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彬

作品数:5 被引量:13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企业
  • 2篇微观数据
  • 1篇对外直接投资
  • 1篇序贯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生产率
  • 1篇企业数
  • 1篇企业数据
  • 1篇企业异质性
  • 1篇区位
  • 1篇区位选择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民营
  • 1篇民营企业
  • 1篇跨国
  • 1篇跨国并购
  • 1篇环境规制
  • 1篇国有企业
  • 1篇LOGIT模...
  • 1篇并购

机构

  • 5篇南开大学
  • 2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5篇杨德彬
  • 2篇邱立成
  • 1篇周申
  • 1篇彭冬冬
  • 1篇陈梅

传媒

  • 3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 1篇现代财经(天...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吗——来自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被引量:5
2016年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市场"自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定价优势在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中,综合考察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市场"自选择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的生产率优势和产品定价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相应的对外投资规模也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生产率优势外,产品定价优势同样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邱立成刘灿雷杨德彬
关键词:企业异质性
跨国并购提高了中国企业生产率吗——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杨德彬
关键词:跨国并购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规制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差异化影响——来自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证据被引量:23
2016年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目前我国仍处于拐点的左侧,即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不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而在清洁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并且,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的质量影响也会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彭冬冬杨德彬苏理梅
关键词:环境规制
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3
2015年
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上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OFDI倾向于进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而民营企业OFDI区位选择则主要受东道国市场规模和战略资产影响,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市场,而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战略资产。此外,二者在区位选择上比较明显的差别是,国有企业OFDI对东道国政治风险并不敏感,甚至倾向于进入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而民营企业OFDI则有很强的风险规避意识,倾向于进入政治稳定的国家。
邱立成杨德彬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国有企业民营企业LOGIT模型
新出口企业的初期“实验”和后续扩张——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利用合并的2000-2006年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新出口企业的初期发展路径,研究其后续出口额增长和出口目的地扩张方面的特征,并与持续在位出口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新出口企业的发展路径遵循"序贯出口(sequential exporting)"战略,即一般是先选择实验性少量出口,一旦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之后的出口总量增长和出口目的地扩张表现迅猛。实验性出口目的地选择通常是与母国地理距离近、交易成本低的国家。与在位持续出口企业相比,这些出口市场上存活下来的新出口企业在出口流量增加、目的地扩张和全新目的地扩展方面表现更积极。
周申陈梅杨德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