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大志

作品数:15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军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遗址
  • 4篇商代
  • 3篇铜器
  • 2篇青铜
  • 2篇青铜器
  • 2篇周原遗址
  • 2篇西周
  • 2篇考古
  • 2篇基址
  • 2篇甲骨
  • 2篇甲骨文
  • 2篇建筑
  • 1篇都城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意大利人
  • 1篇宇宙
  • 1篇圆形建筑
  • 1篇商代金文
  • 1篇商代晚期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普林斯顿大学
  • 1篇普林斯顿高等...

作者

  • 15篇曹大志
  • 2篇宋江宁
  • 2篇徐良高
  • 2篇孙庆伟
  • 2篇徐天进
  • 2篇董珊
  • 1篇李楠
  • 1篇李志鹏
  • 1篇杨旭东
  • 1篇王晶
  • 1篇刘绪
  • 1篇雷兴山
  • 1篇何康
  • 1篇于璞
  • 1篇陈筱
  • 1篇彭鹏

传媒

  • 6篇中国国家博物...
  • 3篇南方文物
  • 2篇考古
  • 2篇古代文明辑刊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海岱考古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周原与镐京——关于西周王朝的都城被引量:2
2023年
周原是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西周遗址,近年在遗址核心区域又确认了形状方正、规划严谨、规模庞大的城址。周原即金文中的“周”和“宗周”,是西周王朝的首都。金文中的京即镐京,是关中东部的重要城邑和交通枢纽,也是周王的游猎地,但武王以后已不是都城。将镐京误认为西周首都始于战国时期,可能出自在同一地区立都的秦人。
曹大志
关键词:镐京
补论周代的单——兼谈小盂鼎记载的征服战争
2024年
以往研究指出,周代铜器铭文中的“嘼”是“单”字。本文认为它的含义是商代出现的城市居民的治安防卫组织。铭文材料显示,这种组织在周代已经比较普遍,有助于说明它自商至汉一脉相承。根据单的性质,本文对小盂鼎铭文做了新的阐释,认为它反映了周初以掠夺人口为目的的征服战争。
曹大志
干栏式粮仓二题被引量:6
2021年
本文通过对比民族志和考古材料,推测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三座圆形建筑为干栏式粮仓。根据词义分析和器物自名,认为秦汉时期上层为仓房、下层为粮囷的模型反映的是文献中的"囷京"。
曹大志
“族徽”内涵与商代的国家结构被引量:8
2018年
青铜器上的'族徽'是研究商代历史和社会的学者无法回避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我国早期的文字系统,也关系着我们如何理解商代国家和社会的结构。~①笔者在最近的教学中对'族徽'的有关问题产生了一些思考。因为这个课题涉及范围很广,所以在此想先提出要点,以请专家们批评。以往对'族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其一,确认了'族徽'绝大部分是文字而不是图案,并且考释出其中一大批单字。
曹大志
关键词:青铜器铜器铭文
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
2024年
2022~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寨沟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大面积的夯土建筑基址、墓葬、铸铜遗存和一般居址等,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石器、蚌器、卜骨等,鱼塔梁地点出土有较多铸铜陶范。此次发现对探讨商代方国政治地理结构、了解殷墟时期中原与边陲地区文化交流及互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孙战伟于有光种建荣曹大志
关键词:商代晚期
论商代的粮储设施——?、亯、京
2019年
以粮仓为代表的仓储建筑是住宅和宗教建筑之外一类独具特点的建筑形式。商周考古以往对宫殿、宗庙关注较多,对官方粮仓研究较少,其实自古至今官方粮仓也与国家统治关系非常密切,只是它远离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不容易使人有所感受。在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各种形式粮仓的分类定名仍存在问题;文字和发掘材料中都有一些粮仓尚未被识别;对粮仓的不同形式缺乏理解;对官仓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也很少讨论。
曹大志
关键词:圆形建筑商代金文甲骨文偃师商城
甲骨文中的朿字与商代财政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分析了甲骨文中"朿"字的几种用法,认为以往作为祭祀动词、人名、地名的"朿"字应释为"積",含义是積聚之物和存储積聚之物的设施。结合西周金文和先秦文献,積的范围不限于农产品,也包括畜产、渔猎和手工业制品。商代国家在多地建有積,储存征收的物资财货,并设置官员積尹(朿尹)进行管理;商王也经常亲自去检查積的收藏(夻朿)。"示朿"、"畀朿"的卜辞反映了商代国家对物资的再分配。甲骨文中的積可以和考古发现中的大面积存储设施,以及后世文献中国家的蓄積、積贮相参照,对认识商代的资源流动和国家财政有重要意义。
曹大志
关键词:甲骨文商代财政
青铜器产地与风格分析——来自黄土丘陵的三个案例被引量:1
2019年
大量铸造青铜容器需要一系列社会条件的支持,是否存在这个现象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铜器产地是研究区域间联系的证据,因此青铜器产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青铜器是贵重物品,流通性较强,这要求我们在进行产地研究时,不能简单的将出土地等同于制造地。本文选择三个案例,说明产地研究在利用出土地和原料来源信息的同时,还应加强考古背景的分析、铜器风格的比较。
曹大志
关键词:青铜器
说“单”——商至汉代的城市居民治安防卫组织被引量:6
2018年
"单"字的本义是一种带柄投石器,用于狩猎和战斗,后来小型的不再重要,大型化的则发展为砲。汉代有一种半官半民的"单"组织,由城市居民组成,具有检弹不法、组织兵役、互助等多种功能,是唐宋时期民团的前身。《诗·大雅·公刘》《尚书·金滕》《逸周书·大聚》等文献表明周代已经存在类似的"单"组织;而城门外的本是空场和"单"的活动场所。商代都城的周围设置有东、西、南、北四个单,它们能够处置俘虏,可能已具有后来"单"组织治安防卫的职能。商代的"单"有更明显的官方性质,其官长的称号为"单",他们所作的青铜器上署"单"的铭文。
曹大志
李家崖文化遗址的调查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5
2019年
以往见诸报道的黄土丘陵晚商时期遗址很少,遗址的数量、密度、分布情况不清,学界由此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实际上,山西、陕西两省过去的普查已经发现了大量晚商时期遗址,只是尚未辨识确认。作者报告了山西省石楼县20处李家崖文化遗址的调查情况和采集植物遗存的浮选结果,发现聚落最显著的特点是规模小而分散,生计方式为粗放农业、定居程度较高。作者在以往调查材料中确认了300余处李家崖文化遗址、100余处西坬渠类型遗址,在文中报道了这些遗址的基本信息。基于这些工作,作者讨论了晚商时期黄土丘陵的文化分布、来源、年代、生计方式问题。
曹大志
关键词:考古调查生计方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