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晓宇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基于颗粒级配堆积模型制备氧化铟锡靶材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颗粒级配堆积模型制备氧化铟锡靶材的方法。其特征如下:采用三元和二元颗粒级配堆积模型研究ITO颗粒的堆积过程,三元颗粒级配堆积模型中三种球形颗粒的粒径之比满足关系<Image file="DDA0002...
- 刘家祥翟晓宇刘婷李敏于源
- 文献传递
- 非晶CS/RB纳米薄膜的荧光性质被引量:2
- 2016年
- 采用低真空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单组份氰基对称二苯代乙烯(CS)纳米薄膜和罗丹明B(RB)纳米薄膜以及CS/RB叠层纳米薄膜。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薄膜样品的荧光性质、结构和表面形貌。与粉末晶态样品相比,薄膜样品的荧光发射峰数量变多,发射波长范围拓宽到120 nm。有机小分子的非晶聚集态和纳米叠层结构的的纳米效应导致了样品的荧光性质的变化。
- 翟晓宇潘靓靓丁玉凤李思齐熊靑昀王婧姜秉寅熊金平孟庆云
- 多层纳米Au/DPO薄膜的荧光特性被引量:2
- 2014年
- 在低压直流溅射沉积的纳米Au薄膜表面喷涂有机固体晶体2,5-二苯基恶唑(DPO),制成具有(Au+DPO)单元结构的多层纳米薄膜。利用XRD表征多层纳米薄膜的晶体结构,通过SEM表征各层薄膜的表面形貌,并测试了多层纳米薄膜的紫外荧光特性。与纯DPO薄膜相比,多层纳米薄膜的紫外荧光峰出现了5 nm的蓝移,而且DPO荧光峰形貌发生改变。在多层膜中,DPO薄膜的荧光强度与薄膜层数成反比关系,而纳米Au膜的荧光强度与薄膜层数成正比关系。SEM与XRD测试结果表明,多层薄膜中的DPO薄膜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逐渐成为无定型结构。DPO薄膜与纳米Au膜相互作用,导致其晶体结构异于单层薄膜,进而改变了其荧光特性。
- 殷子文康艺馨赵赫翟晓宇孟庆云
- 氧化铟锡复合粉体烧结高密度靶材及性能研究
- 氧化铟锡(ITO)薄膜在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ITO靶材经磁控溅射法可以制得ITO薄膜。制备电学和光学性能优异的ITO薄膜的先决条件是制得高质量的ITO靶材。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
- 翟晓宇
- 关键词:相对密度电阻率
- 文献传递
- 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TP/TFA纳米薄膜与光致发光特性探究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探究有机荧光材料在微纳尺寸上的荧光特性,采用低真空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茶碱(TP)和2,3,5,6-四氟对苯二甲酸(TFA)有机纳米薄膜。通过对TP和TFA薄膜的荧光性质进行表征发现:与TP粉末相比薄膜的荧光发射峰由1个增加到4个,发射波长范围拓宽了100 nm,TFA的荧光发射峰之间的相对荧光强度发生了变化,与原料粉末相比在408 nm处的荧光发射峰蓝移了7 nm,362 nm处的荧光发射峰红移了3 nm。另外随着纳米薄膜厚度的逐渐增加,其荧光效率也逐渐增大。通过对TP和TFA纳米薄膜的表面形貌表征发现: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加,颗粒的聚集形态尺寸逐渐增大,从而验证了荧光效率随膜厚增加而逐渐提升的特性。
- 陈勇均翟晓宇范雪瑞张慧艳潘靓靓何惠梅孟庆云
- 关键词:光致发光性质
- 一步溶剂热法制备立方状ITO纳米粉体
- 2019年
- 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制备出导电性良好的立方状ITO纳米粉体。研究了不同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ITO粉体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溶剂,在250℃下反应24h,ITO纳米粉体的电阻率最低为0.2Ω×cm,平均粒径为45.95 nm。随反应时间的延长,通过溶解-再结晶机制,棒状前驱体逐步向立方状In2O3转化。在In2O3晶体形成过程中,乙二醇和四甲基铵根离子吸附在晶体表面,使垂直于(200)晶面的生长速率降低,诱导形成立方状颗粒。
- 陈玉洁翟晓宇刘家祥
- 关键词:铟锡氧化物纳米粉体溶剂热法电阻率
- 纳米铝/金对纳米2,5-二苯基噁唑薄膜荧光特性的调制
- 2017年
- 以直流溅射方法和真空蒸镀方法结合制备了单组份纳米铝薄膜、纳米金薄膜、纳米2,5-二苯基噁唑(DPO)薄膜和双组份纳米Al/DPO、Au/DPO复合叠层薄膜。利用双势垒伏安特性曲线模拟计算、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表征了薄膜样品的电学性质、荧光性质和表面形貌。固态荧光光谱中观察到Au/DPO和Al/DPO叠层结构复合纳米薄膜样品的荧光主峰发生了明显红移。Au/DPO叠层结构复合薄膜样品与单组份DPO纳米薄膜样品的荧光发射光谱相比较,叠层薄膜内相互作用较弱,而Al/DPO叠层结构复合纳米薄膜样品相互作用较强、谱线峰型变化较大,Al的谱线的半高全宽明显增大,推测颗粒内部存在离散的能级结构。
- 孟庆云潘靓靓李思齐张大鹏魏思韬翟晓宇丁玉凤王希林王云
- 关键词:纳米材料荧光材料荧光发射光谱
- 双组份有机小分子微纳薄膜制备与荧光性质研究
- 物质在吸收电磁辐射后,受激发的原子或分子在去激发的过程中产生的辐射,称为荧光。目前,合成有机小分子共晶荧光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溶剂缓慢挥发法。由于溶剂的挥发,将带来环境污染和荧光材料生长周期较长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荧光...
- 翟晓宇
- 关键词:荧光性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