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子君

作品数:1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8篇肿瘤
  • 7篇免疫
  • 6篇麻风
  • 6篇骨肿瘤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肉瘤
  • 3篇皮损
  • 3篇瘤型
  • 3篇瘤型麻风
  • 3篇麻风菌
  • 3篇免疫组化
  • 3篇骨肉瘤
  • 3篇骨质
  • 3篇LANGER...
  • 3篇病理
  • 2篇生物学
  • 2篇凝集素

机构

  • 17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皮肤病...
  • 1篇西澳大学

作者

  • 18篇刘子君
  • 6篇丘钜世
  • 4篇王连唐
  • 2篇张萌
  • 2篇梁智
  • 2篇徐栋梁
  • 2篇董书堃
  • 2篇文剑明
  • 2篇朱全胜
  • 1篇郑铭豪
  • 1篇陶瑜
  • 1篇欧阳景正
  • 1篇黄兆民
  • 1篇邓星河
  • 1篇云径平
  • 1篇黄春浓
  • 1篇肖官惠
  • 1篇梁智
  • 1篇余英林
  • 1篇章星琪

传媒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癌症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麻风杂志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5篇1990
  • 2篇198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骨肉瘤细胞吸收骨质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初探
1992年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光镜、电镜等技术,分别研究骨肉瘤细胞-骨培养体系中的骨代谢和形态变化,建立了骨肉瘤细胞吸收骨质的体外实验模型,应用该模型证实了高浓度的羟乙二磷酸(P<0.01)、小鼠表皮生长因子(P<0.05)及骨肉瘤细胞培养基上清液(P<0.05)能促进骨质吸收;而低浓度羟乙二磷酸可保护骨质(P<0.05)。上述各组实验中,未见破骨细胞的增生性变化,但见骨肉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故认为骨肉瘤细胞可直接破坏骨质。
徐栋梁丘钜世刘子君
关键词:骨肿瘤骨质吸收
人成骨肉瘤细胞系(OS-732)对骨质破坏吸收的病理
1994年
用人成骨肉瘤OS-732细胞系与人胎骨粒共培养,观察瘤细胞浸润及溶解吸收骨质的过程。可见(1)瘤细胞突侵入骨质浅层,包绕骨基质致呈小块状分离,然后吸收;(2)瘤细胞分泌水解酶,直接溶解及吸收骨基质,致骨质表层陷窝状凹陷。故认为瘤细胞能直接浸润及溶解骨质,而不需要破骨细胞的参与。作者尚应用 ̄(45)Ca标记新生小鼠颅骨与人成骨肉瘤细胞系共培养,以及加入骨质溶解促进剂(EGF)及抑制剂(二磷酸盐)后,通过液闪计数仪检测以及 ̄(45)Ca释出的数据,加以比较及分析。结果说明EGF能使骨质溶解增强;小剂量二磷酸盐可抑制骨质的溶解,但大剂量二磷酸盐则有加速骨肉瘤细胞溶解骨质的作用。
刘子君丘钜世文剑明张萌梁凤英陶瑜徐栋梁
关键词:肉瘤细胞系骨质破坏骨肿瘤
骨母细胞瘤的放射与病理学诊断
1990年
本文报告14例骨母细胞瘤(男9,女5),年龄4~41岁,20岁以下占9例,除作常规X线照片外,2例作CT扫描检查。根据本组病例分析,可分为良性(12例),恶性(2例)两种X线表现。分别对其X线及病理表现及生物学行为作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在2~5cm以内,边缘清楚的囊性膨胀性病灶,病灶内出现大小比较一致的钙化及骨化征为本病特征性X线征象。对各部位的X线特征提出可行的诊断要点,并阐述了与骨样骨瘤,骨肉瘤的X线和病理改变的鉴别诊断。
肖官惠邓星河黄兆民刘子君
关键词:骨肿瘤母细胞瘤
应用麦胚凝集素免疫组化法观察麻风皮损Langerhans细胞
1990年
本文首次应用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agglutinin,WGA)免疫组化法对91例麻风皮损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cells,LC)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正常对照和消退期病例均为阴性,仅活动期病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56.92%。结核样型麻风和瘤型麻风表皮WGA阳性LC密度分别为90.13±17.81和16.80±7.59,两者差别具高度显著性(p<0.05)这一结果不仅表明两极型麻风表皮LC数有所不同,而且提示活动期麻风表皮LC的糖基代谢和膜表面功能发生了一定改变。
梁智刘子君
关键词:麦胚凝集素麻风
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化性纤维瘤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8
