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体红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CD8+T细胞及FoxP3+CD4+T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CD8+T细胞和FoxP3+CD4+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PD)-1表达情况。方法收集69例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PBC患者的外周血及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过治疗分为初治组和复诊组,在复诊组中根据治疗反应分为难治组和稳定组;同时收集58名健康对照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PBC患者CD8+T细胞和FoxP3+CD4+T细胞的表达情况,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组间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69例PBC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表达[(12±9)%]比健康对照[(20±12)%]降低(t=-3.687,P〈0.01),PBC患者调节性T细胞比例[(5.6±3.7)%]较健康对照[(7.4±2.4)%]下降(t=2.048,P〈0.01),且PD.1+细胞占F0xP3+CD4+T细胞比例升高[(30±12)%]与[(26±8)%](t=-2.858,P〈0.05)。未发现CD8+T细胞及其PD-1表达、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各项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调节性T细胞的PD.1表达率与PBC全球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307,P〈0.05)。结论PBC患者外周血PD.1在CD8+T细胞表达较健康人减少,且在难治组患者中下降更为显著;FoxP3+CD4+T细胞表面PD-1表达较健康人水平升高,与预后PBC全球评分存在负相关,提示PD-1/PD-L1通路参与PBC发病的免疫机制。
- 张硕王立赵丽伶孙金磊陈志磊邵体红陈华杨云娇李永哲张奉春
- 关键词:胆管炎胆汁性CD8+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136例住院及门诊PBC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血脂水平分为血脂异常组和血脂正常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结果136例PBC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00例,占74%。其中,61%(59/96)患者TC升高,58%(48/83)患者LDL-C升高,47%(46/97)患者TG升高,26%(21/82)患者HDL-C降低。血脂异常组患者瘙痒发生率高于血脂正常组[26%(26/100)比8%(3/36),χ2=4.93, P=0.032],血脂异常组患者与血脂正常组相比,血清总胆红素[17.3(12.2,28.2) μmol/L比14.5(9.4,21.1) μmol/L,Z=2.25,P=0.024]、直接胆红素[5.5(3.4,12.4) μmol/L比4.4(2.9,7.1) μmol/L, Z=2.00,P=0.045]、谷氨酰转肽酶[193.0(64.3,454.8) U/L比105.5 (53.5,179.5)U/L,Z=2.02,P=0.043]及碱性磷酸酶水平[183 (86,351)U/L比135(85,188) U/L, Z=1.98,P=0.048]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脂异常组ALT水平与TG、TC水平呈正相关(r=0.248、0.272,P=0.015、0.008),白蛋白与LDL-C(r=0.335,P=0.002),直接胆红素与HDL-C(r=0.252, P=0.022),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与TC(r=0.313、0.346,P=0.002、0.001),谷氨酰转肽酶与LDL-C(r=0.251,P=0.022)呈正相关。结论PBC患者血脂异常以TC和LDL-C升高为主,合并血脂异常的PBC患者肝脏损害更重。
- 邵体红田然孙金磊张硕曹逸涵陈志磊王立张奉春
- 关键词:胆管炎肝硬化胆汁性血脂异常高脂血症
- 抗风湿药的不良反应及其安全管理对策被引量:2
- 2015年
- 现代风湿病学发展迅速,推动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进步,特别是近些年有关自身免疫病的靶向治疗、生物制剂的发现和临床使用,为治疗风湿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武器,明显改善了疾病的进程和预后。但任何药物都有治疗有效性与不良反应的双重性。最新研究显示,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考虑与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1-2],因此作为临床医生和药师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 邵体红张奉春
- 关键词:抗风湿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风湿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自身免疫病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生活质量指标PBC-40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标PBC-40评分,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5例PBC患者PBC-40问卷及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分为初治组和复诊组,在复诊组中根据治疗反应分为难治组和稳定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各组间PBC-40差异及PBC-40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65例患者PBC-40量表中症状(15.8±4.1)分,瘙痒(4.9±2.8)分,乏力(23.8±8.9)分,认知功能(11.4±4.7)分,社会功能(17.0±7.5)分,情绪(6.5±3.1)分。与复诊组相比,初治组患者情绪评分较高(t=2.024,P=0.049);与稳定组相比,难治组认知功能(t=2.126,P=0.039)、社会功能(t=2.309,P=0.025)及情绪(t=2.062,P=0.045)3个维度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关性分析中,瘙痒与总胆红素(TBil)(r=0.349)、直接胆红素(DBil)(r=0.345)、ALP(r=0.324)、总胆汁酸(TBA)(r=0.427)(P<0.01)之间,社会功能与TBil(r=0.361)、DBil(r=0.383)、AST(r=0.316)、TBA(r=0.331)之间,情绪与ALT(r=0.332)、TBil(r=0.426)、DBil(r=0.430)、γ-谷氨酰转肽酶(GGT)(r=0.265)、ALP(r=0.326)、AST(r=0.297)、TBA(r=0.353)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BC-40可用作PBC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在中国人群中,瘙痒、社会功能和情绪维度与临床活动指标的相关性较好,高胆红素、ALP、TBA可预示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张硕王立赵丽伶孙金磊陈志磊曹逸涵邵体红杨云娇陈华李永哲张奉春
- 关键词:胆管炎胆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