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海涛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注浆
  • 1篇导水
  • 1篇导水断裂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兴隆庄煤矿
  • 1篇岩层
  • 1篇涌水
  • 1篇涌水量
  • 1篇涌水量预测
  • 1篇止浆垫
  • 1篇治理措施
  • 1篇治理方法
  • 1篇三下采煤
  • 1篇砂岩
  • 1篇渗透注浆
  • 1篇首采区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文地质
  • 1篇水文地质特征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平煤神马建工...

作者

  • 6篇周海涛
  • 4篇钱自卫
  • 3篇姜振泉
  • 2篇朱术云
  • 1篇黄震
  • 1篇唐鑫
  • 1篇张蕊

传媒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能源技术与管...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建井技术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孔隙砂岩化学渗透注浆模型试验研究
2015年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孔隙砂岩材料模型在不同注浆泵量条件下的浆液扩散充填规律。结果表明,化学浆液对模型材料孔隙的充填存在不均匀性。注浆后,模型渗透系数k、强度p、孔隙充填率η与注浆速度v的关系,均可用幂律函数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与浆液扩散距离L的关系,分别可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进行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浆液充填率可采用综合拟合公式进行计算。即对于同一种被注岩土体,注浆浆液充填率主要取决于注浆速度及浆液扩散距离。
王和平李桂云钱自卫周海涛唐鑫
关键词:渗透注浆模型试验
兴隆庄煤矿下组煤首采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涌水量预测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讨兴隆庄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变化规律,以首采区为地质背景,分析和评价了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隔水层及其充水通道,得出下组煤开采时直接充水水源为太原组第十下层灰岩含水层,间接充水水源为本溪组第十四层灰岩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同时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对下组煤开采时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十下灰正常涌水量为349 m3/h,最大涌水量为418.8 m3/h;十四灰正常疏降涌水量为40 m3/h,最大涌水量为48 m3/h。
周海涛姜振泉朱术云黄震
关键词:水文地质特征充水通道涌水量
基于现场压渗法的含水岩层渗透系数测试被引量:2
2015年
现场压渗法是一种操作方便、原理简单的岩层渗透系数测试方法。以平顶山矿区平顶山砂岩为例,就现场压渗法测岩层渗透系数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等进行介绍。通过在平顶山矿区十矿三水平进风井井深389 m工作面布设测试孔,进行平顶山砂岩的渗透系数测试,获得测试点的渗透系数为均值为0.0532 5 m/d。
涂心彦钱自卫朱伟强罗飞宇周海涛
关键词:含水岩层现场测试
斜井过强富水灰岩含水层注浆治理方法及质量评价
2015年
山西某煤矿主斜井穿遇的太原组K4灰岩岩层厚度大、裂隙发育、汇水条件好,通过探测、论证确定采取注浆的方法进行治理。通过对具体的治理方案进行研究,采取分析注浆孔涌水量、注浆量的变化及布设检查孔的方法,对注浆质量进行了有效评价,为类似工况的治理设计及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张跃丰钱自卫周海涛
关键词:斜井施工注浆
破裂井壁大流量涌水治理措施被引量:10
2015年
平煤一矿北三风井在解冻后壁后注浆的过程中,在井筒591 m处,北偏西23°方位,井壁压裂形成直径约0.6 m的孔洞,最大涌水量达到300 m3/h,并伴随碎石及黄泥涌出现象,造成井筒被淹。采用的治理过程为:构筑水下止浆垫→利用原冻结孔割管注浆→以止浆垫为平台进行检查及补充注浆→施工垫下卸压孔→破除止浆垫,在破垫的过程中边进行壁后探测及补注→在井壁破裂严重的段,构筑内层井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最终安全揭露破裂涌水点,井壁得到有效加固,井壁残余渗水也得到有效控制。
张建国姜振泉赵万里钱自卫周海涛
关键词:止浆垫
河下分层采煤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兖州矿区某煤矿部分煤炭资源位于河流下方,采用分层开采。为提高其开采上限,以该矿5304-1工作面开采实际为背景,根据现场地面钻孔成像观测结果分析,确定其导水断裂带高度为51.7 m;以工作面实际地层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和结构特征的分析,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反复试算和修正,以及对煤层顶板导水断裂带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厚煤层分层开采后导水断裂带的空间发育特征及发育高度;采用现场钻孔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厚煤层分层开采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为52 m,为河下开采提高开采上限和防水煤柱的留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周海涛姜振泉朱术云张蕊
关键词:三下采煤导水断裂带发育规律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