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锋
- 作品数:1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用A-T皮瓣治疗儿童口角巨大Spitz痣1例被引量:1
- 2018年
- Spitz痣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黑素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大于lcm的儿童Spitz痣更为罕见。“A-T”皮瓣是修复口唇组织缺损的一种常用方法。笔者报告了1例位于口角的儿童巨大Spitz痣,切除后采用A-T皮瓣修复缺损,重建口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韩晓锋徐教生马琳
- 关键词:SPITZ痣儿童
- 儿童毛母质瘤577例临床特点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儿童毛母质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经手术切除和术后组织病理确诊的577例毛母质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577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1.3,发病年龄为0~16岁,中位发病年龄为6.6岁,病程为1周~108个月,平均病程为9.2个月。616处肿瘤中,5.0%位于头部,63.8%位于面部,10.3%位于颈部,5.0%位于躯干部,15.9%位于四肢。随年龄增长,面部发病率下降,四肢发病率升高。577例患儿中,88.9%为经典型,5.0%为多发型,3.1%为水疱型,3.0%为穿通型。多发型患儿肿瘤数为2~5个,均无并发其他疾病。结论:儿童毛母质瘤男女发病相当,出生即可发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好发部位为面部,其次为四肢。经典型最多见,其次为多发型,肿瘤数≤5个的多发型患儿并发其他疾病风险较低。
- 孙娟尉莉韩晓锋
- 关键词:毛母质瘤儿童
- 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29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2014—2020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29例穿通型毛母质瘤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29例中男11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1.64。发病年龄3个月至14岁10个月,中位发病年龄4.58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8.72个月。发生穿通时间2 d到1年6个月,平均1.85个月。除1例外用鱼石脂治疗后破溃,3例局部搔抓或磕碰后破损,其余25例均无明确诱因自发破溃。自发病到肿物出现穿通的平均时间为6.87个月。发病部位:面部15例,侧颈部8例,上肢4例,头皮2例。临床上均表现为伴有皮肤结痂或溃疡的皮下质硬结节,其中溃疡型19例,皮角型8例,结痂型2例。肿物直径0.3~2.5 cm,平均1.2 cm。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浅中层,主要由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组成,其中19例表现为瘤体通过穿孔的表皮通道排出皮肤,穿通部位两侧表皮增生并向下凹陷延伸,形成上皮性隧道包绕肿瘤;4例表现为瘤体表面皮肤受压变薄及破溃;6例因手术表皮与瘤体分离,无法观察到穿通部位表现。皮损均予手术切除,术后随访无感染及复发。结论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最易发生于面颈部,一般进展快,可分为溃疡型、皮角型及结痂型,组织学提示经表皮消除现象是穿通型毛母质瘤发生穿通的重要机制。
- 韩晓锋孙娟邱磊尉莉马琳
- 关键词:儿童皮肤表现病理过程
- 基于深度学习的婴儿血管瘤皮损图片分析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婴儿血管瘤皮损图片分析方法及装置,属于医学辅助诊断技术领域,该基于深度学习的婴儿血管瘤皮损图片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婴儿血管瘤的皮损图像数据库和婴儿血管瘤的诊断特征数据库;基于皮损图像数据库和诊断...
- 马琳李丽徐子刚尉莉张斌韩晓锋于鲁
- 儿童脑回状皮脂腺痣14例临床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脑回状皮脂腺痣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14年6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4例脑回状皮脂腺痣患儿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时机。结果14例患儿中男10例,女4例,出生即有皮损,单发且位于头面部,外观与脑回结构相似,平均直径4.79 cm。所有患儿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组织病理:具有明显宽大的乳头瘤样增生,伴增生的皮脂腺及不成熟的毛囊。14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平均手术年龄1.94岁。术后随访半年至6年,均无复发。结论脑回状皮脂腺痣具有独特的脑回状外观,多位于头面部,易引起重视从而选择更早进行手术治疗。
- 韩晓锋孙娟徐教生马琳
- 关键词:皮脂腺肿瘤儿童
- 一种用于婴儿血管瘤辅助诊断的分类分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婴儿血管瘤辅助诊断的分类分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属于医疗技术领域。采集婴儿血管瘤确诊病例信息;以包括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临床资料及对应的临床图像资料为基础,对婴儿血管瘤进行分类分型;对每个婴儿血管瘤的确诊病例...
- 马琳李丽徐子刚尉莉张斌韩晓锋于鲁
- 儿童纵行黑甲皮肤镜模式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的皮肤镜特点,探索通过皮肤镜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镜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中皮肤镜模式。结果术前皮肤镜检查为灰色模式的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镜显示棕色条带的4例术中皮肤镜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镜显示黑色条带的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18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和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中皮肤镜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中皮肤镜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 韩晓锋张立新周春菊徐教生马琳
- 关键词:纵行皮肤镜组织病理儿童
- 婴儿肢端纤维瘤病11例临床分析
- 2017年
- 目的了解婴儿肢端纤维瘤病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案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2007-2016年诊治的11例婴儿肢端纤维瘤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儿,男5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2.85月(0~8个月)。均表现为坚实、平滑、圆顶状、肤色或淡粉色的结节,位于指趾背面或侧面。肿瘤直径平均1.26cm(0.6~2.8cm)。4例出现临床症状,均予手术治疗。2例皮损增长迅速(4周内增长2倍以上),予瘤体内注射得宝松治疗。余5例无任何症状且生长相对较慢,密切随诊。所有患儿术前均行活检,病理示瘤体由增生的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编织样排列,其间夹有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红色圆形嗜伊红包涵体。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婴儿肢端纤维瘤病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典型,多数无症状患儿可密切随访,有症状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生长迅速的皮损予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也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论证及长期随访。
- 韩晓锋徐子刚尉莉周春菊孙娟马琳
- 关键词:婴儿肢端纤维瘤病包涵体
- 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分析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013-2017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16例水疱型毛母质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5例,女11例.发病年龄4个月至11岁,中位发病年龄8.5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10个月.发病部位:上肢10例(上臂7例、肩部2例、前臂1例),面部4例,颈部2例.皮损表现为局限性可推动的红色肿物,呈水疱样外观,部分皮损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肿物直径0.5 ~3 cm,触诊水疱内可及质硬结节.皮肤镜下,16例患者皮损见红色均匀背景,13例见白色无结构区,4例见蓝灰色无结构区,11例见线状或树枝状不规则血管,15例患者同时有多种皮肤镜表现.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5年无复发.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中下部,主要由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组成,还可见介于上述两种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肿瘤间质中见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钙化,部分可见多核巨细胞.表皮和瘤体之间真皮内见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及弹性纤维减少或缺失.结论 儿童水疱型毛母质瘤好发于上肢及面颈部,组织病理特点为肿瘤由基底样细胞及影细胞构成,真皮内淋巴管扩张、弹性纤维减少,皮肤镜下以红色背景、白色无结构区为特征.
- 孙娟徐教生尉莉韩晓锋
- 关键词:儿童皮肤表现病理过程
- 用于婴儿血管瘤的诊断特征数据标注方法、数据库及辅助诊断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婴儿血管瘤的诊断特征数据标注方法和数据库及其辅助诊断方法,属于医疗技术领域。采集婴儿血管瘤确诊病例信息;选择婴儿血管瘤诊断的关键特征;针对每个所述关键特征设定对应的信息字段;建立辅助诊断的数据库。本发明...
- 李丽马琳徐子刚尉莉张斌韩晓锋于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