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伯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普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舒血宁注射液主要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被引量:4
- 2009年
- 舒血宁注射液是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主要含有总黄酮醇苷和银杏内酯。自我国第1支“6911”注射液上市以来,对其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是国内外均有使用的惟一植物药制剂。经研究表明,舒血宁注射液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舒张动脉,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环,清除体内过多自由基,增加缺血组织对氧及葡萄糖的供应等组织保护,
- 顾雪村郑静维陆伯华
-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药理作用总黄酮醇苷植物药制剂血液黏稠度银杏内酯
-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流变学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90例缺血性脑卒中和 8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流变学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全血高切值、全血中切值 (H ,L)、全血低切值、血浆粘稠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粘稠度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顾雪村刘楠陆伯华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血液粘稠度
- 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发缺血性卒中常见的病因。有研究显示,亚洲人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1],我国大概每年有40-50万新发作的卒中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2]。尽管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仍高达10%-24%^[3]。因此,
- 张广平刘楠李慎茂陆伯华宋福京
- 关键词: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血管内治疗
-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MTHFR)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正常人,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MTHFR基因型多态性。结果病例组颈总动脉(CCA)及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IMT)较对照组显著增厚(1.07±0.30)mm vs(0.87±0.33)mm,(1.00±0.31)mm vs(0.65±0.16)mm(均P〈0.01)。病例组较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74.4%vs 45.0%,P〈0.01)。病例组中不稳定斑块占所有斑块的比例较对照组中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C/T、及T/T基因型人群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2.95(9.50~16.58)μoml/L,19.08(12.05~25.63)μoml/L,28.32(18.00~36.80)μoml/L,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后,Hcy仍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血清Hcy升高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相关性。
- 沈媛余华峰陆伯华文江平荣雪余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半胱氨酸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卒中后抑郁33例病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部分相关因素;探讨抗抑郁治疗及早期康复对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脑卒中诊断标准选取100名患者,均进行标准化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均为4周,均分别在患病2周、4周、3个月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筛选出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组患者19例,给予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对照组14例未使用抗抑郁药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10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HAMD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显著进步15例,进步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2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D评分有相关性(r=0.342,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3%。应综合筛查抑郁的某些“高危因素”,对部分轻度抑郁、神经功能缺损轻的患者其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否可以仅使用3个月或更短时间,值得思考。
- 路娟陆伯华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抑郁日常生活活动康复
- 104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对10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分析结果表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9.81%。其中46例异常心电图急性期与恢复期对比分析,好转率为67.3%。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 陆伯华赵文献顾雪村
-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
- 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1]。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刘楠张广平李慎茂陆伯华
- 关键词:颅内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药物治疗
- 卒中单元模式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住院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卒中单元的模式管理和治疗。对照组为成立卒中单元前普通病房收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观察指标是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病死率、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好转率。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卒中单元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普通病房提高,住院病死率低,住院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卒中后抑郁急性期治疗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普通病房,卒中单元明显提高患者的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
- 路娟陆伯华李琪顾雪村刘楠
-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
- 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9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者,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Hcy浓度为22.32(17.05~27.1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1(9.63~16.48)μmol/L(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后,Hcy仍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血清Hcy升高可能通过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的形成。
- 沈媛余华峰陆伯华文江平荣雪余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
-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不同手法复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即颗粒复位法)和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将50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耳石复位组,26例)和Semont法(Semont组,24例)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耳石复位组复位总成功率和首次复位成功率分别为92.3%和38.5%,Semont组分别为62.5%和8.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Epley耳石复位组复位成功所需次数较Semont组少(P<0.01)。结论改良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PC-BPPV患者的复位总成功率及首次复位成功率高于Semont法,且安全、易操作,有一定推广价值。
- 路娟陆伯华
- 关键词: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