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作品数:13 被引量:18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东莞市虎门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介入吸栓+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介入吸栓+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血运重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于我院脑科接收的急性脑缺血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在介入吸栓基础上于血管严重狭窄处加用球囊扩张。两组患者取栓后立即行造影检查并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3d的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ASPECT),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的ASPE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mRS评分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预后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介入吸栓开通闭塞血管,对开通后血管仍有严重狭窄处加用球囊扩展血管成形,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维持病变血管的前向良好血流,且能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 王志强 黄启锐 彭俏菁 黎源 李嘉豪关键词:球囊扩张 颅内动脉狭窄 急性闭塞 血运重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1月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低于对照组的59.38%(P<0.05);术后3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良好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的65.63%(P<0.05)。结论与大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血肿清除方面效果相当,但并发症较少,能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罗文波 黎源 彭俏菁 唐蜜 王志强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大骨瓣开颅术 疗效对比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发出血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106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有无再出血情况分成研究组(41例,再出血)和对照组(65例,未再出血)。观察比较两组各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收缩压≥180 mm Hg(1 mm Hg=0.133 k Pa)、发病至手术时间<6 h、术后有躁动情况、脑内血肿量≥30 ml、血肿形状不规则、术后无少量血肿残留、有凝血机制障碍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16、7.95、8.60、15.56、5.95、25.82、7.95,P<0.05)。结论年龄<60岁、血压控制不稳、手术时机选择不当、未给予适当镇静、血肿量较大、血肿不规则、过度引流、凝血功能障碍等是造成术后再次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其相应的对策应是平稳控制血压、把握适当手术时机、恰当的镇静、注意拔管时机、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等。 彭俏菁 黎源 黄启锐 程巍 宋钦 罗文波 王志强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再出血 经股动脉DSA术后下肢不同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DSA)术后下肢不同制动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经股动脉DSA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术后术肢制动6h,静卧12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在术后术肢制动12h,静卧24h后下床活动,比较不同制动时间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在穿刺点出血、水肿、腹胀、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肢麻痹、腰背酸痛、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情绪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PDS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股动脉DSA术后下肢制动时间6h,静卧12h后下床活动较术后下肢制动12h,静卧24h更能有效改善患者舒适度、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王志强 彭俏菁 黎源 李嘉豪 黄敏仪关键词:DSA 下肢 并发症 谷氨酰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予对症抢救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14 d后观察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及院内感染情况,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及外周血中CD4+,CD8+,CD4+/CD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睁眼反应、肢体活动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及CD8+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8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感染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与谷氨酰胺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加用谷氨酰胺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机体免疫力,抑制炎性因子的过度分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彭俏菁 黄文飞 王志强 黎源关键词:谷氨酰胺 重症颅脑外伤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明胶海绵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明胶海绵联合微弹簧圈栓塞对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n=32)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栓塞进行治疗,B组(n=28)凡士林纱条对鼻腔进行压迫止血。对比两组治疗后12h后鼻腔出血情况、治疗后1 h、6 h、12 h VAS评分、不良情况发生情况及12h内不适感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出血率低于B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的VAS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 h的VAS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6 h、12 h后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12 h内不适感发生率上低于B组(P<0.05)。结论: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微弹簧圈栓塞对颅底骨折伴致命性鼻出血的患者止血情况较好,安全性高。 彭俏菁 程巍 黎源 李秀云 王志强 李嘉豪关键词:明胶海绵 微弹簧圈栓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间东莞市虎门医院收治的66例经DSA检查确诊的ICVD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并分析其DSA检查特点.结果66例ICVD患者中有61例DSA检查结果显示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5例DSA检查结果造影正常,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为92.42%.61例ICVD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共检出134处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颅内动脉段73处,颅外动脉段61处.134处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中,以中度狭窄占比最高,共68处.结论DSA可明确ICVD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及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提供依据. 王志强 黄敏仪 彭俏菁 黎源 李嘉豪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呼吸机治疗在脑出血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后早期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行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鼻导管给氧,观察组术后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减少速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2h血肿量、血肿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8.390、4.634,P<0.05);预后良好率67.31%高于对照组4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后早期呼吸机间歇纯氧治疗能促进血肿消散,改善患者的预后。 黎源 彭俏菁 梁佩伦 黄启锐 黄文飞 宋钦 罗文波 王志强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TIA发作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48 %)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38 %)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发作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临床疗效好,可促进凝血功能改善,安全可靠。 王志强 黎源 彭俏菁 宋钦 程巍 李嘉豪 黄敏仪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冰帽亚低温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溶栓后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冰帽亚低温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溶栓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我院ACI溶栓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取冰帽亚低温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氧化应激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活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GQOL-74)]。结果治疗后3天,两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FI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GQOL-74评分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74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I溶栓后患者采用冰帽亚低温护理,有利于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提高治疗后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李秀云 彭俏菁 程巍 王志强 罗文波 江文昊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溶栓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