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 构建与验证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行介入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LFD分为恶化组(n=29例)和良好组(n=6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高FIB和APRI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是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最强预测因子,然后是血清FIB、APRI高表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65~0.840),C-index为0.811,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01,P=0.463),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准度和区分度良好。结论 Child-Pugh分级(B级)、血清FIB和APRI高表达均是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肝癌介入术后ALFD的发生风险。
- 王会哲卢双动王谦刘龙艳沈丹平张咏华汪明泉
- 关键词:肝癌介入术
- 经皮椎间孔镜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研究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研究组hs-CRP、TNF-α与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过程中,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损伤小,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郑义朋沈丹平王谦周医斋段礼鹏马国驹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 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表现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临床价值并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确诊为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249例,手术治疗前均接受ABV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LNM组98例和无ALNM组15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BVS超声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VS超声参数对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ALNM组相比,ALNM组肿瘤最大径更大,肿瘤距乳头距离更近,肿瘤边缘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冠状面汇聚征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病理分级、分子分型以及肿瘤位置、形态、微钙化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单独预测及三者联合预测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3、0.605、0.628、0.809,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70.68%,特异度为83.04%。结论ABVS超声参数有助于预测单侧单发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是否发生ALNM,肿瘤最大径、肿瘤距乳头距离、有冠状面汇聚征是发生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可提高乳腺癌患者发生ALNM风险的预测价值。
- 孙喜燕宁伟王谦胡潺潺邸海燕
-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 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PKP术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expansion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6月我院115例OVCF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57例采用常规双侧椎弓根穿刺PKP,为对照组,58例采用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PKP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_(2)(PGE_(2))、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腰椎功能(ODI评分、JOA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残余背痛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对照组;术后1、3、7 d研究组血清PGE_(2)、NE、S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术后3、6个月研究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SVA、TK、LL、PI、PT、SS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研究组ODI、JOA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术后残余背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单球囊单侧跨中线扩张改良PKP与常规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OVCF均能纠正脊柱骨盆结构,恢复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而前者能进一步优化手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组织损伤,降低术后残余背痛风险,但会增加骨水泥用量。
- 郑义朋谷同同刘康王谦王岩峰
- 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单球囊
- 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miR)-142-3p和miR-493-5p的表达水平在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8月期间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PHC患者(PHC组),并选取同期5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良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对PHC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PHC组血清中miR-142-3p(0.79±0.21)、miR-493-5p表达水平(0.83±0.22)显著低于良性组[(0.89±0.11)、(0.92±0.10)]和对照组[(1.01±0.12)、(1.0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中miR-142-3p、miR-493-5p水平在肿瘤直径≥3 cm显著低于<3 cm、有门静脉血管侵犯显著低于无门静脉血管侵犯、有远处转移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和Ⅳ期PHC患者血清中miR-142-3p[(0.76±0.06)、(0.67±0.05)]、miR-493-5p表达水平[(0.81±0.09)、(0.70±0.06)]显著低于Ⅰ~Ⅱ期[(0.89±0.09)、(0.93±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对PHC早期诊断的ROC结果显示,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联合对PHC早期诊断的AUC为0.910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3.184、2.739,均P<0.05)。血清miR-142-3p和miR-493-5p联合对病情评估的AUC为0.940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评估(Z=1.994、2.470,均P<0.05)。结论miR-142-3p和miR-493-5p在PHC患者血清中均呈低表达,可作为诊断PHC及病情评估的血清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PHC诊断及病情评估效能。
- 王会哲卢双动王谦刘龙艳汪明泉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病情
- 一种可升降防辐射屏风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升降防辐射屏风,包括防辐射外壳,所述防辐射外壳的内腔设置有屏风体,所述防辐射外壳内腔的左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防辐射外壳、屏风体、滑槽、滑块、机壳、电机、螺杆、螺...
- 王谦
- 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析血清尿酸水平对原发性肝癌(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161例,根据是否并发肌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血清尿酸等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对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和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收录的158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PLC病人中,有34例术后发生肌少症,发生率为21.52%。发生组的血尿酸水平为(311.79±35.32)μmol/L,高于未发生组的(280.52±31.15)μmol/L,ALB水平为(31.59±5.73)g/L,低于未发生组的(35.63±5.13)g/L,术后辅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占38.24%,高于未发生组的2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ALB、术后辅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与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有关(OR=0.853、1.035、11.189,95%CI:0.770~0.945、1.018~1.052、3.533~35.433,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血清尿酸预测PLC病人肝切除术后发生肌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95%CI:0.657~0.850)。绘制列线图发现,血清尿酸辅助其他主要临床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PLC病人肝切除术后肌少症发生的C-index为0.847(95%CI:0.782~0.913),提示模型一定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阈值在0~1.00范围内,模型临床实际净受益率始终>0,最大净受益率为0.215,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PLC病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其术后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尿酸水平有助于辅助临床早期预测肌少症发生风险。
- 汪明泉王会哲卢双动王谦蔡增强
- 关键词:肝切除术尿酸
- 多参数MR为基础的CNN模型预测肝细胞性肝癌的微血管侵犯
- 2024年
- 目的 采用基于多参数磁共振序列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联合传统影像组学标签及临床指标,术前预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方法 选择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275例纳入本研究。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n=192)和测试集(n=83)。应用CNN技术,融合二维多参数磁共振肿瘤图像、三维肿瘤的传统影像组学特征标签及临床指标,开发一种HCC的MVI预测分类器。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比较混合模型(Model^(Com))与卷集神经网络模型(Model^(D))、影像组学模型(Model^(R))和临床模型(Model^(C))的诊断效能。结果 Model^(D)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14和0.842,优于Model^(C)(训练集:P<0.001;测试集:P=0.032)和Model^(R)(训练集:P<0.001;测试集:P=0.044)。Model^(Com)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51和0.881,在训练集中优于Model^(D)(P=0.012),在测试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校准曲线显示出了Model^(Com)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hosmer-lemeshow test,训练集P=0.402,测试集P=0.689)。决策曲线分析提示Model^(Com)鉴别MVI阳性和MVI阴性的净获益高于其他模型。结论 CNN为基础的混合模型够准确预测HCC的MVI状态。
- 王谦王会哲卢双动沈丹平刘龙艳
- 关键词:肝肿瘤卷积神经网络
- 肝癌TACE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ALFD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展TACE术的16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LFD分成ALFD组和良好组。对患者一般资料、TACE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TACE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TACE术后发生ALFD的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验证其效果。结果:163例患者中,TACE术后发生ALFD 44例(26.99%)。两组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合并门脉癌栓情况、TACE次数、术前Alb、术前NLR、术前AP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FD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Child-Pugh B级、合并门脉癌栓、TACE次数>2次、术前NLR≥3.81、术前高APRI;内部验证显示,AUC为0.837(95%CI=0.773~0.902),模型预测ALFD发生的概率高度吻合实际概率,拟合优度HL检验χ^(2)=11.305,P=0.185。结论: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门脉癌栓、TACE次数、术前NLR、术前APR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对肝癌介入术后ALFD予以有效预测。
- 卢双动王会哲王谦
-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一种便捷式观片灯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捷式观片灯,包括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支撑的基座,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固定的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加固框,加固框的...
- 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