等指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别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及主要死因恶性肿瘤的年龄分布情况。标化死亡率采用201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标化,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来描述恶性肿瘤死亡的时间趋势特征。[结果]2007—2019年北京市东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89.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0.23/10万,标化死亡率APC为-0.09%(P>0.05),整体趋于平稳,分性别来看,男性标化死亡率整体高于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变化趋势无性别差异,5岁以上人群年龄别死亡率APC为10.03%。前10位恶性肿瘤死亡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胰腺癌、女性乳腺癌、食管癌、淋巴瘤、胆囊癌、肾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5.38%。肺癌是男女共同的首位死因,男性的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和胰腺癌男女年龄别死亡率趋势一致,肺癌、胃癌、肝癌男女年龄别死亡率趋势不同。主要恶性肿瘤多在25~65岁呈现死亡率快速上升趋势。[结论]北京市东城区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于稳定,肺癌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直肠癌和女性乳腺癌死亡出现持续上升趋势。主要恶性肿瘤死亡快速上升期多为青少年阶段,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是干预的重要方向。
李丹周莹王联君黄辉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