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艳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体外
  • 6篇自体外周血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细胞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自体外周血造...
  • 5篇外周血造血干...
  • 5篇干细胞
  • 5篇干细胞移植
  • 4篇造血干细胞移...
  • 4篇自体外周血造...
  • 4篇自体外周血造...
  • 4篇外周血造血干...
  • 4篇细胞移植
  • 4篇细胞移植治疗
  • 4篇疗效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王劲
  • 6篇曾艳
  • 5篇刘瑜
  • 4篇彭翠翠
  • 1篇陈舜贤
  • 1篇金婕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刘瑜曾东风曾艳彭翠翠王劲
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52岁。患者选择标准:经一次auto-PBSCT术后复发或未达完全缓解,予以再次动员干细胞行第二次移植;分期Ⅲ-Ⅳ期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首次auto-PBSCT不能达完全缓解,或复发可能性大,于第一次动员干细胞达两次移植所需,且第一次移植术后半年行第二次auto-PBSCT移植。结果 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并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d(10-25d);血小板计数(BPC)大于20×10^9/L的中位时间25.8d(12-57d)。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3-50个月),1例患者两次移植术后半年因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8个月后再次复发,二线治疗方案仍有效,其余4例患者无病生存,无病生存率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0个月。结论两次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NHL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瑜王劲金婕陈舜贤曾艳
关键词:复发难治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白血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3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auto-PBSCT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9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9.4(16~64)岁。均在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后,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并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及维持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12例AM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3(9~93)个月,6例(50.0%)仍存活,6例(50.0%)持续完全缓解(CR),3年总生存(OS)率50%(6/12);7例ALL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8.7(3~106)个月,4例(57.1%)存活,3例(42.9%)持续CR,3年OS率71.4%;所有患者的死亡均因白血病本病复发所致。结论 auto-PBSCT可提高AL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白血病生存(DFS)率,是无条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AL患者可供选择的一个治疗方案。
刘瑜曾艳彭翠翠王劲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uto-PBSCT)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并探讨术后维持治疗、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等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1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的DLBCL患者在大剂量化疗后行Auto-PBSCT,术后予干扰素或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随访结果。结果移植术后总有效率为81.0%。随访至2014年12月,1年总存活率为81.0%、无事件存活率为66.7%;3年总存活率为47.6%、无事件存活率为33.3%。IPI评分高中危及高危患者术后均复发或进展,5例行二次Auto-PBSCT强化治疗,术后均达CR。结论大剂量化疗+Auto-PBSCT是Ⅲ、Ⅳ期DLBC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术后是否维持治疗、IPI积分的高低可能对术后疗效产生影响,复发、难治或具有高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行二次Auto-PBSCT。
刘瑜王劲曾艳彭翠翠
关键词:大剂量化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利妥昔单抗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并行APBSCT的MM患者20例,通过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口服马法兰等预处理后行APBSCT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移植成功,无移植相关死亡;随访移植后3个月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行APBSCT安全有效,移植后可明显提高疗效,对于改善MM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曾艳王劲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auto—PBSCT、临床分期Ⅲ、Ⅳ期的37例NHL患者,平均年龄45.7(8~68)岁。37例诊断明确的NHL患者,在经过4~8个疗程的化疗和戚局部放射治疗后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术后完全缓解率(CR)为70.3%,部分缓解率(PR)为16.2%,总有效率(RR)为86.5%(CR+PR);随访时间2~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25例(69.4%)患者生存,11例(30.6%)死亡,1例失访。11例死亡患者中9例(81.8%)因疾病复发或进展死亡,1例(9.09%)因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9.09%)患者维持治疗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骨髓受浸润的5例患者auto—PBSCT术后3例(60.0%)完全缓解,术后生存期最长者达52个月。结论auto—PBSCT是治疗NHL、甚至有骨髓浸润患者的有效方案,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淋巴瘤的分期、是否有骨髓浸润是影响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疗效与淋巴瘤的疾病类型无关。
刘瑜王劲曾艳彭翠翠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