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 作品数:23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BsAg阴性的HBV感染与肝癌被引量:4
- 2015年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危害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约20亿人过去或现在感染过HBV,超过3.5亿人是慢性病毒携带者,其中大部分人为严重进展性肝病,并有转化为肝癌的高风险。肝癌在常见肿瘤中排第五位,在全世界肿瘤相关死因中排第三位,最近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慢性HBV感染导致世界上55%~60%肝癌的发生。
- 陈丽萍赵红吕蓓程计林
-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HBSAG阴性肝癌公共卫生问题病毒携带者
- 多环与单环橡皮圈套扎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急诊内镜治疗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多环与单环套扎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出血急诊内镜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75例急诊内镜诊断为EV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多环或单环橡皮圈套扎治疗,分为多环套扎治疗组和单环套扎治疗组。多环套扎治疗组40例,根据EV程度给予单位点2环、3环或4环套扎治疗;单环套扎治疗组35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须先给予硬化剂聚桂醇+组织胶+硬化剂方法注射治疗。单环套扎治疗再出血患者改用多环套扎治疗。结果:多环套扎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复查EV完全消失8例,基本消失26例,EV消失率85%;单环套扎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复查EV完全消失5例,基本消失15例,EV消失率57%;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年再出血率多环套扎治疗组为5%,明显低于单环套扎治疗组的23%(P<0.05)。改用多环套扎治疗的再出血患者曲张静脉明显消失。结论:多环套扎治疗EV效果优于单环套扎治疗。
- 程计林赵红陈丽萍吕蓓黄绍萍樊贞瑜须亚红陆翠丽胡海平吴云林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 特利加压素一体化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
- 程计林陈丽萍杨敬貌尚祉胤王亚洁黄绍萍樊贞瑜李俊
- 应用三腔二囊管取出艾滋病患者乙状结肠巨大异物
- 陈丽萍程计林
- 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治疗部分患者仍有肝癌发生的可能机制
- 程计林赵红吕蓓陈丽萍杨敬貌尚祉胤艾迎春黄绍萍樊贞瑜李俊
- 托伐普坦治疗难治性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 杨敬貌陈丽萍尚祉胤赵红黄绍萍樊贞瑜李俊唐荣殷科珊陆基华程计林
- 胃镜下应用尼龙绳结扎器取出十二指肠内长锐利金属异物一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患者,男性,38岁,HIV感染者。2018年8月8日将1块长约14 cm,宽约3 cm的铁片,卷成1根螺旋状铁条从口吞下,当日因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检查发现1条约14 cm锐利金属横于上腹部,疑在胃内(图1)。由于当地医院不具备手术条件,次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腹肌紧张,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及肿物。
- 陆翠莉陆春燕杨敬貌陈丽萍黄绍萍王江蓉程计林
- 关键词:腹肌紧张金属异物手术条件十二指肠
- 环境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被引量:5
- 2016年
-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与遗传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也不例外。PBC是以肝内小胆管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多伴有线粒体抗体出现。在目前已知的诸多发病危险因素中,基因易感性仍占主导地位,但这无法解释PBC不同的地理分布及同卵双胞胎的不完全一致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反映了PBC与特定环境因素存在关联。但是,PBC与环境因素之间清晰合理的关系仍未被彻底阐明。对PBC的环境危险诱因的理解仅限于大量与其发病相关因素的怀疑,如外源性物质、亲电子药物、感染以及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尽管导致自身免疫耐受打破的因素仍不清楚,但相关地理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改善包括PBC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和管理的关键。
- 陈丽萍赵红吕蓓程计林
- 关键词:肝硬化胆汁性抗线粒体抗体环境因素
- 慢性肝脏疾病及其相关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慢性肝脏疾病(CLDs)及其所致的肿瘤,影响着全世界十亿以上人的健康。CLDs发展为肝癌的风险高,因此,对CLDs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有助于我们发现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发现许多CLDs和肿瘤的生物标记分子,使诊断稳定、敏感、早期、无创。成像技术的进步和生物标记物的使用,大大促进了药物靶点的识别和对治疗反应的实时监测。生物学标志物是检测肝脏疾病临床实践中最实用的方法。现就CLDs发病机制、临床试验治疗、及非创伤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赵红陈丽萍程计林
- 关键词:慢性肝脏疾病肝癌发生生物标志物生物学标志物药物靶点索拉非尼
- 早期应用英夫利昔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的疗效观察
- 杨敬貌陈丽萍尚祉胤赵红樊贞瑜黄绍萍吴小丽程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