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民
- 作品数:42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STAT3和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Stat3和Jnk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70例)中Stat3和Jnk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tat3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和72.9%,而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55.7%。Stat3和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tat3、Jnk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食管癌的出现,Stat3和Jnk的表达增加,提示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 刘惠民张洪亮郭梅艳瞿峰时志民王蕾王秀清
- 关键词: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C-JUN氨基末端激酶
- 大肠癌E2F-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 王蕾李希芳何妍瞿峰袁征刘惠民杨书良
- 应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和原位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分析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E2F-1和其相关基因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从E2F-1和Rb/E2F通路中的CyclinD1在大肠癌中的相关性角度揭示大肠癌变...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肠癌病理形态学
- 大肠癌中E2F-1和eIF-4E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E2F-1和eIF-4E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大肠腺癌、2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E2F-1和eIF-4E的表达情况。结果 E2F-1和eIF-4E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以及大肠腺瘤(P<0.05)。E2F-1、eIF-4E表达与大肠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eIF-4E的表达与大肠腺癌发生关系密切,是大肠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 王蕾李希芳何妍张辉时志民刘惠民
- 关键词:大肠腺癌E2F-1EIF-4E免疫组化
- 不同人群下消化道出血结肠镜检查结果及病因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分布特点及病因。方法 43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年龄分为四组:按不同年分为四组:儿童组(≤14岁)16例3.67%),青壮年组(15~39岁)107例(24.54%),中年组(40~59岁)175例(40.14%),老年组(≥60岁)138例(31.65%)。全部病例经非急诊结肠镜检查和急诊结肠镜检查确诊。结果 436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依次为大肠癌138例(31.7%)、炎症性肠疾病113例(25.9%)、肛周疾病93例(21.3%)、大肠息肉74例(17.0%)、其他病例占4.1%。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息肉在儿童组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青年组炎症性肠疾病和肛周疾病患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但青年组与中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在老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大肠息肉是儿童组常见病因,中青年人组以炎症性肠疾病和肛周疾病多见,大肠癌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大肠癌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 何妍刘惠民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
- 陈旧性宫外孕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 1998年
- 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及许多育龄妇女盆腔慢性疾病的存在,致使宫外孕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从而陈旧性宫外孕患者数量也同步增多,严重影响我国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过去由于经济因素基层医院辅助诊断设备简陋,给陈旧性宫外孕的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 程万里申渝蓉刘惠民王彦华
- 关键词:陈旧性宫外孕误诊原因分析卵巢妊娠破裂子宫直肠陷窝卵巢畸胎瘤声像图表现
- Stat3通路相关基因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Stat3及CyclinD1、Bcl-xL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Stat3和CyclinD1、Bcl-xL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的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且癌变组中Stat3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3);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且癌变组中CyclinD1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0);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Bcl-xL在蛋白水平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00),而且癌变组中Bcl-xL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00);Stat3、CyclinD1和Bcl-xL均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呈递增趋势。Stat3与Cy-clinD1、Bcl-xL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Stat3、CyclinD1和Bcl-xL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吴文新刘惠民张祥宏
- 关键词:STAT3CYCLINDLBCL-XL大肠管状腺瘤
- 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40例老年(≥60岁)大肠癌病例资料,并与中青年组(108例)大肠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大肠癌患者C、D期占35.7%,B期占59.3%,与中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中、高分化腺癌的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结论:根治性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老年大肠癌患者有效的方法,不应以老年、病变晚期而放弃手术。
- 侯菊如刘惠民王蕾
- 关键词:老年人
- 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MMP-2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检测CD44v6、MM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D44v6、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5/40)、87%(87/100),CD44v6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6/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MP-2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0)、94%(94/100),MMP-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59/6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CD44v6、MMP-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高表达,且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联合检测CD44v6与MMP-2有助于综合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 王秀清刘惠民赵琰龙时志民
-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CD44V6MMP-2
- Livin蛋白和LivinmRNA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 2011年
-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LivinmRNA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87例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及癌变组织中Liv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管状腺瘤伴不同异型增生及腺瘤癌变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52.3%和77.3%,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L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P<0.05),且癌变组中Livin蛋白的表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Livin蛋白的表达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管状腺瘤伴异型增生组和癌变组中Livin在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和81.8%,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而且癌变组中Livin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腺瘤伴异型增生组(P<0.05);LivinmRNA随腺瘤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呈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 Livin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 刘惠民王立吴文新
- 关键词:LIVIN大肠管状腺瘤免疫组化原位杂交
- 组胺对失血大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组胺(histamine)对失血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组和失血加组胺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采取颈静脉放血制成失血模型。失血加组胺治疗组大鼠在放血后立即给予小肠内100、500和1000ng/ml浓度组胺灌注,对照组和失血组用同样方法向小肠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4h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出肝、肠系膜淋巴结和肾制成匀浆进行细菌培养。取部分回肠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组1只大鼠肝、肠系膜淋巴结有细菌生长,平均组织含菌量分别为0.32×105、0.26×105cfu/g,肾无菌生长;失血组7只大鼠肝、肠系膜淋巴结有细菌生长,5只大鼠肾有细菌生长,平均组织含菌量为9.92×105、8.14×105、3.25×105cfu/g;失血加组胺治疗组共有4只大鼠肝、肠系膜淋巴结有细菌生长,3只大鼠肾有细菌生长,平均组织含菌量分别为(0.38~0.96)×105、(0.28~0.75)×105cfu/g和(0.20~0.26)×105cfu/g。失血加组胺治疗各组大鼠肝、肠系膜淋巴结和肾平均组织含菌量均明显低于失血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胺治疗各组之间肝、肠系膜淋巴结和肾平均组织含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失血组大鼠肠黏膜损伤程度明显重于失血加组胺治疗各组。结论在肠道缺血时,给予小剂量组胺肠内灌注,有减轻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屏障、阻止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
- 杨书良刘惠民戴景芳赵如同时志民
- 关键词:组胺失血肠黏膜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