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宁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牙菌斑
  • 1篇实时聚合酶链...
  • 1篇探针
  • 1篇特异性检测
  • 1篇球菌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菌斑
  • 1篇寡核苷酸
  • 1篇寡核苷酸探针
  • 1篇核糖
  • 1篇核糖体
  • 1篇核苷酸
  • 1篇合酶
  • 1篇儿童
  • 1篇RNA
  • 1篇DGGE
  • 1篇变形链球菌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作者

  • 2篇杜宁
  • 1篇黄博
  • 1篇王帅
  • 1篇郭丽宏
  • 1篇林久祥
  • 1篇刘筱娣
  • 1篇郑晖
  • 1篇陈峰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型MGB探针特异性检测变形链球菌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TaqManMGB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变形链球菌,提高PCR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减少检测的假阳性。方法:提取6种不同链球属细菌的DNA,分别进行巢式PCR和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两种PCR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特异性。巢式PCR第1轮扩增的引物是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第2轮扩增使用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可变区序列的特异性引物。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与第2轮巢式PCR特异性引物相同,设计的MGB探针序列与变形链球菌16S rRNA基因中特异性序列相匹配,不与其他细菌的基因序列匹配。将变形链球菌标准株的DNA样本从2.5 mg/L至0.16μg/L按5倍梯度稀释,制备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标准曲线。结果:变形链球菌和格氏链球菌在巢式PCR中均扩增出282 bp的DNA片段,出现假阳性结果。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定量检出变形链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不检出其他链球菌,比巢式PCR特异性更好。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变形链球菌DNA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0μg/L。结论:本研究设计出一种针对变形链球菌的TaqManMGB探针,建立利用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方法。
郑晖林久祥杜宁陈峰
关键词:寡核苷酸探针变形链球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利用DGGE分析无龋和有龋儿童牙菌斑细菌组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无龋(caries free,CF)儿童和重型早期婴幼儿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儿童集合牙菌斑内细菌多样性的差异。方法:无龋儿童和SECC儿童各34例,牙菌斑基因组DNA等量混合后,制备无龋和SECC儿童牙菌斑基因组库,进行全基因组放大。分别以放大前后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16S rDNA的V2-V3区,DGGE分析,切取SECC样本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核酸序列比对。结果:基因组在放大前后DGGE图谱一致,SECC组样本的条带数多于CF组的条带数。切取的SECC样本的4条特异条带测序后证实为3种未培养微生物和嗜沫嗜血杆菌。结论:利用DGGE技术发现了SECC儿童菌斑与CF儿童菌斑细菌组成的差异,并在SECC样本中发现了区别于CF样本的未培养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致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研究。
王帅黄博杜宁刘筱娣郭丽宏
关键词:DGGE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