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栋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5篇骨密度
  • 5篇骨折
  • 3篇老年
  • 3篇股骨
  • 2篇疏松性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相关危险因素
  • 2篇相关危险因素...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质疏松性骨...
  • 2篇骨质疏松症
  • 2篇股骨转子
  • 2篇股骨转子间
  • 2篇股骨转子间骨...
  • 1篇动力髋
  • 1篇动力髋螺钉
  • 1篇心血管

机构

  • 9篇天津市职业病...

作者

  • 9篇韩栋
  • 6篇卢晓栋
  • 5篇王奔
  • 4篇张庆
  • 3篇赵永涛
  • 2篇林乾
  • 2篇徐炜

传媒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首都食品与医...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股骨距替代髋关节置换与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比较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与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医院骨科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和InterTan髓内钉组两组;其中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29例,男8例,女21例,年龄(85.3±4.9)岁,骨折AO分型:A1型8例,A2型16例,A3型5例;InterTan髓内钉组29例,男10例,女19例,年龄(86.1±5.6)岁,骨折AO分型:A1型11例,A2型15例,A3型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时间、术失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髋关节HaMs评分、生存质量SF-36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情况。结果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组和InterTan髓内钉组分别有27例和26例患者随访至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Harris评分、ADL评分与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与InterTan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8±29)min和(59±32)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16±185)ml和(108±97)ml,髋关节置换组下地活动的时间分别为(15.0±5.8)d和(32.0±12.7)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与InterTan髓内钉手术在短期随访中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相近。与InterTan髓内钉相比,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更早。
卢晓栋王奔徐炜张庆韩栋赵永涛
关键词:髓内关节成形术髋骨折
陈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案探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究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方法:选择17例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DHS内固定5例,股骨矩替代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例.结果:经术后3~24个月的随访,股骨矩替代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方式优势明显高于DHS内固定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矩替代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理想的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外科手术方式.
韩栋
关键词:DHS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调查天津地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OP)相关危险因素,为OP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密度室的1 776例绝经后女性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BMD)检查,记录调查对象腰椎(L1-4)、股骨颈、全髋BMD值。调查对象填写骨密度DXA无损伤测定登记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是否经常锻炼、跌倒、骨折史、父母髋部骨折史、吸烟、饮酒、奶制品摄入、口服钙剂等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OP组和非OP组。分析各临床危险因素与OP发生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的影响因素。结果 1 776例绝经后女性中OP组869例,非OP组907例,绝经后女性总体骨质疏松患病率为48.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与正常BMI相比,OR超重=0.50,95%CI:0.39~0.65;OR肥胖=0.33,95%CI:0.24~0.45)、经常锻炼(OR=0.69,95%CI:0.51~0.94)与发生OP低风险有关;年龄≥60岁(与年龄<50岁相比,OR60~69岁=3.46,95%CI:1.14~10.53;OR70~79岁=9.32,95%CI:3.03~28.62;OR≥80岁=16.07,95%CI:5.13~50.34)、低BMI(OR=3.15,95%CI:1.78~5.55)、有骨折史(OR=2.35,95%CI:1.84~3.02)与发生OP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年龄、有骨折史的绝经后女性是OP防控的重点人群,加强体育锻炼、适当提高BMI有利于降低OP的发生风险。
王奔林乾韩栋赵永涛张庆徐炜卢晓栋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绝经后骨质疏松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探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我院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质疏松用药方案的疗效。方法将入院并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56例,依据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术后予碳酸钙D3+骨化三醇胶丸连续3个月后输注唑来膦酸0.5 mg,再口服药物3个月后复查骨密度)与对照组27例(术后给予碳酸钙+骨化三醇胶丸连续治疗6个月后复查骨密度)。测量并记录入院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对比:经过治疗后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患者VAS疼痛评分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评分均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口服碳酸钙D3+骨化三醇胶丸,并在3个月时静脉输入唑来膦酸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并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加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安全性更优。
韩栋卢晓栋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唑来膦酸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市工人医院)住院治疗的1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3例合并骨质疏松症者作为病例组,61例不合并骨质疏松症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生化指标测定,股骨颈骨密度测定。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的年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血肌酐(SCr)高于对照组,体质指数(BM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FPG、HbA1C和SCr水平高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有关(OR值分别为8.559、4.060、3.808和2.635),BMI较高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低风险有关(OR值为0.23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血糖水平的控制,避免BMI偏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韩栋王奔卢晓栋张庆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体质指数
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随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逐步增长,老龄化社会逐渐形成,原发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正在成为危及老龄人口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有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老龄人口已突破1亿,该年龄组人口所占比例也在逐年的提高。虽然理论骨质疏松症在各个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但临床发病者多集中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故有老年人的“隐形流行病”之称,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组织量在单位体积内变少,骨皮质变薄,骨松质内骨小梁数目变少,骨髓腔变空,骨骼能承担的最大负荷减少。而在临床工作中因为患者甚至是临床医生的认知不足,且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程早期阶段常常被忽略,骨质疏松患者在就诊时常表现为脆性骨折、腰椎失稳等,患者中的绝大多数是在发生了脆性骨折后才被确诊的,对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极大的损失。总结分析骨质疏松患者日常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年龄、性别、内科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
韩栋卢晓栋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
天津地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 ,对2015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骨密度室的50岁以上男性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记录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BMI、是否经常锻炼、近6月内跌倒史、父母髋部骨折史、吸烟史、饮酒史、奶制品摄入、口服钙剂等临床危险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分析各临床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646例50岁以上男性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其中OP组179例,非OP组467例,50岁以上男性总体骨质疏松患病率27.71%.年龄(与51-60岁组相比相比,OR61-70=2.09,95%CI:1.21-3.61;OR71-80=3.14,95%CI:1.79-5.49;OR>80=5.24,95%CI:2.74-10.02)、骨折史(OR=5.40,95%CI:3.38-8.64)为50岁以上男性OP危险因素;超重(OR=0.19,95%CI:0.07-0.49)、经常锻炼(OR=0.52,95%CI:0.30-0.89)、钙剂摄入(OR=0.37,95%CI:0.12-0.75)为50岁以上男性OP保护因素,上述危险因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50岁以上男性,应鼓励其多参加体育锻炼,适当增加钙剂摄入、预防骨折、适当增加体质指数来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
王奔林乾韩栋赵永涛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高血压病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讨论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并为高血压人群如何制定防范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制定可行的方案。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118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是否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测定患者股骨颈和腰1—腰4椎体骨密度值,体质量指数BMI(g/cm2),通过生化分析仪化验血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比较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骨折两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平均年龄更小,吸烟嗜好者更多,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饮酒嗜好均差异不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在股骨颈部位两组间差距更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腰椎部位两组间差距不明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风险可能与患者年龄、吸烟嗜好、糖尿病、冠心病、体质量指数及甘油三酯水平等呈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而与患者性别、民族、饮酒嗜好等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病可进一步影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加重骨质疏松症,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韩栋卢晓栋王奔张庆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骨密度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内固定方案比较
2012年
目的:比较临床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分别选用近端锁定板、动力髋螺钉或解剖板的优劣。方法: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其中采用锁定板内固定19例,动力髋螺钉11例,解剖板内固定10例。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3~24个月随访,锁定板内固定较其他两种内固定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锁定板内固定具有更佳的三维稳定性,操作相对简单,与其他两种内固定方式比较更理想。
韩栋
关键词:锁定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