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民
- 作品数:11 被引量:98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养分及酶的关系被引量:6
- 2016年
- 不同植被类型区内的植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具有耦合关系,为揭示泥石流频发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对地上植被的响应规律,运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扭黄茅草地(Heteropogon contortus)、坡柳灌丛(Salix myrtillacea)以及9年、15年和26年新银合欢纯林5种典型样地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其关系.结果显示:植物多样性指数排序为坡柳灌丛>扭黄茅草地>26年新银合欢纯林>15年新银合欢纯林>9年新银合欢纯林;扭黄茅草地和坡柳灌丛的土壤有机质(OM)显著大于不同林龄的新银合欢纯林(P<0.05);扭黄茅草地和坡柳灌丛的C:P和N:P大于不同林龄新银合欢纯林;植物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香农-维纳指数)与土壤有机质、蔗糖酶(Invertase)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且有机质和蔗糖酶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本研究表明,多样性指数高的地上植被群落有助于泥石流频发区积累土壤肥力,可一定程度地提高土壤生物活性.
- 严思维杜锟陈爱民林勇明邓浩俊张广帅吴承祯洪伟
-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土壤有机质
- 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效应,以泥石流频发区云南东川蒋家沟流域的花生、石榴、扭黄茅、坡柳和新银合欢5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酶活性,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探讨泥石流频发流域物源区坡面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坡柳、扭黄茅的土壤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优于新银合欢、花生和石榴,坡柳的保水性最好,新银合欢和花生较差;扭黄茅和坡柳的有机质(95.84 g/kg和91.05 g/kg)、全N(4.06 g/kg和4.51 g/kg)、水解N(162.09 mg/kg和157.24 mg/kg)含量显著高于新银合欢、石榴和花生,石榴的有效P(101.96 mg/kg)和速效K(352.58 mg/kg)含量最高;扭黄茅的氧化还原状况最好,花生最差;5种植被类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的大小依次为:坡柳(0.68)>扭黄茅(0.60)>石榴(0.56)>新银合欢(0.45)>花生(0.33).研究表明,坡柳和扭黄茅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质量的效果较好,新银合欢和花生较差,泥石流频发流域应以坡柳等灌木及原生扭黄茅等草本作为植被恢复的优选植被,同时应实施退耕措施,做好保肥工作,以有效提高土壤质量.
- 陈爱民邓浩俊严思维林勇明张广帅杜锟吴承祯洪伟
- 关键词:泥石流土壤质量植被恢复
- 泥石流频发区不同林龄新银合欢土壤抗蚀性评价被引量:16
- 2016年
-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评价模型为Y=-8.691X1+0.054X2+0.700X3-0.425X4-0.189X5-12.511,线性拟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泥石流频发区土壤抗蚀性的后续研究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 陈爱民严思维林勇明邓浩俊杜锟孙凡王道杰吴承祯洪伟
- 关键词:泥石流植被恢复土壤抗蚀性
- 蒋家沟泥石流滩地不同堆积时期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土壤肥力质量是影响泥石流滩地土地利用和生态恢复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时间序列上泥石流滩地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趋势,采用嵌套设计方法选择近期(0-10年)、中期(10-20年)和早期(>20年)泥石流滩地为处理样地,同时以近期泥石流堆积滩地作为对照样地,通过测定不同滩地的林地、耕地、草地和荒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共16种指标),并利用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法对不同堆积时期滩地的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堆积时期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促使泥石流滩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产生差异,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表现出早期堆积滩地(0.54)>中期堆积滩地(0.53)>近期堆积滩地(0.31)的特征;近、中、早期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质量评分均以耕地(46、82、83)和林地(47、79、75)最高,草地(26、42、41)次之,荒地(03、10、15)最低,且林地土壤肥力质量表现出退化的趋势.本研究表明,随堆积时间增长,泥石流滩地土壤肥力质量提高,其变化速率先快后慢,但不合理的栽植和耕种可能导致泥石流滩地土壤肥力质量退化.因此,加强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和实施养分归还等对于泥石流滩地的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杜锟严思维张广帅林勇明邓浩俊陈爱民吴承祯王道杰邵树枞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质量
- 蒋家沟5种植被土壤分形特征与养分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运用分形模型,对云南东川蒋家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种植被类型土壤的分形维数不同,介于2.47~2.59,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石榴〉新银合欢〉草地〉坡柳,花生和石榴所代表的坡耕地的分形维数显著大于新银合欢、草地和坡柳所代表的植被恢复用地。2.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粉粒(0.002~0.05 mm)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坡耕地的粘粒、粉粒含量高于植被恢复用地。分形维数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有效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植被恢复用地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均高于坡耕地,新银合欢的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含量低于坡柳和草地,花生、新银合欢和石榴的有效磷含量高于坡柳和草地。3.分形维数能够反映土壤的颗粒粒径分布及养分状况,可作为评价蒋家沟土壤结构稳定性与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蒋家沟应减少耕作,加强植被恢复,植被类型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效果较佳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 陈爱民邓浩俊严思维林勇明张广帅杜锟
- 关键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植被恢复
- 干热河谷常见植物地表形态特征与泥沙拦截的关系被引量:9
- 2018年
- 为探究植物的泥沙拦截能力及其与植物地表形态特征的关系,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6种典型植物[乔木: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苦楝(Melia azedarach);灌木:坡柳(Dodonaea viscose)、马桑(Coriaria sinica);草本: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拟金茅(Eulaliopsis binate)]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在水槽模拟试验下,6种植物初生苗和1年生苗均表现出不同的泥沙拦截能力.在初生苗期,马桑的泥沙拦截能力最强,扭黄茅和拟金茅最弱;在1年生期,马桑仍为泥沙拦截能力最强的植物,草本植物次之,乔木和坡柳最弱.(2)6种植物在初生和1年生时均表现出不同的地表茎形态特征、地表叶片形态特征、基部拦截体形态特征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变化.(3)泥沙拦截量与植物贴地叶面积、基部最大冠长、基部最大冠宽、整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基部茎干物质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地面夹角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参数为影响植物泥沙拦截能力的主要地表形态特征因子.此外,植物基部茎表皮裂隙数、基部茎干物质含量、贴地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基部单位体积生物量与泥沙拦截量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认为该地区在采用植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和拦截泥沙时,应重点考虑上述植物关键形态因子以选取最优的植物种类.
