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
- 作品数:19 被引量:171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研究被引量:25
- 2016年
- 准确高效的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对于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活动频繁且密集,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十分剧烈,增加了城市土地利用精准分类的不确定性;且受环境气候和云雨天气影响增加了有效光学影像获取的难度。为提高城市土地分类精度,该文选取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案例,以Sentinel-1A和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采用Gram-Schmidt变换方法进行影像融合,选取最大似然、支持向量机、CART决策树、BP神经网络等4种分类方法对融合的影像进行分类,提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与光学影像的分类结果对比,探究了Sentinel-1A和Landsat8 OLI融合影像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面是否具有优势。研究结果表明:(1)对比其他3种方法,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对于融合后的影像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88.55%和0.841 4;(2)与光学影像相比,Sentinel-1A和Landsat8 OLI融合影像可以更有效地获取高精度城市土地利用信息;(3)基于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是获取研究区高精度土地利用信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研究成果可为快速城镇化区域的土地利用分类提供参考。
- 翟天林金贵邓祥征李兆华王润
- 关键词:影像融合
- 构建长江经济带环保区域协调机制的思考被引量:5
- 2016年
- 在新的发展机遇下,长江经济带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本文提出若想实现区域总体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要在国家或区域层面进行统一规划与顶层设计,以实现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 王润方晓蔡爱玲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
- 湖北长江经济带水安全及其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文章以湖北长江经济带为例,重新审视水安全问题,研究发现:(1)新时期水安全问题应从整体的、流域的、风险的、联系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2)湖北水安全问题与风险受行政管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发展、环境突发事件、产业转移、水利工程等诸多因素影响;(3)传统水安全保障机制由于无法跨区域、跨部门整合资源、互助协作,且受主体、制度和观念等的制约逐渐失效;(4)基于协同创新思想构建的水安全协同创新机制是在传统水安全保障机制基础上进行的系统化的集成创新。通过湖北长江经济带水安全研究,希望为整个长江流域的水安全保障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
- 刘润王润王润邓婷邓婷
-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水安全
- RCPs情景下汉江流域未来极端降水的模拟与预估被引量:6
- 2020年
- 采用应用于跨行业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5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的历史和未来RCP排放情景下的逐日降水数据,在评估模式对汉江流域1961—2005年极端降水变化特征模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汉江流域未来2016—2060年极端降水总量(R95p)、极端降水贡献率(PEP)、连续5 d最大降水(RX5d)和降水强度(SDII),结果表明:RCP4.5情景下的极端降水指数上升最明显,R95p和RX5d分别较基准期增加12.5%和8.2%,PEP增加3.2个百分点,SDII微弱上升。在不同排放情景下,PEP均有一定的增幅,以流域西北和东南部增幅较大;R95p在流域绝大部分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增加,且流域东南部和北部是增幅高值区;RX5d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整体表现为增加的特征,但在RCP8.5情景下整体表现为减少的特征。对极端降水预估的不确定性中,SDII的不确定性最小,RX5d的不确定性最大;不确定性大值区主要位于流域东部、东南部和西北部部分区域。
- 张奇谋王润姜彤陈松生
- 关键词:全球气候模式极端降水气候变化预估
- 福建和湖北能源发展战略探析
- 2015年
- 福建和湖北都是化石能源匮乏省份。对比一组两省的能源相关数据发现,近年来,两省在能源发展战略上各有侧重,取得不同的发展成果。2013年湖北和福建全年人均能源消耗分别为3.2吨和3.15吨标准煤;人均用电量分别为2821千瓦时和4507千瓦时;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02千瓦/人(扣除三峡的发电装机为0.633千瓦/人)和1.10千瓦/人。
- 王润
- 关键词:能源发展战略发电装机容量人均用电量化石能源标准煤
- 基于人居尺度的中国城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解析被引量:18
- 2021年
-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城市地表热环境的日趋恶化是全球现代城市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城市地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空气质量改善以及植被生长发育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利用2001~2018年时间序列MODIS地表温度数据产品,基于一致性方法对我国1232个主要城镇人居斑块(面积>10 km2)的热岛强度及其时空变化模式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应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RF)试图揭示人类活动、城市形态、地形、植被以及气象因素对我国城市热岛强度的非线性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人居尺度上,我国超过90%的城镇存在显著的昼夜热岛现象;昼夜城市热岛强度分别达到(0.75±0.6)℃和(0.81±0.53)℃,且夏季日间热岛强度显著高于冬季,冬夏季节夜间热岛强度差异不大.2001~2018年间我国白天热岛强度呈现逐年轻微下降趋势,而冬季夜间热岛显著增加,在夏季和年均尺度上则无显著变化.在空间分布上,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的白天热岛强度显著高于西北和高原省份,而夜间热岛分布模式正好与之相反.RF回归结果表明,城镇的气候背景(年均降雨量)和地理位置(纬度)是我国昼夜城市热岛的最为重要的两个主控因子.此外,缩小城乡绿色植被覆被差异对白天热岛的减缓将起到一定作用,而优化调控中小型城镇建成区规模与人口密度对缓解我国夜间热岛的持续升高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 孙艳伟王润郭青海高超
