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晓哲

作品数:10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慢性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慢性乙型
  • 6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肝炎患者
  • 4篇乙型肝炎患者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血清
  • 2篇普通干扰素
  • 2篇细胞
  • 2篇聚乙二醇
  • 2篇聚乙二醇干扰...
  • 2篇患者血清
  • 2篇干扰素
  • 2篇病例
  • 2篇病例报告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机构

  • 10篇苏州市第五人...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市相城人...

作者

  • 10篇柴晓哲
  • 6篇朱传武
  • 4篇张雪华
  • 4篇钱峰
  • 3篇罗湘蓉
  • 3篇李明
  • 3篇朱月萍
  • 2篇王少峰
  • 2篇骆成林
  • 2篇朱莉
  • 2篇王海燕
  • 2篇朱晓燕
  • 1篇黄金龙
  • 1篇朱伟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肝脏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与普通干扰素(IFNα-2b)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72例,按照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PEG-IFNα-2a组(n=40)和IFNα-2b组(n=32),干扰素抗病毒疗程至少1年。采集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治疗12个月时,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的有效病例数分别为26例和32例。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5、0.05、0.47)。治疗前,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值分别为235.5、238.0,P值均<0.05)。干扰素治疗12个月时,PEG-IFNα-2a组CD4^+CD25^(high)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5,P=0.012)。在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中,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比治疗前基线均显著降低(U值分别为121.0、204.5,P值均<0.05),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淋巴细胞频率,PEG-IFNα-2a对CD4^+CD25^(high)T淋巴细胞的下调作用比IFNα-2b更强,但对于治疗获得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两类干扰素的下调作用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王海燕朱莉王银玲朱月萍朱晓燕柴晓哲钱峰李明朱传武
关键词:干扰素Α
IL-1α和IL-1β指标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IL-1α和IL-1β指标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CHB患者40例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其血清中IL-1α和IL-1β含量,分析IL-1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对诊断CHB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α和IL-1β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含量的变化与CHB患者临床特征(HBVDNA、ALT和AST)无相关性。结论:IL-1α和IL-1β可能参与CHB的疾病进程,这为研究CHB的病情变化的监控及其有效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柴晓哲张雪华
关键词:IL-1ΑIL-1Β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颗粒溶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血清中颗粒溶素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0例CHB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颗粒溶素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组血清中颗粒溶素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CHB组血清中颗粒溶素水平与乙肝患者HBV-DNA、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颗粒溶素可能参与CHB的疾病进程,这为研究CHB的病情监控和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柴晓哲张雪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颗粒溶素ELISA
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 T细胞变化的影响
王海燕朱莉王银玲朱月萍朱晓燕柴晓哲钱峰李明朱传武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1例报告被引量:2
2018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反复肤目黄染9年,再发1个月余,加重1周”于2017年3月3日入本院治疗。2008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肤目黄染,就诊于外院,查肝功能:TBil 307.6μmol/L,DBil 253.5μmol/L,Alb 34.4 g/L,ALT 17 U/L,AST 42 U/L;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抗体均阴性,入院诊断:胆汁淤积性肝炎,胆囊炎。予“抗炎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黄疸不降反升,随后自行出院服用“中药”(具体不详),黄染渐退,最后恢复至正常水平。2015年,在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应曾就诊医院专家的建议,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未见明显异常。
柴晓哲朱伟罗湘蓉钱峰朱传武
关键词:病例报告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和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DNA含量、e抗原血清转换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mg/d治疗48周,观察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清中HBV DNA含量、e抗原滴度(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07例患者经LdT治疗后血清中HBV DNA含量、HBeAg、ALT、AST、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白蛋白、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同时,LdT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HBV DNA含量的变化与患者血清中ALT、AST、谷氨酰转移酶、HBeAg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白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LdT治疗CHB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HBV复制和改善肝功能。
