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阻抗
  • 1篇多通道腔内阻...
  • 1篇咽喉反流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食管
  • 1篇食管PH监测
  • 1篇突发性耳聋
  • 1篇腔内
  • 1篇肿瘤
  • 1篇腺肿瘤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缓释
  • 1篇甲强龙
  • 1篇甲状腺
  • 1篇甲状腺肿
  • 1篇甲状腺肿瘤
  • 1篇给药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马宁
  • 2篇李进让
  • 1篇林勇生
  • 1篇刘阳
  • 1篇刘娅
  • 1篇王嘉森
  • 1篇郭红光
  • 1篇孙建军
  • 1篇李晓雨
  • 1篇隋颖

传媒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2014第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治病理确诊为PTC的cN0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是否相关及其危险因素。结果: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为51.40%(55/107)。Ⅵ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χ^2=9.090,P〈0.01)、性别(χ^2=5.061,P〈0.05)、肿瘤最大径(χ^2=8.772,P〈0.01)、病理检出多灶癌(χ^2=8.120,P〈0.01)、被膜受侵犯(χ^2=4.960,P〈0.05)、周围组织受侵犯(χ^2=3.858,P〈0.05)相关;Ⅵ区淋巴结转移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无相关。其中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检出多灶癌、侵犯周围组织是cN0 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N0 PTC患者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尤其对于年轻、病理检出多灶癌、肿瘤最大径大于2cm及周围组织受侵犯者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清扫。
马宁李进让郭红光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淋巴结转移
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研究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pH)在诊断咽喉反流中的特点和问题.方法 对2014年2-12月怀疑存在咽喉反流的60例患者行24 h MII-pH监测,统计pH<4的波形次数、伪像、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弱碱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酸清除时间、立位酸反流次数、卧位酸反流次数以及反流症状指数、反流体征评分量表.结果 软件分析识别出咽喉部pH <4的反流波形45次,人工分析观察到咽喉部pH <4的波形140次,其中由反流引起的咽喉部pH <4的波形78次(55.7%),其余为各类伪像62次(44.3%),人工分析与软件自动分析的一致性一般(κ =0.234).60例患者中咽喉反流阳性17例(28.3%),17例阳性患者各项反流参数用M[P25,P75]表示,其中酸反流次数5.0[4.0,8.8]、弱酸反流次数6.5[5.3,0.3]、弱碱反流次数1.0[0.0,2.0]、酸反流总时间3.8[2.3,7.2] min、酸清除时间36.0[21.5,57.6]s,立位酸反流次数4.0[3.0,4.8]、卧位酸反流次数1.5[0.0,2.3],咽喉反流中立位酸反流次数多于卧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1,P<0.05).24 h MII-pH监测与反流症状指数、反流体征评分量表结果的一致性中等(κ =0.590).结论 对反流图形进行软件自动分析时存在漏判和误判,人工分析反流图形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24 h MII-pH监测的可重复性较好,但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时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应结合病史和喉镜检查综合分析.
王嘉森李进让李晓雨马宁
关键词:喉咽反流电阻抗食管PH监测
甲强龙缓释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刘娅刘阳林勇生马宁隋颖孙建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