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哲
- 作品数:8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基于虫体长度的水稻抗稻瘿蚊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抗虫研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虫体长度的水稻抗稻瘿蚊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供试虫源培养室的准备:准备养虫笼,网罩和网套;2)供试虫源的繁育;3)种质材料的育苗管理与接虫;4)抗虫鉴定与...
- 邱永福蒋哲钟小惠黄福钢
- 城市黑臭河道夏季产甲烷通量研究——以南宁市朝阳溪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静态箱法测定城市黑臭河道!南宁市朝阳溪夏季产甲烷通量,结果表明朝阳溪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源,夏季甲烷排放通量平均值为12.2mg/(m2·h),上游、中游、下游排放通量变化不显著。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甲烷通量与温度、化学需氧量、底泥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氮、氨氮、总磷、pH相关性较小。
- 刘恺华胡湛波韦金青蒋哲陆晖王璀
- 关键词:排放通量黑臭河道偏最小二乘法
- 微纳米曝气技术对城市景观水体修复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6年
- 以微纳米曝气为主要曝气方式,鼓风微孔曝气方式作对比,处理广西大学东校园景观湖湖水,考察微纳米曝气方式在污染景观水体中氧传质系数变化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污染景观水体曝气过程中,微纳米曝气氧总体积传质系数高于鼓风微孔曝气,且与景观水的污染程度成负相关。微纳米曝气具有很好的氧传递性,平均气含率为1.09%。该曝气法对污染景观水体中多种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束时,微纳米曝气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67.59%、17.30%、70.20%和66.75%,水体中叶绿素a上升了14.03%,是一种有效改善景观水体水质的曝气方式。
- 陆晖胡湛波蒋哲刘恺华杨瓯蒙谢欣妤
- 关键词:曝气方式城市景观水体
- 底泥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影响研究
- 胡湛波张金莲黄魁熊建华韦旭梁益聪涂玮灵蒋哲陆晖刘凯华
- 成果来源与背景:2013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同编号:2013GXNSFAA019278,项目类别:面上项目。课题名称:底泥对生物促生剂修复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影响研究。起止时间:2013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促生剂
- 碳素纤维生态基技术对城市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被引量:23
- 2015年
- 以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基为载体,处理南宁市朝阳溪黑臭河水,考察CF生态基在黑臭水体中的挂膜情况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基对污水中悬浮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24 h内,CF实验组的浊度由原来的47.32 NTU降低为13.78 NTU;CF生态基生物亲和力强,易于挂膜,在黑臭水体中10 d内能形成较成熟的生物膜;在没有曝气情况下,CF生态基挂膜后对COD、TP、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76.00%、54.34%、90.73%和55.13%,是一种较有效的改善城市黑臭水体生态材料。
- 梁益聪胡湛波涂玮灵陆晖蒋哲刘恺华
- 关键词:碳素纤维生态基生物膜
- 反硝化细菌修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实验室条件下,以南宁市朝阳溪黑臭底泥和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加反硝化细菌制剂的底泥生物修复方法,探索反硝化细菌投加量对底泥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4组不同反硝化细菌投加量的实验,当反硝化细菌投加量为0.5 g/m3时,6周后,底泥厚度降低了3.43 cm,有机质降解率为13.6%,生物降解能力(G值)增长280.8%,表层氧化层接近0.7 cm,各指标25 d后基本趋于稳定,对底泥的修复效果较佳。当反硝化细菌投加量为0.25 g/m3时,6周后,上覆水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6.5%、94.4%、87.8%和79.4%,水质有较大改善。
- 涂玮灵胡湛波梁益聪陆晖刘恺华蒋哲
-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黑臭河道底泥原位修复
- 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与CO2关系的研究
- 为探究蓝藻爆发与CO2的关系,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两种蓝藻作为实验对象,探讨不同初始CO2浓度对铜绿微囊藻与水华鱼腥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铜绿微囊藻在不同环境因子条件下的碳汇效应研究,以及室内模拟蓝藻爆发条...
- 蒋哲
- 关键词:蓝藻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
- 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CO_2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15年
-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18 d连续观测,同时监测表层水体相关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生长过程中表层水体经历了"碳源"到"碳汇",CO2通量值在4天后出现大幅变化且由正转负,水体表现为较强的固碳能力,其最大值出现在第7天,吸收通量为-8.89 mg/(m2·min),实验期间CO2通量均值为-4.1 mg/(m2·min)。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各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CO2通量主要影响因素有比增值速率、氨氮与p H。CO2通量与p H呈负相关关系,CO2通量与氨氮呈现正相关关系,铜绿微囊藻在低氨氮浓度下能够更好地生长。铜绿微囊藻的增值作用是控制CO2通量的关键因素。
- 蒋哲胡湛波刘恺华陆晖杨瓯蒙王璀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水-气界面CO2通量偏最小二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