张雪华朱传武罗湘蓉柴晓哲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HBV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 107例CHB患者给予口服LdT 600 mg/d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2、24和48周时患者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患者血清sE-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107例患者经LdT治疗后HBsAg水平和血清中sE-selectin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BsAg水平和血清sE-selectin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LdT可通过降低CHB患者血清中sE-selectin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来抑制HBV复制。
张雪华朱传武罗湘蓉柴晓哲
关键词:E选择素
泛基因型与特异基因型DAAs方案精准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采用泛基因型与特异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方案精准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诊治的基因1b型CHC患者75例,其中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泛基因型DAAs治疗,即19例接受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口袋,15例口服索磷布韦/达拉他韦;41例研究组接受特异基因型DAAs治疗,即23例口服艾尔巴韦/格拉瑞韦,18例口服奥比帕利/达塞布韦。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两组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在治疗12周末,研究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1.9±4.1)U/L和(32.5±4.1)U/L,与对照组[分别为(32.7±4.2)U/L和(31.9±3.7)U/L,P>0.05]比,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7.8%、97.6%、100.0%和100.0%,与对照组(分别为88.2%、94.1%、100.0%和100.0%)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非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患者SRVR、RVR、EVR和SVR分别为84.2%、100.0%、100.0%和100.0%,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6.7%、93.3%、100.0%和100.0%,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患者分别为91.3%、100.0%、100.0%和100.0%,奥比帕利/达塞布韦治疗患者分别为88.9%、94.4%、100.0%和100.0%,四组所有病毒学应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对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应用的无论是泛基因型还是特异基因型DAAs方案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是否可以不区分感染病毒基因型选择药物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柴晓哲朱霞峰骆成林王少峰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联合血氨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性脑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联合血氨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肝性脑病(H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89例拟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肝性脑病(HE)将患者分为HE组和非H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HE的影响因素,以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预测价值。结果8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并发HE 21例,未并发HE 68例。HE组Child分级为C级12例(57.14%)、血氨浓度(56.47±9.58)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23.86±4.35)s、直接胆红素(DBil)(93.27±10.63)μmol/L,高于非HE组的19例(27.94%)、(35.34±6.27)μmol/L、(15.24±3.28)s、(12.95±2.67)μmol/L(P<0.05);HE组的ALBI评分(-1.78±0.46)分、白蛋白(Alb)(29.43±6.19)分低于非HE组的(-1.12±0.54)分、(33.66±7.84)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分级为C级、血氨浓度、ALBI评分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HE的危险因素(95%CI分别为1.246~7.360、1.125~6.646、1.267~7.486,OR分别为3.028、2.735、3.080,均P<0.05)。术前血氨浓度、ALBI评分及二者联合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HE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84、0.775、0.893,(P<0.05)。结论术前检测ALBI评分及血氨浓度对预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并发HE具有一定的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柴晓哲朱霞峰王少峰骆成林
关键词:血氨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合并AIH-PBC重叠综合征1例
2022年
背景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的AIH-PBC重叠综合征在肝病中并非少见,同时合并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则较为罕见,通常容易造成漏诊.病例简介本例患者因为肝功能异常伴黄疸11年均未能明确诊断.在本院住院期间,AIH-PBC重叠综合征获得确诊.在接受正规治疗后,效果欠佳.给与遗传性肝病基因检测,发现ABCB4基因突变,提示患者同时合并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type 3,PFIC3).2020年和2021年,患者先后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又2次入住我院,病情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结论对于1例久未获得确诊的肝病患者,通过生化学、血清学、影像学、组织学等检查,明确了AIH-PBC重叠综合征的诊断.但本病例由于脾脏明显肿大,似不能完全以AIH-PBC重叠综合征加以解释,因此对患者进行了遗传性肝病相关的基因检测,发现了ABCB4基因突变,避免了PFIC3的漏诊.
王月王银玲朱月萍许炜璐黄金龙柴晓哲李明钱峰朱传武
关键词: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