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靖
- 作品数:4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昭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昭通市社科联社科科研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近代知识分子的救世意识及其负面影响
- 2008年
- 知识分子救世意识是知识分子社会责任的体现。但过分自负的救世意识却很容易膨胀为病态的救世主意识,失去宽容,强行以个人好恶为社会标准,从而给自己也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问题的自省应是知识分子启蒙他人的前提。
- 唐靖
- 关键词:知识分子
- 1892年昭通教案评析被引量:1
- 2012年
- 1892年昭通府城内因有天主教育婴堂残害中国幼童的传言,招致城内民众的愤慨,因而纷纷涌向天主教堂,要求查明事实,惩办凶犯。是为晚清文献记载中昭通的第二次教案。这次教案比之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教案来看,情节同样轻微,也未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后果,但追究昭通教案在内的晚清一系列教案,其发生原因、过程及背后所反映的文化背景都极其复杂,绝非传统阐释话语体系中那种简单的爱国情怀所能解释。就此次教案中的关键问题弃婴来说,它之所以能成为民教冲突的症结,其根源正在于中国过去普遍存在的溺婴陋习,在教案结束之后,这一陋习虽然引发昭通官民的注意,但却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 唐靖王亦秋
- 关键词:天主教教案弃婴
- 史学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中学科特性的体现被引量:1
- 2008年
- 作为独立于原始论文的英文摘要,在学术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理工科专业相比,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历史学论文其专业色彩要淡得多,但也同样带有自身的规则。在很多体现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上,如果作者在翻译时专业知识不足,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重大的文化误解。因而普及翻译的格式和要求,加强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英文摘要的翻译能力,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就显得非常迫切。
- 唐靖
- 关键词:历史学英文摘要学科特性
- 民众狂热与战争伦理的互动关系研究
- 2008年
- 在现代技术手段的动员下,民众往往狂热和自觉地参与到战争中,这对于战争程度的加强和战争时间的延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人们追究战争责任的时候,民众的热情常常是一个被忽略的因素。因此,研究群体性狂热与战争伦理的关系,就显出其重要性。
- 唐靖陈玥
- 关键词:狂热战争互动关系
- 试析丁格尔所见1910年昭通之乱被引量:1
- 2013年
- 作为具有新闻记者等多重身份的英国旅行家丁格尔,于清末宣统年间以惊人的毅力步行穿越中国西南,亲眼见闻了1910年在云南昭通发生的一场社会动乱,并对其过程作了详细的记录和个人分析。在作者的眼中,1910年的昭通之乱绝不只是偏僻内地的一场普通事件,它还在某种程度上击碎了晚清新政以来外界普遍看好的新兴假象。在丁格尔见闻笔记的基础上,再借助中外文献的相互参证,实际上还可以进一步地还原该事件中各方当事人的具体诉求。
- 唐靖刘燕
- 关键词:教会清末新政
- 抗战时期修筑川滇铁路的意义及其艰难历程被引量:1
- 2016年
- 抗战军兴,沿海交通干线相继沦陷敌手,当时的南京中央及地方川滇黔三省政府均对修筑川滇铁路的前景抱有热切的期望,将其视之为联络抗战心脏及繁荣地方经济的大动脉,国民政府不惜在财政极其拮据的情况下想尽办法,通过国库拨款、公债发行、向外国借款等多种方式,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1938年开始实际的勘测、施工,但却因战争形势的急转直下而最终壮志未酬,仅完成昆明至曲靖沾益段便被迫停工,成为中国八年抗战漫长苦难历程的缩影。
- 唐靖王亦秋
- 关键词:抗日战争
- 盖洛昭通印象及其文化价值
- 2012年
- 威廉.盖洛是20世纪初西方颇负盛名的美国旅行家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1903年他从上海启程,沿长江到重庆,然后步行到达昭通。在他的游记和镜头下,对昭通百年前的城墙、城市街道、寺庙状况、信仰习俗以及外国人在昭通的活动等等,都有生动的揭示,篇幅虽然不长,数量虽然不多,但也因此显得更加珍贵,保存了地方史志中难以见到的生活影像,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百年后当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城市面貌也早已面目全非以后,这些细节就变得格外重要,也使其游记别有一种特殊的价值。
- 唐靖张世斌
- 关键词:老照片
- 莫理循昭通游记在地方史研究中的意义
- 2012年
- 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莫理循一生保留了大量的书刊和文献资料,但真正属于他个人的出版物,却只有1894年考察中国西南时的一部游记。作者兼具旅行家的激情和新闻记者深邃的眼光,所到之处,除了记下旅途中的见闻与访谈,还加上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评论。其中涉及昭通的文字,篇幅虽然不长,但却特别在意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昭通社会的珍贵资料。
- 唐靖李加茂
- 关键词:莫理循游记
- 再论抗战初期龙云与汪精卫的历史公案
- 2014年
- 1938年12月汪精卫逃往越南,途经昆明时曾与云南省主席龙云有过秘密接触,此后汪即走上叛国投敌的不归路。由于汪精卫在中国历史上的敏感身份,使得二人的这一接触从此成为疑案,学者们围绕龙云对汪精卫投敌是否知情等问题争论不断。中立地看,龙云等历史当事人事后的回忆似有与史实不尽相符之处,而评析龙汪之间这一公案的关键,实际需要读者与作者都能设置必要的解读前提,如清晰认识龙汪关系的实质、汪精卫个人形象在出逃前后的巨大差异及1938年时中国抗战的具体境况等,从中可知龙云对汪精卫的去国目的应该知情,事后出于私人道义原则也不愿对汪落井下石,而整个事件的处理既关乎龙云的个人性格,更是龙、蒋、汪三方之间利害权衡的结果。
- 唐靖
- 关键词:抗日战争汪精卫蒋介石亲日派
- 反智文化下知识分子的原罪意识被引量:1
- 2006年
- 表面上崇尚读书与知识的中国文化,在其内核中却有深厚的“反智”的一面。过分强调道德而忽略知识本身价值的知识分子,在这种反智文化的氛围中,很容易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原罪意识,从而使包括“文革”在内的政治运动的顺利发动得到解释。
- 唐靖吕琼
- 关键词:知识分子原罪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