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景龙

作品数:15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皮肤
  • 4篇中医
  • 2篇寻常型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照射
  • 2篇照射治疗
  • 2篇证型
  • 2篇生物共振
  • 2篇生物共振技术
  • 2篇皮肤镜
  • 2篇皮炎
  • 2篇中医分型
  • 2篇中医体质
  • 2篇中医证
  • 2篇中医证型
  • 2篇痤疮
  • 2篇瘢痕
  • 2篇瘢痕疙瘩
  • 2篇激素

机构

  • 15篇北京市房山区...
  • 5篇空军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作者

  • 15篇张景龙
  • 6篇白雪
  • 3篇董小瑜
  • 3篇赵庆利
  • 3篇张楠
  • 2篇张红
  • 2篇杨庆琪
  • 2篇蔡瑞康
  • 1篇王毅侠
  • 1篇李淑婷
  • 1篇董静
  • 1篇郭小朝
  • 1篇杨惠敏
  • 1篇熊亚茸
  • 1篇张景丹
  • 1篇姜春明
  • 1篇张冬梅
  • 1篇王蕴慧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空军总医院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将六经辨证应用于女性寻常型痤疮诊疗的探讨被引量:6
2018年
运用六经辨证理论治疗女性寻常痤疮时,从患者症状表现入手,先辨六经再辨方证。从胡氏六经辨证角度辨治女性寻常痤疮,口干、口渴,面部油腻,从阳明加湿论治,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口苦、咽干,心烦易怒,从少阳阳明夹瘀论治,方选小柴胡加石膏汤加减;四逆、畏寒、腹胀,从厥阴太阴论治,方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临证注意抓主证,辨兼证。
张景龙
关键词:女性寻常痤疮胡希恕六经辨证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张景龙白雪张楠
关键词:银屑病
从脂溢性皮炎到激素依赖性皮炎皮肤镜下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观察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皮肤镜下特征,分析脂溢性皮炎在外用激素类药膏治疗形成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过程中皮损皮肤镜下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55例脂溢性皮炎患者,17例原为脂溢性皮炎患者曾局部外用激素治疗史和28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所有患者镜下进行皮肤镜检查。分析各组患者典型皮损皮肤镜下特征(背景颜色、血管形态、血管排列及附加指征)。结果脂溢性皮炎患者皮肤镜下特征为:点状血管(40/72.7%)、线状血管(47/85.5%)、白色鳞屑(25/45.5%)、黄色鳞屑(9/16.4%)和毛囊角栓(45/81.8%)。外用激素治疗可以使面部皮下血管形态由点状、线状血管逐渐发展为线状、分支状血管,最后形成粗细不均血管。血管排列由散在逐渐发展为杂乱、网状分布,最后相互连接形成树枝状。结论脂溢性皮炎皮肤镜下特征为毛囊角栓、线状血管、点状血管和白色鳞屑。外用激素治疗可以使皮下血管逐渐由散在分布点状、线状血管发展为杂乱、网状分布的线状或分枝状血管,最后形成粗细不均的树枝状血管。
张景龙董小瑜白雪王艳平裴冬梅郑轶冉敬鑫垚
关键词:皮肤镜脂溢性皮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不同中医证型酒渣鼻106例皮肤镜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酒渣鼻皮肤镜镜下图像特点及其在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酒渣鼻患者106例,辨证分为肺胃热盛型61例,热毒蕴肤型34例,气滞血瘀型11例。每例患者取2张放大50倍皮肤镜照片,统计各型患者毛囊角栓数量、血管形态(包括球状血管、分枝状血管、线状血管、多角形血管)及血管分布特点(包括簇集分布、散在分布、网状分布)。结果3型毛囊角栓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胃热盛型球状血管阳性率高于热毒蕴肤型、气滞血瘀型(P<0.05)。气滞血瘀型多角形血管阳性率高于肺胃热盛型、热毒蕴肤型(P<0.05)。气滞血瘀型血管网状分布阳性率高于肺胃热盛型、热毒蕴肤型(P<0.05)。结论肺胃热盛型酒渣鼻皮肤镜下球状血管多见,气滞血瘀型酒渣鼻皮肤镜下多角形血管、血管网状分布多见。
白雪张景龙董小瑜王艳平裴冬梅郑轶冉
关键词:酒渣鼻证候
吸入性变应原检测654例结果分析
2009年
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对654例湿疹、皮炎、荨麻疹患者进行了吸入性变应原皮内试验并对其中的187例进行脱敏治疗,现报道如下。
姜春明董小瑜张冬梅白雪张景龙张楠
关键词:吸入性变应原变应原检测脱敏治疗皮内试验荨麻疹
瘢痕疙瘩154例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瘢痕疙瘩(Keloid,K)是由皮肤损伤引发的、以真皮内胶原纤维大量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病。本病具有瘢痕组织过度生长、超出原损伤界限、并侵犯邻近正常皮肤组织、始终不退化及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关于K临床特征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多,而国内资料甚少。