- 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差异性及公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清晰量化的碳减排方案。但宏观的碳减排目标最终需要在区域层次上落实,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分配区域碳排放权份额成为当下碳排放研究的重点。通过构建碳排放公平性3E评价模型(Ecology-Equity-Efficiency),对长江经济带各省2000—2013年碳排放公平性进行具体的量化计算,并借助Arc GIS平台分析代表年份各省碳排放公平值的空间差异及可能原因,同时,将公平值结果与国家"十二五"减排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公平值基本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上游递增的规律,这与"十二五"省级碳减排分配原理基本吻合,但国家在中部地区的碳减排分配上存在模糊化和一刀切的问题,因此,最后针对区域碳减排一体化和协调化提出了相关建议。
- 孙冰洁王润刘甜胡道华蔡爱玲
- 关键词:气候变化碳排放长江经济带
- 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和分省人口变化预估被引量:51
- 2017年
- 基于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这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率定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DE)模型中的人口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教育水平等参数,对2011—2100年中国和31个省(区/市)人口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不同SSP路径下,中国人口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高气候变化挑战的SSP3路径下人口最多,于2035年达到峰值,约14.27亿;在以适应挑战为主的SSP4路径下,人口出现最小值7.02亿。2)SSP1、SSP4和SSP5路径下人均寿命长,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中SSP1和SSP5路径下人均教育水平高,到2100年教育水平在大学以上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0%;SSP2路径下各年龄段分布比较均衡;SSP3路径下新生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充足,但教育水平较低。3)到2100年,SPP3路径下广西人口呈现最大值1.13亿,在其他路径下广东人口最多,达1.29亿。
- 姜彤赵晶景丞曹丽格王艳君孙赫敏王安乾黄金龙苏布达王润
- 关键词:气候变化
- 基于修正复合干旱指数的干旱综合监测及其在湖北省的应用
- 2021年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干旱的准确监测和综合评估对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干旱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多因性和复杂性,综合考虑降水、气温、蒸散发和地表含水量等多个干旱因子构建了修正复合干旱指数(Modified Composite Drought Index,MCDI),并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对该指数进行计算和验证。通过与广泛应用的单/多变量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综合气象指数(Composite Index,CI)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干旱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结合湖北省干旱事件的历史记录进一步对比发现,MCDI较SPI和CI的监测干旱事件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3.3%和50%,且MCDI能更精确地监测到干旱事件的严重程度,更符合实际旱情。MCDI指数的提出为综合评估区域性干旱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陈思陈思Muhammad Waseem王润
- 关键词:干旱监测多变量多源数据
- 制度变迁下农垦城镇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以湖北省五三农场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制度变迁是城镇空间演化的重要驱动,农垦城镇作为一类特殊且重要的城镇类型,受制度因素影响更直接、更显著。鉴于现有研究较少基于制度变迁探究农垦城镇空间演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农场制度变迁的总体情况,并以湖北省五三农场为例,采用综合研究方法,揭示了制度变迁下农垦城镇空间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农垦城镇空间演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形态、空间关系和功能结构3个方面,即空间形态从缓变到剧变,空间关系从生产协作关系转为城乡关系,功能结构不断从公办到私营、从生产主导到消费主导、从单一化到多元化;②制度变迁通过改变农场身份、利益关系和资源配置推动农垦城镇空间演化,其中农场身份变化直接影响农垦城镇空间的发展方向,利益关系变化促使农垦城镇空间产业化、市场化,资源配置变化通过改变资源配置主体、类型、尺度和速度作用于农垦城镇空间演化。通过研究,以期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农垦城镇在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也可丰富城镇空间演化的理论内涵。
- 刘润王润王润李小虎杨永春
- 关键词:农垦城镇动力机制五三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