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美玲
- 作品数:41 被引量:52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超高效液相色谱-新型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与土壤中的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被引量:8
- 2018年
- 本文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新型的Ultivo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环境水体与土壤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方法.水样和土壤样品分别经过过滤和提取后,经弱阴离子交换柱富集净化后,采用同位素稀释法进行定量.在0.5—200μg·L^(-1)范围内,PFOA和PFOS的线性响应良好,回归系数大于0.997.水样PFOA和PFOS的检出限分别为0.1 ng·L^(-1)和0.3 ng·L^(-1);土壤检出限分别为4 ng·kg^(-1)和7 ng·kg^(-1). PFOA和PFOS在纯水、地表水和废水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介于88. 4%—98. 8%和88. 0%—97.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小于14%.二者在空白土、农田土和底泥中的回收率分别介于98.6%—113%和96.8%—111%之间,RSD小于7%.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以满足环境水与土壤介质中痕量PFOA和PFOS的监测要求.
- 杨文龙郭靖杜伟吴华吕美玲董亮杜兵黄业茹
- 关键词:土壤
- 代谢组学解析遮阴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9年
- 【目的】茶叶生产上常采用遮阴处理来提高其品质,然而,黑暗遮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尚未清楚。本文重点研究黑暗遮阴对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以期更加详细了解遮阴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方法】利用遮阳网对茶树进行中度(65.0%)、黑暗(99.7%)两个遮阴处理,不遮阴作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酚、总氨基酸、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茶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详细调查。【结果】与对照相比,中度遮阴显著降低了茶叶的总氨基酸、总黄酮含量(P<0.05),轻微降低了总多酚含量,增加了酚氨比;黑暗遮阴显著降低了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了总多酚含量和酚氨比(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个遮阴处理明显改变了茶树叶片的代谢组。进一步鉴定得到了87个化合物,包括2个生物碱、18个氨基酸、12个儿茶素类、8个儿茶素二聚体类、19个黄酮(醇)糖苷、5个香气糖苷、6个核苷(酸)、9个酚酸、8个其他化合物;与对照相比,82个化合物在遮阴处理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遮阴后,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氨基酸呈现多样性变化,半数以上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部分儿茶素类及二聚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在中度遮阴后显著降低,然而大部分儿茶素类和儿茶二聚体素类物质的含量却在黑暗遮阴后显著上升;绝大部分黄酮(醇)糖苷的含量在遮阴后出现显著下降,且遮阴程度越高,下降越多;大部分香气糖苷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大部分核苷(酸)含量在遮阴后显著降低;多数酚酸的含量在遮阴后显著上升。【结论】黑暗遮阴后,生物碱、儿茶素类及儿茶素二聚体类等物质含量显著上升,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酚氨比显著上升,预示黑暗遮阴处理可能不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 陈勤操戴伟东蔺志远解东超吕美玲林智
- 关键词:茶叶遮阴代谢组学液质联用次生代谢
- 基于代谢组学的白茶贮藏标志化合物研究
- 不同贮藏时间(年份)的白茶在风味品质、生物活性、市场价值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民间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然而目前对于白茶在贮藏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基于液相色谱-...
- 戴伟东吕美玲林智
- 关键词:白茶贮藏代谢组学LC-MS
- 文献传递
- LC-TOF/MS无标准品定性筛查水果蔬菜中210种农药残留被引量:23
- 2014年
- 建立了基于农药化合物列表(Database)无需标准品定性筛查水果蔬菜中210种农药的LC-TOF/MS方法。农药化合物列表包含农药的名称、保留时间、分子式和精确质量数。实验对检索中所需的精确质量数、保留时间窗口和离子化形式等进行了对比优化,用以提高筛查准确度,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产生。采用标准溶液和基质添加样品,对方法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检测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有农药均能在10.0μg/kg(一律标准)下检出,化合物检索得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0%。只需通过1次样品前处理,1次仪器测定,借助农药化合物列表实现无标准品对照下,对210种农药进行快速定性筛查,并且其性能指标均能够满足日常检测的需要。采用本方法对20个市售水果蔬菜样品进行了测定,发现了16种农药残留,包括常用农药,如多菌灵、烯酰吗啉、啶虫脒、甲霜灵、莠去津和噻菌灵等。
- 彭兴赵志远康健王志斌常巧英范春林庞国芳吕美玲
- 关键词:农药多残留水果蔬菜QUECHERSMS
- 应用UHPLC-QTOF/MS平台结合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嫁接对茶叶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 嫁接技术通过改换根系影响接穗部分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和组成,从而影响鲜叶与果实的品质[1]。目前针对嫁接影响茶叶品质的研究还很薄弱,尚未阐明嫁接影响茶叶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提出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 马成英吕美玲周珊苗爱清
- 关键词:代谢组学技术茶树嫁接
-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多反应监测方法测定食物中主要的牛奶过敏原α-酪蛋白被引量:12
- 2013年
