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堃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
- 2024年
- 目的探索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由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战创伤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脓毒症30例,非脓毒症30例。按照感染来源,将患者分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组15例以及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组15例。采集患者入ICU后第1、3、5天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并检测各亚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cocyte antigen DR,HLA-DR)、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以及CD64的表达变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其在各组患者中的差异变化,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上述指标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入ICU第1、3、5天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AssessmentⅡ,APACHE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在入ICU第1天的淋巴细胞(Lym)比例以及B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Lym:(4.50±2.84)%vs(8.32±6.50)%,B淋巴细胞:(47.88±23.82)%vs(72.33±21.85)%,P<0.05];而T淋巴细胞在第3天及第5天均显著升高[第3天:(64.75±9.78)%vs(53.70±16.77)%,第5天:(66.96±9.32)%vs(49.99±20.19)%,P<0.05]。入ICU第5天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中显著降低[(1.87±1.62)%vs(3.93±2.71)%,P<0.05]。与非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相比较,尿源性脓毒症患者入ICU第1、3、5天PD-1在T细胞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第1天:(16.30±5.47)%vs(21.56±6.99)%,第3天:(16.48±6.98)%vs(25.79±11.07)%,第5天:(15.75±8.12)%vs(24.32±11.64)%,P<0.05];PD-1在第1、3天CD4+T细胞的�
- 陈国昇文大林种慧敏张鹏杜娟杨堃张可珺邓进张安强
- 急性尿潴留的初期与后期处理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的初期与后期处理原则和结果,以总结合理有效方法。方法:本组病例125例,男115例,女10例,年龄17~95岁,平均63.6岁;所有尿潴留患者初期均尝试留置尿管或耻骨上穿刺留置膀胱导管,后期患者进行病因治疗。结果:所有尿潴留患者初期留置导管后效果均佳,后期拔出导管后出现不同预后。结论:急性尿潴留初期和后期处理,避免最终手术治疗,应注意几个风险及避免因素: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两次或以上发生、继发性因素的彻底处理、合理持续的药物治疗、有条件的长期经尿道导管留置。
- 杨堃
- 关键词:急性尿潴留
- 前瞻性研究洛铂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2023年
- 目的:分析洛铂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贵州省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MIBC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基础上接受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试验组在进行TURBT的基础上接受洛铂灌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MIBC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NMIBC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NMIBC患者的临床有关指标(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进行TUR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对NMIBC患者进行TURBT联合洛铂灌注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顾九零杨堃李亚军管兆龙林峰
- 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 PCNL联合URL与RLU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经皮肾镜取石术(简称双镜联合手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80例复杂性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LU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镜联合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ELISA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C反应蛋白(CP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CRP、TNF-α、IL-6、PGE2和PGF2α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第1、3天的CRP、TNF-α、IL-6、PGE2和PGF2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第5天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镜联合手术不仅可以有效清除结石,还能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
- 顾九零杨堃管兆龙晏晨李晓波彭世昭李亚军
- 关键词:上尿路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肾结石偶发肾盂鳞状细胞癌3例报告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结石偶发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收治3例因肾结石入院,手术中发现,手术后病理诊断肾盂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6岁,均为单发,右侧2例,左侧1例;3例入院诊断均为肾结石并肾积水,2例拟行肾盂切开取石术,1例拟行肾切除术,术中发现肾实质及肾盂包块后,均术中改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 3例病例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均为肾盂鳞状细胞癌,2例为中分化,1例为低分化,输尿管均未见肿瘤,患者均于拆线后出院,未再进行半尿路切除或其它治疗,1例在3月后因转移死亡,2例在6月是也因转移死亡。结论肾盂鳞状细胞癌确诊时,一般都介入晚期,这可能反映出即缺乏与该肿瘤发展的症状特征,又缺乏与结石、感染、慢性炎症刺激症状的区别。当长期有结石寄存于肾脏而肾盂出现畸形变化时,应怀疑鳞状细胞癌的可能性。因此肾结石就诊时有腰痛伴条状血凝块肉眼血尿病史者,术前完善彩超、CT、MRI等检查,考虑肾盂鳞状细胞癌可能。更重要的是对鹿角状或多发性结石伴反复尿路感染者,应尽早就诊彻底治疗,避免转变为肾盂鳞状细胞癌,失去治疗机会。
- 杨堃
- 关键词:肾盂鳞状细胞癌肾结石偶发术后病理诊断肾盂切开取石术术中发现
- 小儿肠套叠60例的诊治分析
-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我院近14年来共收治失去灌肠整复或灌肠整复失败的60 例,施行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治疗:本组6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2-12月18例,1-3岁33例, 4-6...
- 杨俊张建平杨堃
- 文献传递
- 开放,腹腔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方法选择和疗效比较
- 目的:比较开放、腹腔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优缺点,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2009-2012年3种方法治疗81例肾囊肿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男性46人,女...
- 杨堃顾九零谭声林李亚军
- 关键词:肾囊肿囊肿去顶减压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