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山

作品数:13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麻醉
  • 3篇疼痛
  • 3篇芬太尼
  • 2篇剖宫产
  • 2篇疗效
  • 2篇罗哌卡因
  • 2篇后头痛
  • 1篇大椎
  • 1篇大椎穴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神经...
  • 1篇地佐辛
  • 1篇性关节炎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按摩
  • 1篇穴位按摩治疗
  • 1篇血浆
  • 1篇盐酸罗哌卡因
  • 1篇腰麻
  • 1篇腰麻后

机构

  • 13篇天津市第一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新生医...

作者

  • 13篇张金山
  • 6篇张宏
  • 3篇王久荣
  • 3篇杨会芳
  • 2篇王冠羽
  • 2篇李仲廉
  • 2篇徐朝辉
  • 2篇冯金花
  • 1篇安建雄
  • 1篇王顺华
  • 1篇罗非
  • 1篇王子千
  • 1篇金书铭
  • 1篇杨金利

传媒

  • 3篇内蒙古中医药
  • 3篇中国处方药
  • 2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3
  • 1篇1998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和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院疼痛科治疗的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够达到机械性减压,抑制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崔洁娜张宏张金山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用臭氧射频靶点热凝临床疗效
布比卡因与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布比卡因和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60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且所有产妇为我院妇产科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将产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例数是30例。使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观察组产妇进行麻醉,使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对照组患者,将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中有3例产妇发生镇痛不全、有2例产妇发生肌松不全、有1例产妇发生牵拉反应,而对照组中发生镇痛不全以及肌松不全的患者各有5例,还有7例产妇发生牵拉反应,对照组的麻醉效果次于观察组,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中9例患者术后出现低血压、2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对照组中有12例产妇术后出现低血压、有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还有2例患者分别出现心动过速和呼吸困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布比卡因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效果安全、值得信赖。
张金山张宏崔洁娜杨会芳
关键词:布比卡因左布比卡因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
治疗幻肢痛的临床体会
1997年
“幻肢痛”为难治之症,被视为诸多痛症中的三大顽痛之一。为探讨对该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中心近年来收治3例幻肢痛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及治疗经过 例1,男性,32岁。1991年3月左上肢撕脱伤,伤后常感左前臂及五指烧灼样、持续性疼痛。于1992年5月行左肩关节离断术。
李仲廉冯金花王子千杨金利张金山
关键词:幻肢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硬脊膜穿破后头痛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硬脊膜破裂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是椎管内麻醉的常见合并症,一般认为是穿刺过程中硬脊膜破裂导致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持续渗漏所致。头痛多在术后12~72h发生,轻者2~3d可缓解,不进行治疗也可持续数周,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可造成术后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术后恢复。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为:保持平卧位,适当大量补液,但效果不尽理想。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方法被应用于PDPH的治疗,通过穴位按摩、刮痧、中医药、针刺穴位、穴位注射等方法干预,使其气血流通,通经活络,开窍醒神,进而达到通络止痛、镇静安神的目的,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恢复快,患者依从性好,但尚无系统完善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规范化治疗准则。
王久荣徐朝辉张金山王顺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联合少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个组,每组30例,硬膜外麻醉分别给予0.075%、0.1%、0.125%、0.15%盐酸罗哌卡因+1μg/ml芬太尼进行镇痛,比较各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第一、二产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4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A、B、C、D组产妇镇痛有效率分别为70.00%、83.33%、86.67%、90.00%,B、C、D组高于A组(P<0.05),D组有1例发生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为1分)。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0.1%~0.15%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芬太尼能够为产妇提供安全可靠的分娩镇痛。
王振山李艳丽李晓娟张金山
关键词:分娩镇痛硬膜外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给予0.25%罗哌卡因,观察组给予0.2%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romage评级比较中,观察组1级、2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2%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其麻醉阻滞完全,镇痛力强,安全性高。
张宏崔洁娜杨会芳张金山
关键词:临床麻醉疼痛治疗罗哌卡因
急腹症与慢性脊神经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含量研究被引量:15
1998年
为研究急、慢性疼痛与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急腹症和慢性脊神经痛病人,在治疗前后分别采取血样,对其β-内啡肽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无痛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1)急腹症病人血浆β-内啡肽含量较正常无痛者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疼痛消失后,虽然降低了20%,但与治疗前及正常无痛组对照,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2)慢性脊神经痛组病人的血浆β-内啡肽含量显著低于无痛对照组(P<0.001);经治疗后,疼痛NRT-11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浆β-内啡肽含量亦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慢性脊神经痛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的降低值与血浆β-内啡肽含量的降低值呈正相关(P<0.05)。我们认为,血浆β-内啡肽含量偏低可能是慢性脊神经痛患者罹患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浆β-内啡肽可能与机体的抗痛能力有关。
张金山冯金花安建雄安建雄金书铭罗非
关键词:急腹症疼痛血浆Β-内啡肽
穴位按摩治疗剖宫产患者腰麻后头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法治疗剖宫产患者腰麻后头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腰麻下行剖宫产术并发生腰麻后头痛的患者54例,ASAⅠ~Ⅱ级,年龄22~40岁。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常规去枕平卧,嘱卧床休息,多饮水,补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按摩法,选取百会穴、风府穴、大椎穴、三阴交穴;对照组采用穴位旁2cm按摩,2次/d,共治疗7d。观察并记录腰麻后头痛发生时间、治疗显效时间、治愈时间;评估并记录治疗前(D_0)、治疗后第1天(D_1)、第2天(D_2)、第3天(D_3)、第4天(D_4)、第5天(D_5)、第6天(D_6)、第7天(D_7)的头痛VAS评分;记录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显效较对照组快,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总体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按摩法用于治疗剖宫产患者腰麻后头痛安全有效,见效快,治愈率高。
徐朝辉王顺华王久荣张金山
关键词:腰麻后头痛剖宫产穴位按摩风府穴大椎穴三阴交穴
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作用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外科手术进行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预防,观察组采用曲马多预防,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对术后苏醒无明显影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张金山张宏崔洁娜杨会芳
关键词:瑞芬太尼曲马多
地佐辛复合咪达唑仑用于椎管内麻醉术中防治内脏牵拉反射的作用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在椎管内麻醉中预防治疗对内脏的牵拉反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手术室行椎管内麻醉并下腹部开腹的手术患者108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常规面罩吸氧,预防性静滴麻黄碱10mg。术前1min,观察组给予地佐辛0.1mg/kg静滴,30s后均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2μg/kg静滴。记录患者麻醉后手术前(T0)、切皮时(T1)、术中探查牵拉子宫或阑尾时(T2)、手术结束时(T3)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内脏的牵拉反射进行评分,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内比较:观察组各时间点患者的HR、SpO2、MAP指标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2时刻患者HR、MAP均较其他时刻显著升高,患者SpO2、RR较其他时刻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2时刻,对照组患者HR、MAP显著高于观察组,SpO2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拉反射评分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联合咪达唑仑在椎管内麻醉术中预防治疗内脏牵拉的反射效果明显,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
王久荣徐朝辉张金山
关键词:咪达唑仑地佐辛椎管内麻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