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军

作品数:21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8篇艺术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电影
  • 4篇学派
  • 4篇中国电影
  • 4篇媒介
  • 4篇美学
  • 4篇后现代
  • 2篇电视
  • 2篇电影研究
  • 2篇文艺
  • 2篇科幻
  • 2篇发展传播学
  • 2篇传播学
  • 2篇传播学本土化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代文
  • 1篇电视媒介
  • 1篇电视媒体
  • 1篇电视文化
  • 1篇电视形象

机构

  • 17篇浙江传媒学院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9篇朱晓军
  • 3篇项仲平
  • 1篇黄寒冰
  • 1篇姚争

传媒

  • 2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当代传播
  • 1篇当代电影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艺术广角
  • 1篇杭州师范学院...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现代传播(北...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厦大中文学报
  • 1篇未来传播
  • 1篇艺术传播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观物、感物到具身物——媒介革命视域下中西文艺美学的互鉴与前瞻
2023年
以“物”为核心,可考察中西美学(艺术)理论在根基上的观物与感物之不同取径及其话语范式。由此,可分析西方“视觉中心主义”所导致的艺术定义危机与重构美学难题;同时可参照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在艺术“物转向”与哲学“身体转向”的趋势中,重新激活“身心不二、物我合一”的中国古典文论“物感”范式的可能性。而当下方兴未艾的“元宇宙”等媒介技术革命,则为中国古典文论在重构美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重新出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朱晓军
关键词:美学感物
“电影工业美学”建构的愿景与困境被引量:12
2022年
作为中国电影学派建设的重要贡献,“电影工业美学”应对“新力量导演”“新主流”电影等中国电影的新现象以及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新进展,结合鲍德维尔等人的“中层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设想,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呼应。然而,作为一种建构中的学术体系,“电影工业美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学理和逻辑上的难题,诸如如何熔铸核心概念、如何处理与“电影美学”和基础美学的关系等,亟待进一步地周密思考。
朱晓军
关键词:电影美学
艺术终结之后,如何重构美学?——后现代语境和新媒体革命双重视域下的再反思
2021年
一1839年,法国人达格雷发明了摄影技术,当时,有一位敏锐的画家德拉罗什感叹"绘画死了"。自此,从古希腊开端,一直被西方文艺界奉为圭臬的摹仿说,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透视法的运用而建构的追求逼真写实的图像观念、视觉秩序和美学体系开始受到强烈的冲击。人类的图像生产进入了一个本雅明命名的"灵韵"消失的"机械复制"时代。
朱晓军
关键词:机械复制后现代语境视觉秩序艺术终结本雅明双重视域
刍议传播学本土化的问题意识与路径选择被引量:6
2005年
“传播学本土化”是困扰我国传播学研究多年的一个老问题。尽管备受争议,但是这个问题的理论合法性并未被撼动。然而如果因循现在的研究思路,孜孜于传统典籍之中搜寻本土资源,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建立中国传播学或传播学中国学派的目标。因此,传播学本土化研究必须进行范式转换,借鉴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资源,以传播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为切入点,在现实中建立传播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推动中国传播学研究走出困境,开创新局。
朱晓军
关键词:传播学传播学本土化发展传播学
媒介变迁与文艺批评的面貌被引量:5
2020年
新世纪以来,"文艺批评何为"屡屡成为国内外文艺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从媒介革命与文化变迁的纵向角度,追溯文艺批评的自律与职业批评家身份的建构历程,藉此厘清文艺批评的现实境遇;同时,在后现代文化的横向视野下,通过分析文艺批评的主体、场域与受众三个要素的嬗变,对这个问题予以审视。
朱晓军
关键词:文艺批评后现代媒介变迁
中国电影学派建构的路径选择被引量:2
2021年
最近几年,电影研究领域热度最高的议题,非"中国电影学派"莫属。这是新文科与国家哲社领域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战略的先声。有学者甚至认为,建构"中国电影学派"是一种国家战略、国家品牌、国家理论。然而,实现这一顶层设计的宏大愿景,需要直面新媒介、后电影的技术变革下后现代、后理论的学理困境,尚有诸多亟待突破的理论瓶颈。相较于当下热度不减的"电影工业美学""电影伦理学"等鲍德维尔意义上的"中层理论"而言,面向未来的科幻电影研究,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从而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另辟蹊径。
朱晓军黄寒冰
美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被引量:8
2005年
实践美学对主体性的强调,是美学研究的一大理论收获,也在文艺创作和审美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主体论哲学背后理性独断论的理论误区,使实践美学面临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局限。后实践美学关注主体间性在审美活动中的本体地位,既为方兴未艾的生态美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又沟通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而拓展了美学理论的阐释空间。
朱晓军
关键词:美学范式主体性主体间性
如何打造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被引量:1
2006年
近年来,关于公信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媒介研究特别是媒介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陈鹏等发表的论文《公信力战略与整合营销传播———打造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及其论证过程也不无存有争议与推敲之处。尤其是应当基于对公信力是电视媒介竞争的制高点还是生存底线、建立公信力的法宝是不是整合营销传播等观点的质疑分析,进而对“如何打造电视媒介核心竞争力”这个重要问题表达不同的看法。
项仲平朱晓军
关键词:电视媒介公信力整合营销传播核心竞争力
形象流——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系研究
“后现代”这一论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成为西方学界争议的中心。当代西方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纷纷卷入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法国的利奥塔与德国的哈贝马斯之间的争论,美国的贝尔、罗蒂,法国的鲍德罩亚、英国的鲍曼等大师级学者也直接间...
朱晓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审美文化
大众传媒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中的功能与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大众传媒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切入,论述了其主要功能和作用,并就"引领作用、助推作用、监督作用和保障作用"等4个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
项仲平朱晓军
关键词:大众传媒社会公平正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