1993年
对140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和70例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进行了复习,其中对近期病例中各15例的组织。作了6种有关的免疫组化染色进行观察。本文对骨纤维结构不良和骨化性纤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病变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还对6种免疫组化染色在显示某些组织成分,特别对骨连结蛋白在显示骨母细胞及新生骨质的意义作了探讨。
丘钜世王连唐朱全胜刘子君
关键词:纤维结构不良骨化性纤维瘤
人肺癌细胞株浸润人胚胸膜和心包膜的形态学观察
1993年
本文报道利用两株人肺癌细胞(PC84045,PLA801),对人胚胸膜和心包膜进行体外浸润实验,观察肿瘤细胞的浸润特性。形态学观察表明肿瘤细胞浸润过程有粘附、溶解和移动等步骤,并有吞饮现象及类似基底膜结构物质形成,此实验设计具有成功率高、简单易行及符合解剖结构的特点,对研究肿瘤浸润机理及筛选抗癌药物有用。
云径平丘钜世刘子君
骨破骨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被引量:5
1997年
The osteoclast(OC) is a multinuclear bone-resorbing cell which shares several characterastic with cells of the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MNPs). The cytoskeleton of OC consist of microtubes and .dricrofilaments, including F -actin, podosome, talin, vinculin.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hesion, movement and sealing zone formation of OC. It was known that calcium, estrogen and calcitonin receptors exist in OC membrance, and matalloproteinases, c-src, c- fos gene effect on OC. Osteoblasts also produce macrophage growth factor, neutral collagenase,IL - 6, PGE2, which regulate precursors differentiation and therefore bone resorption (osteolysis)
王连唐刘子君郑铭豪
关键词:骨质破骨细胞细胞生物学分化
骨巨细胞瘤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被引量:3
1994年
1983~1992年作者通过组织培养,组化及免疫组化、电镜、细胞遗传学,动物接种等方法,对骨巨细胞瘤(GCT)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认为GCT的基质细胞有两种,即间叶性基质细胞及巨噬细胞性基质细胞,巨噬细胞性基质细胞可能为许多种不同的巨噬细胞混合体,这两种类型细胞在瘤组织内互相依赖存活。在体外培养见巨噬细胞性基质细胞逐渐减少而消亡,间叶性基质细胞则在没有巨噬细胞性基质细胞的情况下也容易老化及消亡,故目前尚未有本瘤的细胞株建立。多核巨细胞是一反应性及终末性细胞,可能由于基质细胞分泌目前尚末清楚的细胞因子,吸引血中破骨细胞前身的单核巨噬细胞到瘤组织内,并促进其分化成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
刘子君丘钜世王连唐文剑明张萌朱全胜梁凤英黄春浓
关键词:骨肿瘤骨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
病理标本中麻风菌染色六种方法的探讨
1992年
目前显示麻风菌常用Wade——Fite(w.F.)染色法。我们用六种染色法,效果均佳。瘤型麻风的皮损标本,经10%福马林液固定,石蜡制片,厚度4μ,作如下六种染色: 一.WF—亮绿抗酸复染法: 1.切片用汽油松节油等量混合脱蜡约5~10分钟;2.用滤纸吸干;3.自来水稍洗;4.
谢泰章刘子君
关键词:麻风菌病理标本瘤型麻风石碳酸复染石蜡制片
用水疱法研究麻风皮损内的单核细胞被引量:2
1991年
用人工负压吸引形成皮肤水疱获取麻风皮损组织的单核细胞(MNC),以对各型麻风水疱中的细胞数量、种类和免疫细胞化学进行动态观察。选麻风患者4人,其中TT和LL各1例,BL2例,均为新发现或经短期治疗的病例,年龄28~58岁,皮损活检证实均有典型病变。对照组为健康者5人,男3女2,年龄23-56岁。置四孔(孔径8mm)有机玻璃板于上肢皮损处,健康者则置于前臂内侧,与负压器相连,负压为150mmHg,经90-120分钟。
董书堃刘子君方郭饧邓健康
关键词:麻风皮损单核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