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水资源
  • 2篇水资源利用
  • 2篇排涝
  • 2篇排涝泵站
  • 2篇资源利用
  • 2篇淮河中游
  • 2篇泵站
  • 1篇大型排涝泵站
  • 1篇调洪
  • 1篇调洪演算
  • 1篇顶托
  • 1篇蓄洪
  • 1篇设计洪水
  • 1篇设计洪水位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导向
  • 1篇时段
  • 1篇水位
  • 1篇洼地
  • 1篇下游河道

机构

  • 6篇安徽省水利水...

作者

  • 6篇海燕
  • 5篇夏广义
  • 4篇徐迎春
  • 2篇金问荣
  • 2篇刘福田
  • 2篇丁瑞勇
  • 2篇洪久余
  • 2篇高强
  • 2篇程志远
  • 1篇刘慧萍
  • 1篇吴永生
  • 1篇储正气
  • 1篇程琨
  • 1篇夏文博
  • 1篇洪倩
  • 1篇沈艳
  • 1篇王国汉
  • 1篇陈平
  • 1篇栾巍
  • 1篇陈昌才

传媒

  • 2篇治淮
  • 2篇江淮水利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瓦埠湖蓄洪区排涝泵站规模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瓦埠湖蓄洪区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蓄洪区之一,建设瓦埠湖排涝泵站,抽排湖水位入淮,是解决湖区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瓦埠湖蓄洪区基本情况及历年灾情,在进行洪水还原和泵站调洪演算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评价的角度推荐排涝泵站的规模为200m3/s。
王志涛海燕夏广义
关键词:排涝泵站调洪演算
西淝河下游洼地致灾原因及建设大型排涝泵站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一、基本情况 西淝河是淮河的一条支流,古称夏淝水,介于颍、涡河间。1976年茨淮新河开挖时,在利辛县境内的刘郢筑堵坝将西淝河上段截入茨淮新河,现西淝河下游河道即以刘郢堵坝为起点,流经利辛、颍上县后,于凤台县境内西淝河闸入淮河,
海燕夏广义
关键词:排涝泵站洼地茨淮新河下游河道
顶托敏感系数法在淮河洪涝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2014年
一、问题的提出 淮河中游沿淮洼地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0~15m,而淮河干流王家坝至浮山河道设计洪水位为29.3~18.5m,高于洼地地面高程3.5~6.5m。汛期淮河干流洪水一旦漫滩,开始顶托支流和沿淮洼地的排水,当干流水位高于支流和沿淮洼地内水位时,上游来水无法排入干流河道,涝水滞留低洼地,造成大量农田被淹。本文通过顶托敏感系数法分析淮河干流洪水对上游沿岸洼地的顶托效应。
徐迎春夏广义海燕辜兵
关键词:淮河中游顶托设计洪水位淮河干流洪涝
生态导向梯级治理模式在高塘湖治理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根据沿淮湖泊洼地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剖析了生态导向梯级治理模式的内涵,研究了生态导向梯级治理模式在高塘湖治理规划中的应用及效果。
徐迎春丁瑞勇海燕
关键词:生态导向
淮河中游洪水资源利用研究
金问荣朱青刘海青陈昌才汤义声纪冰徐迎春文剑洪倩海燕许晓彤唐红兵陈平刘福田程志远高强夏广义洪久余王燕夏文博蔡正中叶成林刘磐石韩从尚丁峰陈联曹百会戴健姜辉方玲魏萍孟萍
该项目采用分级时段还现法进行淮河中上游干、支流来水量的衰减趋势研究,并首次采用动态流量级法进行了沿淮蓄水洼地和淮河干流的水量交换能力研究。采用时序系列延伸法对淮河干流过境水和淮河中游当地地表水资源量的水文特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关键词:蓄洪水资源利用
安徽省淮河流域涝灾成因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徐迎春金问荣夏广义丁瑞勇刘福田海燕王国汉吴永生刘慧萍储正气辜兵洪久余冯庆华程志远陈香朋高强宋万仓栾巍赵威杨瑛程琨沈艳吴若静
项目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涝灾严重的问题,提出解决涝灾治理的关键技术,首次提出了该区域洪涝灾害治理、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四位一体”涝灾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以及适应性治涝标准。首次分析了不同频率洪水的漫滩水深及历...
关键词: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