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手术
  • 2篇出血
  • 1篇单侧
  • 1篇单侧鼻孔
  • 1篇弹力
  • 1篇蝶窦
  • 1篇蝶窦入路
  • 1篇蝶窦入路切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弹力图
  • 1篇血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应用
  • 1篇入路
  • 1篇入路切除

机构

  • 5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5篇宋英
  • 4篇孙智宏
  • 4篇赵保钢
  • 3篇韩光
  • 3篇付辉
  • 2篇刘家明
  • 1篇勾振恒
  • 1篇傅顺斌
  • 1篇任阿红
  • 1篇杨海丽
  • 1篇李莉

传媒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60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60例采用经单侧鼻孔鼻中隔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min,全切51例,大部分切除9例,因脑脊液鼻漏而行二次手术修补1例,颅内感染1例,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垂体腺瘤切除方法。
赵保钢宋英孙智宏刘家明付辉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73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平均引流时间、再出血率、28d病死率、以及术前、术后1d、3d、7d、14d、28d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颅内压、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引流时间、再出血率和28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7d、14d和28d时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3d、7d、14d和28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术前、术后1d、3d、7d、14d、28d时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手术,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再出血率和28d死亡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状态,提高预后良好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亮宋英付辉赵保钢韩光孙智宏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神经内镜开颅手术
CT和CTA联合检查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的临床价值
2014年
目的:探讨CT联合CTA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搜集7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病例均有急性期 CT平扫、CTA和DSA检查。对出血分布和出血量与破裂动脉瘤部位、出血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以及CT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AH按改良Fisher分级,Ⅰ级7例(9.33%),Ⅱ级17例(22.67%),Ⅲ级32例(42.67%),Ⅳ级19例(25.33%)。 ASAH的分布与动脉瘤的位置有一定规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例(25.33%)出现SCVS,不同Fisher分级与SCVS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检出动脉瘤方面,DSA共发现87个,CTA共发现85个,P>0.05,两种检查方法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T对急性ASAH可以间接推测动脉瘤的部位,对初步定位有一定意义,并可对SAH继发的SCVS具有前瞻性提示作用。 CTA与DSA对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和CTA联合检查对早期诊断和指导ASAH的治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傅顺斌杨海丽勾振恒任阿红李莉宋英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5
2016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的8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诊断,分别对12h,24h,72h内的患者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和MRI检查的检出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CT检查的患者脑组织水肿逐渐加重,梗死区域脑组织密度不断下降;MRI检查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MRI的总检出率(97.7%)明显高于CT(7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入院后患者12h,24h的的检出率(90.9%,100.0%)明显高于CT(45.5%,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72小时检出率均为100%,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RI检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明显比CT高,可以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发病情况。
宋英孙智宏韩光赵保钢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CTMRI
TEG检测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支架辅助栓塞术患者围术期抗凝药物应用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手术前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方案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方案;观察组行TEG检测,在TEG指导下根据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PAI)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DP-PAI)调整抗凝药物治疗方案。记录观察组根据TEG检测结果抗凝药物调整前后的AA-PAI、ADP-PAI变化,比较两组缺血性、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时机、支架类型、支架数量、单次治疗动脉瘤数量、术后即刻栓塞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抗凝药物调整后AA-PAI>95%、AA-PAI<50%、ADP-PAI>90%、ADP-PAI<30%患者的百分比均低于调整前(P均<0.05)。观察组缺血性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EG检测有助于了解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情况,有效降低患者缺血性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
张亮宋英韩光付辉孙智宏刘家明赵保钢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栓弹力图氯吡格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