-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的多反应监测技术检测食物中的牛奶过敏原成分α-酪蛋白,检出限达到了0.5mg/L,与目前已报道的检出限水平相当。该过敏原成分在0.5~2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说明本方法对于食品中牛奶过敏原成分的检测具有极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 冯小燕张津吕美玲高明霞张祥民
- 关键词:多反应监测液相色谱-质谱食品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多种天然植物生长调剂的残留量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和1-萘乙酸3种天然植物生长调剂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QuEChERS法进行预处理,以1%乙酸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C18粉末净化。选用水-乙腈为流动相,C18色谱柱分离,采用Agilent AJS ESI源、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检测模式(MRM)进行质谱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 3种天然植物生长调剂在0.005~1.00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赤霉素GA3的方法定量限(S/N=10)分别为0.010 mg/kg,吲哚-3-乙酸和1-萘乙酸均为0.005 mg/kg。对空白水果样品进行0.020、0.050、0.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实验,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和1-萘乙酸的回收率分别为75.4%~109.8%、79.1%~109.3%和79.6%~112.9%,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3.5%~17.4%、6.5%~15.8%和4.8%~13.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可满足水果中3种农药的残留检测要求。
- 黄何何徐敦明周昱罗佳吕美玲陈树宾王连珠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水果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快速测定葡萄酒中8种真菌毒素被引量:7
- 2013年
- 真菌毒素是由各种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繁殖而产生的一系列次级代谢产物.目前报道的真菌毒素已多达300余种,大部分真菌毒素具有很高的生物毒性,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具有致癌、致畸、影响生长发育等不良健康效应.用于制备葡萄酒的农产品如葡萄等,在生长、贮存和加工过程中易于被各类真菌浸染,进而导致各种真菌毒素污染.赭曲霉素(OTA)是葡萄酒中常见的一种毒素.欧盟法规规定葡萄酒中OTA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为2μg.L-1.
- 韩深刘萤王珮玥吕美玲王金花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葡萄酒质谱法四极杆次级代谢产物
- 基于代谢组学的‘永春佛手’乌龙茶化学成分解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乌龙茶风味品质和内含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化合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学等方法比较‘永春佛手’‘铁观音’和‘水仙’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分析‘永春佛手’乌龙茶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并探讨茶树品种对乌龙茶内含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永春佛手’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铁观音’和‘水仙’品种为对照,三者均加工制成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对不同品种乌龙茶的差异化合物进行鉴定和筛选,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Q-Orbitrap-MS)对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和不同品种乌龙茶间差异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相比于同一香型的对照品种乌龙茶,‘永春佛手’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儿茶素类化合物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在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在陈香型中均以‘永春佛手’乌龙茶含量最高,没食子酸含量在3种香型中均呈现‘水仙’>‘永春佛手’>‘铁观音’。代谢组学结合多变量统计表明,不同品种制成的乌龙茶化合物表型具有明显差异。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乌龙茶中,‘永春佛手’与对照品种乌龙茶间的差异化合物分别为50、59、47个,其中共同差异化合物有23个,包括14个黄酮(醇)糖苷、5个儿茶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个脂类、1个生物碱、1个有机酸和1个氨基酸类化合物。进一步对茶叶中常见的20个黄酮(醇)糖苷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永春佛手’乌龙茶中14个黄酮(醇)糖苷组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乌龙茶,其含量是相同香型‘铁观音’品种乌龙茶的1.4—14.6倍,是‘水�
- 彭佳堃戴伟东颜涌泉张悦陈丹董明花吕美玲林智
- 关键词:乌龙茶代谢组学液质联用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定性研究茶叶籽中的酚类化合物被引量:14
- 2017年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技术定性分析茶叶籽中的酚类化合物。茶叶籽样品经乙醇水溶液提取后经反相色谱分离,通过Q-TOF/MS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基于山茶属及相关植物化学组成的文献,建立了一个含有106种酚类化合物的数据库。对UHPLC-Q-TOF/MS采集得到的一级质谱数据进行数据库检索,然后对检索到的化合物色谱峰进行二级质谱扫描,根据得到的碎片离子推断化合物的结构。初步推断出茶叶籽提取物中的24种酚类化合物,包括13种酚酸类、4种儿茶素类和7种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与标准品比对,进一步确证了这些化合物。结果表明UHPLC-Q-TOF/MS技术可以用于对茶叶籽中酚类化合物进行快速、准确、可靠的定性分析,促进新化合物的发现与鉴别。
- 赖国银王俐娟卢鹤曾秋梅徐敦明王晓琴林立毅张志刚吕美玲
-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酚类化合物茶叶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