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枫
-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MRI、CT及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三维重建病灶,术中实时导航进行手术切除;其中17例在颅底附近贴附6个MARK,分别于开骨瓣前及切除病灶后检查是否发生移位,评估术中实时导航的精确性,并对后组颅神经进行全程电生理监测,保护相关颅神经。结果:多模态神经导航对肿瘤组织及其周围结构定位精确;在结合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全切除19例(73.1%),次全切除4例(15.4%),大部分切除3例(11.5%);对全部病例进行术后随访6~32个月,远期生活质量行为状态(KPS)评分80~100分,其中3例复发。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可为术者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对术前合理设计手术切口和入路及预判大脑功能结构提供指导,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结合电生理技术能够最大化地切除病变肿瘤组织,并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常枫王淑琴
- 关键词:电生理技术颅底肿瘤
- 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在动脉瘤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在动脉瘤破裂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急诊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的动脉瘤破裂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组(试验组)和传统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组(治疗组)各30例。对比分析围手术期行腰大池持续稳压外引流治疗与同期行传统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积水发生率、二次手术去骨瓣减压率、脑脊液引流量、术后三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恢复结果)并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随访3个月,30例持续稳压外引流组患者脑积水1例(3.3%);二期去骨瓣减压2例(6.7%);生活完全自理26例(86.7%),生活部分或不能自理4例(13.3%)。传统腰椎穿刺引流组中脑积水6例(20.0%);二期行去骨瓣减压6例(20.0%);生活完全自理20例(66.7%);生活部分或不能自理8例(26.7%);死亡2例(6.7%)。两组平均总引流量[分别为(1220±712)ml、(260±200)ml]、术后第7天脑脊液蛋白[分别为(770±212)mg/L、(1520±463)mg/L]、红细胞计数[分别为(410±108)×106/L、(1210±263)×10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12、4.965、3.087,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在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使用简便易行,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建议推广应用。
- 郑慧军常金生常枫张天祥
- 关键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引流术
- 亚低温联合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对颅底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颅底肿瘤患者62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 45%)低于对照组(29. 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颅底肿瘤患者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
- 常枫
- 关键词:颅底肿瘤亚低温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0-2013年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送检的283份标本检测结果,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283份送检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份数171份,阳性率为60.42%;共分离出19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4.69%;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均≥50.00%。结论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培养的病原菌中仍然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
- 常枫常金生王序申学明闫微
- 关键词:神经外科标本病原菌耐药
-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及术中桥血管选择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13-03—2017-12收治的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0例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选择桡动脉10例,桥血管选择小腿段大隐静脉15例,桥血管选择大腿段大隐静脉15例;观察桥血管基本情况、桥血管术后闭塞情况、预后情况、出院时情况及随访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桥血管闭塞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第1天行CTA检查均提示桥血管通畅,术后仅3例发生桥血管闭塞,占总数7.50%,其中桡动脉作为桥血管1例,小腿段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2例;桥血管为桡动脉、小腿段及大腿段大隐静脉术后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例中出现偏瘫和脑血管痉挛各1例,1例随访判定为植物生存;术前未见出血症状患者30例中仅1例出现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症状,随访mRS评分均≤1分。结论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安全有效;其中桥血管是否通畅可对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应注意术前对桥血管选择,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动脉瘤部位、载瘤动脉灌注及供血血管等因素制定差异化手术方案。
- 常枫常金生申学明王序
- 关键词:桥血管安全性
- 标准前颞叶切除术联合常规病灶切除术治疗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的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患者经常规病灶切除术后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病灶切除术处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术后进行至少半年的随访,对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继发顽固性癫痫患者而言,在常规病灶切除术基础上实施标准前颞叶切除术与单纯切除病灶相比效果更优,临床应予以推广和使用.
- 常枫
- 关键词:颅脑外伤癫痫疗效
- 静脉输注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对抗生素透过血脑屏障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可逆性开放血脑屏障 (BBB) ,探知此方法能否增加抗生素透过BBB的量 ,在何时达到最高峰 ,其通透量增加后临床上有无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自身配伍设计 ,共 6个样本组。对照组仅使用抗生素 ;其余 5组分别在使用甘露醇前 60、3 0min ,同时使用甘露醇后 3 0、60min使用抗生素 ,各组皆取使用抗生素后 1h的脑脊液测其抗生素浓度。抗生素选用头孢三嗪。结果 测量值经过q检验 ,经 2 0 %甘露醇处理前后的CSF中的头孢三嗪浓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全组患者经临床观察未出现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 经静脉快速输注2 0 %甘露醇后可以使透过BBB的水溶性抗生素的量增加 ,两者使用的顺序是在抗生素使用 3 0min内即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该方法不会增加低神经毒性抗生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 郑慧军常金生常枫王文革石小斌魏大年
- 关键词:静脉输注甘露醇血脑屏障抗生素头孢三嗪
- 脑胶质瘤手术对顺铂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手术创伤对顺铂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的影响,探讨术中使用化学药物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4例行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分为术前给药组和术中给药组,每组12例,术前给药组患者于麻醉开始时静脉泵入顺铂,持续30 min,泵入顺铂结束30 min后打开硬脑膜,取血浆、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及脑脊液标本;术中给药组患者于切硬脑膜同时静脉泵入顺铂,持续30 min,泵入顺铂结束后30 min、肿瘤全切除前,取血浆、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及脑脊液标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本中顺铂的质量浓度,并在第1个化学治疗周期后进行短期药物毒副作用评价。结果 2组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顺铂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给药组患者脑脊液和肿瘤周围组织中顺铂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术前给药组(P<0.05)。术前给药组和术中给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5.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创伤能导致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开放,术中化学治疗能显著增加肿瘤周围组织及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化学治疗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申学明常枫张天祥张俊虎王序梁洪磊常金生
- 关键词:脑胶质瘤血-脑脊液屏障
- 对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在行肿瘤切除术前进行肿瘤动脉栓塞的效果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对实质性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手术前进行肿瘤动脉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实质性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2例患者,对照组有2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行肿瘤切除手术前先进行肿瘤动脉栓塞。治疗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Kamofsky评分≥70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实质性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术前进行术前栓塞可减少其在术中的出血量,提高其手术的效果。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常枫
- 关键词:术前栓塞切除手术
- ICP监测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术在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中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用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共124例临床资料,其中68例采用常规微创引流术治疗设为对照组,56例采用微创引流术中行ICP辅助下控制性减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血肿清除率率、血肿腔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腔内引流管留置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头皮渗液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分级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P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用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但该术式较常规微创引流术可能导致术中血肿清除率下降和置管时间延长。
- 常枫王序罗文凯李冉
- 关键词:颅内压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性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