- 吴建召陈爱民崔羽罗清虎孙凡孙凡林勇明王道杰林勇明
- 关键词:干热河谷水槽试验生长期植物物种
- 福建省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 2016年
- 以福建省9个市2005-2013年的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经过验证,面板数据可以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福建省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2变量不存在伪回归。为了更好地推进福建省城镇化的发展,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因地制宜分别对福建省两大经济区提出政策建议。
- 温晓琴陈爱民吴承祯洪伟
-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 干热河谷区不同林龄赤桉叶中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的比较及其线性回归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以种植于干热河谷区的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赤桉鲜叶和凋落叶中养分(包括N、P、K、Ca、Mg和Na)的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并计算各养分的再吸收率;在此基础上,对鲜叶和凋落叶中各养分的含量与再吸收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林赤桉鲜叶和凋落叶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和全钠含量总体上高于幼龄林,而全钙和全镁含量则低于幼龄林;且鲜叶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全钠和全镁含量总体上高于凋落叶,而有机碳和全钙含量则低于凋落叶。成熟林赤桉鲜叶和凋落叶的C∶N比、鲜叶的N∶P比和N∶K比以及凋落叶的K∶P比和Ca∶Mg比均低于幼龄林,但其鲜叶的K∶P比和Ca∶Mg比及凋落叶的N∶P比和N∶K比则高于幼龄林;且不同林龄鲜叶的C∶N比、K∶P比和Ca∶Mg比均低于凋落叶。各林龄赤桉叶的Ca再吸收率及幼龄林和中龄林叶的Na再吸收率均为负值,而其余养分的再吸收率均为正值;随林龄增长,N、K和Mg的再吸收率先升高后降低,而P、Ca和Na的再吸收率却先降低后升高;总体上看,赤桉叶中各养分的再吸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P、N、K、Mg、Na、Ca。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赤桉鲜叶的全钾和全钠含量分别与K和Na再吸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钙含量与Ca再吸收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凋落叶的全氮含量与N再吸收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全镁含量与Mg再吸收率呈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林龄对赤桉叶的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有明显影响,其保存养分的能力随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 严思维陈爱民林勇明孙凡邓浩俊杜锟吴承祯恒巴提.乌勒合凡
- 关键词:赤桉养分含量化学计量比
- 不同林龄新银合欢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37
- 2015年
- 以干热河谷区9、15、26年生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的养分含量、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比.结果显示:新银合欢鲜叶N、P含量均表现为15年生>26年生>9年生,凋落叶N、P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大;N、P重吸收率随林龄增大而下降,N、P重吸收率分别在42.76%-55.90%和26.35%-40.60%之间,N重吸收率均大于P重吸收率;鲜叶C:N、C:P均小于凋落叶,但鲜叶N:P大于凋落叶,且N:P均大于20;N重吸收率除与凋落叶N:P无显著相关性外,与其他化学计量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重吸收率除与凋落叶C:N、C:P有极显著正相关外(P<0.01),与其他化学计量比无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干热河谷区新银合欢养分重吸收率表现出随林龄的增大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新银合欢保存养分的能力随林龄增大而下降;而新银合欢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P限制.
- 邓浩俊陈爱民严思维林勇明张广帅杜锟吴承祯洪伟
- 关键词:干热河谷新银合欢鲜叶凋落叶
- 汶川震区不同气候区受损植被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布特征被引量:5
- 2017年
- 以汶川地震灾区半干旱干暖河谷气候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未受损区(Undestroyed region,UR)与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region,DR)为研究区,测定不同层次(0~5、5~10、10~20 cm)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及有机碳含量,分析不同气候区UR与DR有机碳储量和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SOCD)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UR各土层的SOC含量均显著高于DR(P<0.05),并随土层深度递增呈先增后减趋势;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SO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随土层加深有不同变化趋势。(2)UR各土层SOCD均显著高于DR(P<0.05),并随土层深度递增呈增加趋势;同一处理不同土层间SOCD差异不显著,均随土层深度递增而增加。(3)方差分析显示,两个气候区不同处理对SOC含量的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但处理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及不同土层对SOC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和不同土层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SOCD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处理与气候类型的交互作用对SOCD的影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这表明研究区内受损治理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未受损区,定量化受损区与未受损区土壤有机碳差异,可为评价灾区生态恢复措施效益提供数据支撑。
- 孙凡严思维林勇明林勇明邓浩俊陈爱民吴承祯洪伟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密度不同气候区土壤有机碳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