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一杰

作品数:7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少年
  • 2篇社会
  • 2篇社会行为
  • 2篇亲社会
  • 2篇亲社会行为
  • 2篇青少年
  • 2篇自我
  • 2篇网络社交
  • 1篇道德基础
  • 1篇道德情绪
  • 1篇道德自我
  • 1篇动车事故
  • 1篇多媒体
  • 1篇多媒体信息
  • 1篇信息检索
  • 1篇信仰
  • 1篇幸福感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应用实验心理...
  • 2篇湖北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职业...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朱一杰
  • 4篇金盛华
  • 2篇吴嵩
  • 2篇郭亚飞
  • 2篇董梦晨
  • 1篇于全磊
  • 1篇刘翔平
  • 1篇周凯
  • 1篇龚松杰
  • 1篇李毅
  • 1篇于淼
  • 1篇李浩波
  • 1篇兰天
  • 1篇张林
  • 1篇李玲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 1篇心理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网民对“人祸”事件的道德情绪特点——基于微博大数据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本研究采用大数据研究方法,对爬取的"动车事故"发生后40天内的94,562条相关微博进行情感分析,以探讨网民对"人祸"的道德情绪特点,同时对不同群体情绪表达差异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网民对于动车事故主要表达的道德情绪有:愤怒、鄙视、厌恶、同情和爱。(2)包含不同道德基础的事件与不同的道德情绪相关联;(3)对于愤怒、厌恶和鄙视,男性普遍有更高的表达倾向和表达强度,而女性更倾向于表达爱和同情且强度更高;(4)对于爱和同情,团体VIP用户组表达的可能性和强度都高于其他用户;个体VIP用户比非VIP用户更可能表达愤怒、鄙视和厌恶,而团体VIP用户表达这类情绪的强度最小。研究表明,虚拟网络中人们道德情绪特点依然符合道德基础理论;不同群体在表达道德情绪时的差异性是对道德基础理论相关研究的补充。总言之,数据挖掘技术和情感分析方法是进行情绪研究的有效手段。
叶勇豪许燕朱一杰梁炯潜兰天于淼
关键词:道德情绪道德基础温州动车事故
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多媒体信息检索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多元化程度加深。多媒体信息成为互联网上主要的信息载体。然而,面对互联网内海量的多媒体信息,如何快速精确地获取所需查询结果是一个很大的技术挑战。该研究互联网环境里关键的大数据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使得用户能够精确地检索所需的多媒体信息。
周凯朱一杰龚松杰李浩波
关键词:大数据多媒体信息检索
道德自我形象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2
2017年
道德自我形象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存在道德一致性效应与道德平衡效应两种矛盾现象。本研究通过一个问卷研究与两个实验来验证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的被试中,高道德自我形象的人有着更高的亲社会意愿;而预防定向的被试中,高道德自我形象的人亲社会意愿反而更低;(2)促进定向启动下,高道德自我形象组在无偿亲社会任务上耗时更多,而预防定向启动下,高道德自我形象组耗时更少。结论:调节定向调节了道德自我形象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朱一杰金盛华万薇洁李玲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感恩干预对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的攻击性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感恩干预对正在服刑的暴力型犯罪者的攻击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某男子监狱65名暴力型犯罪者,其中干预组36人,每晚接受细数感恩干预,为期5周;对照组29人,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两个阶段,对所有被试使用感恩量表、攻击性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量表施测。结果:控制基线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后测阶段的感恩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攻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干预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应中,干预后的感恩水平提高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基于感恩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暴力型犯罪服刑人员的主观幸福感,降低攻击性,而且干预完全是通过提升感恩水平进而对提高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
邓衍鹤朱一杰李毅刘翔平
关键词:攻击性主观幸福感
青少年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家庭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0
2017年
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青少年在网络社交中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网络社交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影响。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自我价值是人们行为的终极理由,其中他人的认可与接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都是自我价值的重要支撑。当青少年生活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环境中,其自我价值可能越高,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可能会减弱。我们从全国7个省收集了1216份青少年自评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网络成瘾倾向以及父母自评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调节着网络社交使用频率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不显著,而在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中,青少年的网络社交使用频率对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极其显著。结果支持了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金盛华于全磊郭亚飞张林朱一杰吴恭安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
青少年社会支持对网络社交偏好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该研究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问卷、青少年自我概念问卷及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好问卷对全国13个省份的3911名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青少年社会支持与网络社交偏好的关系以及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我概念与网络社交偏好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自我概念纳入回归方程时,社会支持对网络社交偏好的预测效应不再显著。自我概念在社会支持和网络社交偏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概念的中介间接影响网络社交偏好。
金盛华董梦晨吴嵩朱一杰
关键词:社会支持自我概念青少年
宗教信仰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以往研究发现宗教信仰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据此研究者提出"信仰-亲社会假设"试图证实两者的因果关系。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心理机制三个方面对信仰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评述。在研究早期,研究者主要考察宗教信仰的归属身份对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而近年来,研究者则越来越关注信仰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信仰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受到信仰程度、文化背景、信仰认知和信仰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需要有效控制宗教信仰身份对亲社会测量的影响,明确宗教信仰的操作性定义并改进相关的测量指标,关注精神性的作用机制、"信仰-亲社会假设"的跨文化效应以及信仰概念对非宗教信仰群体的影响。
董梦晨吴嵩朱一杰郭亚飞金盛华
关键词:宗教信仰亲社会行为精神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