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恬静
- 作品数:2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大鼠血浆辐射敏感代谢物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筛选大鼠血浆辐射敏感代谢物并探索其代谢通路,为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60Coγ射线对20只大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1、3、5 Gy,剂量率为1 Gy/min,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平台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大鼠受照7 d后血浆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大鼠受照后,筛选出血浆中11个辐射敏感代谢物,主要涉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十八二烯酰基肉碱、十八一烯酰基肉碱、十六酰基肉碱、牛磺酸、L-犬尿氨酸及胞嘧啶随受照剂量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大鼠受到γ射线照射后,血浆中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有6个代谢物具备成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基础条件。
- 赵骅陆雪蔡恬静李爽田梅刘青杰
- 关键词:代谢组学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
- 正常人群核质桥和微核本底水平分布特点的研究
- 蔡恬静赵骅刘青杰
- 一种用于研究UVB照射致早衰的原代黑素细胞培养方法
- 一种用于研究UVB照射致早衰的原代黑素细胞培养方法,涉及放射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为了培养具有更高灵敏性的原代黑素细胞,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法:将包皮样本浸泡,剪去多余组织,将皮肤样本切成条状;转移到有盖器皿中,加入...
- 高玲闫娟刘青杰田梅田雨汀陆雪李爽蔡恬静
- 文献传递
- 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
- 2021年
- 多数电离辐射事故均为局部照射。对于局部照射剂量估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采用Dolphin’s模型,该模型需推算出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再代入离体均匀照射情况下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来估算局部照射剂量。准确推算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对于估算剂量十分重要,选用合适的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剂量也同样重要,而对于局部照射,关于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影响的报道还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分析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的影响。利用^(60)Coγ射线离体照射人外周血样品(样本A和样本B),剂量分别为1 Gy和5 Gy。将照射血与未照射血按25%和75%比例混合以模拟局部照射,分析混合血样中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dic)加着丝粒环(r),利用Dolphin’s模型估算局部照射dic+r率,并用剂量率不同的两种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局部照射剂量。结果显示,大部分混合血样dic+r分布不符合泊松分布,为过离散分布。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大多与实际照射剂量比较接近,相对偏差在10%以内,但两样本的1 Gy 25%组的估算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偏差较大。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不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均超过10%。结果表明dic+r分析用于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的剂量有可行性,采用剂量率和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 田雪蕾陆雪蔡恬静田梅刘青杰
- 关键词:局部照射染色体畸变
- 松胞素B对辐射诱导淋巴细胞核质桥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索胞质分裂阻滞分析中,松胞素B终浓度和加入时间对辐射诱导淋巴细胞核质桥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按照不同松胞素B终浓度分为2、4、6、8、10 μg/ml 5个终浓度组,此外,按照不同松胞素B加入时间分为0、28、40、44 h组4个加入时间组。用2 Gy(吸收剂量率为1 Gy/min)60Co γ射线照射正常人离体外周血(设0 Gy对照组),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分析法,进行细胞培养、收获、制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分析单核细胞、双核细胞、多核细胞的比例,以及双核细胞中核质桥率及微核率。结果 各终浓度组和加入时间组(0 h组除外)的核分裂指数、双核细胞比例均随松胞素B终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松胞素B加入时间的推迟而降低。2 Gy射线照射后,各终浓度组和加入时间组(0 h组除外)核质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个终浓度组间微核率具有随松胞素B终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4个加入时间组间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松胞素B终浓度和加入时间可使辐射诱导的核质桥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当增加松胞素B终浓度、提前加入时间可使双核细胞比例升高,有助于提高分析效率。
- 赵骅陆雪田雪蕾蔡恬静李爽封江彬陈德清刘青杰
- 关键词:微核
- 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人血浆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模型探索
- 2024年
