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琴

作品数:8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3篇手术
  • 3篇骨折
  • 2篇术后
  • 2篇全麻
  • 2篇髋部
  • 2篇髋部骨折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老年
  • 2篇老年患者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2篇病人
  • 1篇心率
  • 1篇心率加快
  • 1篇血浆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升高
  • 1篇氧饱和度

机构

  • 8篇苏州市相城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宿迁市中医院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8篇顾琴
  • 6篇李艳
  • 3篇孙浩
  • 1篇陈栋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椎管内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实行下肢骨折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其中应用咪达唑仑椎管内麻醉的为对照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的为观察组,比较各项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15、30、60、90 min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水平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维持时间比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少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相比于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效果更优,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且对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赵晨顾琴许玉
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2例择期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病人,术后7d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病人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颈内静脉血初始乳酸值及6h乳酸清除率。结果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7d的POCD发生率为29.3%。术后1、3d,POCD组6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低于非POCD组(t=2.594、2.987,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d的6h乳酸清除率与POCD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OR=0.891,95%CI=0.795~0.998,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早期乳酸清除率的降低与POCD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成为POCD的术后早期预测因子。
顾琴孙浩李艳支连军
关键词:乳酸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病人髋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9
2017年
目的观察喉罩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在骨科高龄病人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年龄大于80岁行骨科髋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按单纯随机法分为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Ⅰ组)、神经阻滞+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气管插管全麻组(Ⅲ组)。Ⅰ、Ⅱ组病人接受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后,于静脉诱导后分别插入i-gel喉罩与气管导管进行呼吸管理;Ⅲ组病人直接静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病人麻醉诱导前后及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及镇痛效果。结果插管与拔管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Ⅰ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SBP、DBP、MAP、HR变化显著(P<0.05),但Ⅱ、Ⅲ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期呛咳、声音嘶哑、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随访观察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Ⅰ、Ⅱ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及病房内镇痛药物需求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用于骨科高龄髋部手术病人,诱导、维持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静脉用药量明显减少,苏醒质量高,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李艳俞又佳顾琴孙浩薄惠龙
关键词:喉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高龄髋部骨折
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PFNA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并发症和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行PFNA内固定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4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152例采用全身麻醉(GA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转归。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术后30-d再住院率和术后30-d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都可用于老年PFNA手术,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转归未见明显差异。
李艳顾琴陈栋薄惠龙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
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麻醉监测)及试验组(麻醉深度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评分、术中知晓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试验组BIS评分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术中知晓发生率、麻醉药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中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孙浩李艳薄惠龙顾琴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髋部骨折脑电双频指数
术前血浆氧化三甲胺浓度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2023年
目的:评价术前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浓度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选取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BMI 17~30 kg/m^(2)。术前1 d采集静脉血样,采用高通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TMAO浓度,根据血浆TMAO浓度水平按三分位数分为3组:低水平组(L组,≤1.2μmol/L)、中水平组(M组,1.3~1.9μmol/L)、高水平组(H组,≥2.0μmol/L)。均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静脉全身麻醉。于术后1、2、3和7 d时采用中文版意识模糊评估量表诊断POD,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血浆TMAO浓度与PO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TMAO浓度对POD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L组60例,M组67例,H组53例,POD发生率分别为12%、22%和32%。H组POD发生率高于L组(P<0.05)。POD组血浆TMAO浓度高于非PO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组POD发生风险是L组的3.91倍(P<0.05)。术前血浆TMAO浓度预测PO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95%CI 0.671~0.838,P<0.05),约登指数为0.426时,血浆TMAO浓度最佳截断值为1.625μmol/L,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795和0.631。结论:术前血浆TMAO浓度增高的老年患者POD的发生风险升高,且其对PO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薄惠龙查俊顾琴俞又佳李艳
关键词:谵妄手术后并发症氧化三甲胺
rSO_(2)为导向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全麻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POCD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为导向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全麻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n=60):对照组(C组)和rSO_(2)为导向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RN组)。2组均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置入全身麻醉。C组常规根据血压变化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持续监测rSO_(2),但不以rSO_(2)变化率作为调节指标。RN组通过中心静脉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1~0.10μg·kg^(-1)·min^(-1),根据rSO_(2)调节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维持rSO_(2)变化率≤10%,并按需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MAP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于入室吸氧后(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手术切皮后30 min(T_(2))、术毕(T_(3))和苏醒拔除喉罩(T_(4))时记录MAP、P ETCO_(2)和rSO_(2),并计算rSO_(2)变化率;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术前1 d和术后7 d使用蒙特利尔评分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分,Z计分法计算POCD发生情况。记录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RN组T_(1),2时MAP和rSO_(2)升高,rSO_(2)变化率降低(P<0.05);与C组比较,RN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增加,术后7 d时MoCA总分、注意和延迟回忆分项得分增加,POCD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rSO_(2)为导向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可降低全麻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徐青荣薄惠龙李艳俞又佳顾琴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关节成形术脑氧饱和度
右美托咪定对预防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3年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出现在麻醉苏醒期的一种行为,大多出现于拔管后15min左右,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苏醒期躁动给患者尤其是要求术后安静的患者带来极大危害。躁动期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老年患者尤其不利。为预防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
薄惠龙顾琴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老年患者全麻麻醉苏醒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