赵庆利张景龙蔡瑞康杨庆琪
关键词:瘢痕疙瘩正常皮肤组织皮肤损伤手术切除后胶原纤维
生物共振技术对228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检测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通过对2282例患者变应原检测,了解目前常见变应原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关系,并对其发病季节、年龄、性别及过敏反应强度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物共振技术行428种变应原检测。结果(1)变应原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前7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依次为:异位性皮炎(20/20,100%)、湿疹(366/390,93.8%)、过敏性鼻炎(53/57,93.0%)、过敏性皮炎(527/568,92.8%)、荨麻疹(532/617,86.2%)、过敏性紫癜(43/53,81.1%)、人工荨麻疹(29/43,67.4%)。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χ2=51.89,P<0.001)。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湿疹、人工荨麻疹四类患者对食物类变应原反应强烈,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吸入类、花粉类变应原反应强烈,异位性皮炎、过敏性紫癜患者对食物类变应原反应很强烈,差别非常显著(F(24,6252)=211.12,P<0.001)。(2)2282例患者变应原阳性率为2042例(89.48%),阳性率>5%的主要变应原有27种。7种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常见变应原33种,每种疾病主要变应原有所不同。当前主要变应原:贝类最高为占39.18%,其次虾39.08%、谷螨、粉螨31.00%、鱼类1:24.24%、尘螨21.35%、羊肉17.19%、鱼类2:12.19%、毛霉菌混合物10.92%、硫柳汞10.92%等。(3)男、女检测变应原阳性率(89.4%,89.7%)无统计学差异。7月阳性率最高,其次为2、5、8月。结论贝、虾、螨、鱼、羊肉、霉菌、硫柳汞等是当前北方地区主要变应原。夏秋季是过敏反应的高发季节。异位性皮炎变应原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7种常见顽固性变态反应疾病主要变应原不同。
张红张景龙熊亚茸郭小朝李淑婷
关键词:过敏反应变应原
女性痤疮患者黄体期性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不同年龄段、不同中医分型女性痤疮患者的关系。方法118例女性痤疮分为青春期组(16~20岁)和青春期后组(21~45岁),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肺胃积热型、脾胃湿热型、肝郁化火型和阴虚火旺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催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并以30例正常女性为对照。结果青春期女性痤疮患者FSH,LH,T/E2增高,E2水平降低;青春期后女性T/E2,PRL增高,E2降低。青春期女性表现以肺胃积热型为主,FSH,LH水平升高,E2降低;青春期后女性以肺胃积热型、脾胃湿热型和肝郁化火型为主,其中肺胃积热型E2水平降低,脾胃湿热型T,T/E2明显增高,肝郁化火型PRL明显升高。结论青春期和青春期后女性痤疮患者,以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在黄体期性激素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张景龙杨惠敏白雪张景丹王蕴慧
关键词:性激素痤疮中医分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1.3±16.7)岁,病程7个月~17年。皮疹泛发、多形、剧痒,伴有一定系统损害。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部分患者多种治疗抵抗。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多发于男性,甘草制剂有一定疗效。
张景龙谢艳飞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甘草制剂
256例女性寻常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寻常痤疮的患者中医分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在专业中医皮肤科医生指导下对256名女性寻常痤疮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段、痤疮级别、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寻常痤...
张景龙
关键词:年龄段中医分型中医体质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