- 目的通过脂质组学方法联合机器学习(ML)多种算法,探索人外周血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分类模型。方法收集2023年3—9月北京市某综合医院准备接受骨髓移植的25例白血病放射治疗病例,照射前和照射后外周血样本97份,其中对照组24份,为照射前血液样本;辐射组73份,为4、8、12 Gy照射剂量下的24、25和24份血液样本。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平台的靶向脂质组学方法,分析辐射组与对照组差异脂质。线性回归筛选0~12 Gy的剂量范围内辐射剂量响应脂质。采用5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训练集辐射分类模型,验证集进行模型的验证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辐射组敏感的脂质代谢物中62个脂质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4.74,P<0.05),包括鞘磷脂(SM)、胆固醇酯(CE)、神经酰胺(Cer)、磷脂酰肌醇(PI)、己糖神经酰胺(HexCer)、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醚磷脂酰胆碱(PCO)、磷脂酰乙醇胺(PE)、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这9大类。在0~12 Gy的剂量范围内,筛选出20种具有良好剂量反应的脂质代谢物,包括11个SM,7个CE,1个Cer和1个PI。决策树(DT)、支持向量机(SVM)、轻量梯度增强机(Light GBM)、随机森林(RF)、K最邻近(KNN)这5种机器学习训练模型拟合均较好(F1=0.69~1.00),灵敏度较高。通过评价验证指标,辐射分类判定效果最好的模型为随机森林(灵敏度1.00、准确率0.72、F1值0.80)。结论通过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发现人类样本中辐射响应的脂质代谢物和辐射剂量响应的脂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RF模型可以为探索人类辐射脂质代谢物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 陈琦陈琦赵骅蔡恬静高玲高玲
- 关键词:电离辐射
- 多次低剂量辐射用lewis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多次低剂量辐射用lewis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属于实验动物学领域,其主要步骤包括:将常规体外培养的lewis细胞采用皮下接种法注射入小鼠右肩胛上皮下;在室温环境饲养小鼠,待肿瘤长到2cm×2cm大小,将肿...
- 高玲刘青杰田梅封江彬陆雪蔡恬静田雪蕾李至荟王春燕闫娟
- 文献传递
- 辐射诱导核质桥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 利用胞质分裂阻滞法(Cytokinesis-block analysis, CB法)能够观察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双核细胞两主核间产生的异常核质连接,称为核质桥(Nucleoplasmic bridges,...
- 蔡恬静
- 关键词:电离辐射影响因素
- 文献传递
-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137)Cs γ射线照射后正常人淋巴细胞(AHH-1)是否产生氧化应激及DNA损伤,并引发DNA修复。方法:以剂量率为8.32 mGy/min的^(137)Cs 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剂量分别为0(未照射)、0.01、0.02、0.05、0.075、0.1和0.2 Gy,照射后分别培养1、24、48和72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水平;免疫荧光方法分析γH2AX和53BP1焦点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CDKN1A、DDB2和POLH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24和48 h,各剂量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强(P<0.05);照射后48 h,MDA水平和SOD活性在0.2 Gy剂量组发生显著变化(P<0.05);0.02~0.075 Gy和0.2 Gy剂量组ROS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5);0~0.2 Gy γ射线照后1 h,γH2AX和53BP1焦点数量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未照射组相比,照射后48 h,DDB2和POL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引起人淋巴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并促进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发生改变。
- 孙鑫李爽陆雪蔡恬静刘雅刘青杰张伟
- 关键词:电离辐射Γ射线人淋巴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
- 性别和年龄对60Co γ射线照射离体人外周血辐射敏感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因素对电离辐射诱导的离体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基因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健康人离体外周血,以剂量率为1 Gy/min的60Coγ射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5、1、2、3、4、6和8 Gy(以0 Gy为阴性对照组),照射后培养12 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18个辐射敏感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对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γ射线照射组人外周血18个辐射敏感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R2=0.63~0.97,P<0.05)。在相同照射剂量,MDM2、XPC、FDXR、DDB2、ASTN2和TNFSF4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外周血中BAX、TNFRSF10B、ASTN2、TNFSF4、POLH和GADD45A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男性,在0.5~8 Gy照射剂量范围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MDM2、FDXR、DDB2和RPS27L mRNA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组间(20~29岁、30~39岁、40~49岁和50~60岁)存在差异(P<0.05或P<0.01)。结论:离体人外周血中辐射敏感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存在个体间差异,且与受照者性别和年龄相关。
- 李爽陆雪封江彬田梅蔡恬静刘青杰
- 关键词:电离辐射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