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晶
- 作品数:10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34颗多生牙临床特征及继发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多生牙相关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经CBCT确诊的234颗多生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特征及继发影响。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年龄11.16±7.61岁,以7~12岁最多。男女比例为1.6∶1。汉族占85.0%。多数单侧生长,数量多为1颗。多生牙生长区域多数为上颌骨切牙区,下颌骨前磨牙区。切牙区多生牙多见于7~12岁,尖牙区和前磨牙区多见于13~18岁,磨牙区多见于≥19岁。切牙区多生牙好发于男性,以圆锥形为主;其余区域多生牙好发于女性,以结节形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情况为≥19岁年龄组高于其他3组,磨牙区高于其他区域,上颌骨高于下颌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两恒牙牙根之间的多生牙高于其他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萌出情况为部分牙根形成和完全形成高于牙冠形成,正向高于其他方向;位于两恒牙牙根之间的多生牙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影响为各生长区域及位于恒牙唇侧、根尖部和两恒牙牙根之间的多生牙主要影响邻近恒牙,位于恒牙腭侧的多生牙多数无继发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可精确分析多生牙相关特征,利于临床制定完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范永晶金武龙王淑敏王姝
- 关键词:多生牙锥形束CT
- 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特点、优势与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背景: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而种子细胞的选择是关键。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颌骨内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在颌面部组织再生方面的应用更具优势。目的:综述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分化优势以及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对其成骨分化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利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中文检索词为“口腔,骨组织工程,干细胞”,英文检索词为“oral,bone tissue engineering,stem cells”。共检索下载文章405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最终纳入7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口腔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与长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药物、体内环境、微小RNA均可以调控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目前对颌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需要更多论证力较强的研究来证实其在颌面部骨组织再生领域的应用更具优势。
- 范永晶王姝金武龙
- 关键词:颌面部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成骨分化
- 160例多生牙锥形束CT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应用CBCT分析多生牙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9~2020年多生牙患者160例,通过CBCT分析其特征。结果:多生牙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多为4~12岁;未萌出者多于萌出者,多为圆锥形;以上颌切牙区为主,多为单侧生长;与邻牙成0~60°角的多生牙以正向生长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及双发性多生牙男性多于女性;除牙瘤形外,各形态均男性多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对判断多生牙特征有显著优势,可为其诊治提供支持。
- 范永晶王姝
- 关键词:多生牙锥形束CT诊治价值
- 高淋巴结转移兔舌癌移植瘤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舌癌发病率高,且早期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会产生重大影响。动物模型在舌癌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兔具有一定免疫力,更适合于舌癌及其淋巴结转移机制的研究,是目前常用的舌癌动物模型。而建立具有高淋巴结转移潜能的动物模型尤为必要,它将推动舌癌防治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 范永晶金武龙
- 关键词:舌癌移植瘤模型
- 增强CT对颈部及咽旁间隙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23年
- 对颈部及咽旁间隙常见良性肿瘤实施增强CT扫描,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探究增强CT的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颈部及咽旁间隙良性肿物患者。所有病例都行 CT平扫加强化,并参考外科和病理学的资料,探讨 CT造影对肿瘤的诊断作用。结果 (1)50例颈部咽旁间隙肿瘤患者中,患者年龄为14~67岁,平均42.8岁。其中男28(56.00%)例,女22(44.00%)例,位于右侧21例,左侧29例。(2)经过阅片:CT平扫诊断为颈部囊性肿物32例,囊实性肿物15例,实性肿物3例;增强扫描诊断为鳃裂囊肿27例,表皮样囊肿11例,神经鞘瘤9例,颈动脉体瘤3例。(3)术后病理诊断为:27例为腮裂囊肿,11例为皮质类囊肿,9例为神经鞘肿瘤,3例为颈动脉体肿瘤。经对比,增强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更为接近,准确性更高。结论 对颈部及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患者实施增强CT扫描,诊断效果更佳,可为医师初步确定肿瘤性质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 李志芳范永晶
- 关键词:颈部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增强CT扫描
- 200例颌骨囊性病变临床回顾性研究
- 目的:通过对颌骨囊性病变的构成现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情况,并对比国内外同类研究结果,为颌骨囊性病变治疗方法的选择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
- 范永晶
- 关键词:颌骨囊性病变发病机制疗效评价
- 200例颌骨囊性病变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首诊、有完整临床资料、经过治疗的颌骨囊性病变的住院患者200例。收集相关数据后,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t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根尖囊肿所占比例最大,男性多于女性,41~50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生于上颌骨的病变多于下颌骨,左侧多于右侧;因牙疼痛、颌骨肿胀性疼痛就诊的患者最多。中型颌骨囊性病变应用刮治术效果优于开窗减压术,大型颌骨囊性病变应用开窗减压术效果优于刮治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源性角化囊肿和成釉细胞瘤应用刮治术比开窗减压术的复发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型颌骨囊性病变选择刮治术效果较好,可缩短治愈时间;大型颌骨囊性病变采用开窗减压术效果较好,利于保存邻近组织结构。多囊型颌骨囊性病变可选择开窗减压术与刮治术联合应用,远期疗效较好。
- 范永晶金武龙刘莹
- 关键词:颌骨囊性病变复发回顾性分析
- 颌骨囊性病变200例临床回顾分析
- 研究目的:探讨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首诊、有完整临床资料、经过治疗的颌骨囊性病变的...
- 范永晶金武龙
- 关键词:颌骨囊性病变复发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PLAU对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研究
- 2022年
- 目的:通过PCR技术检测PLAU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状况,便于制定颈部治疗方案。方法:收集9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通过Real-time PCR的技术检测新鲜癌组织中PLAU基因和管家基因的mRNA表达。统计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PLAU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LAU的mRNA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中PLAU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LAU表达水平越低患者的生存率越高。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LAU基因mRNA水平的低表达可能预示存在颈淋巴结转移。
- 范永晶王姝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基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颈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