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脂毒性诱导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脂毒性诱导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INS-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高脂组和高糖高脂+BMSCs组。高糖高脂+BMSCs组的INS-1细胞使用高糖高脂(16.7 mmol/L葡萄糖、0.4 mmol/L棕榈酸)培养基处理48 h后,与BMSCs共培养24 h,进行检测:(1)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2)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3)膜连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4)放免法检测胰岛素分泌功能;(5) 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6)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高脂组INS-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100.0%±0.8%)比(71.9%±3.2%), t=8.46, 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增加(0.248±0.033比1.01±0.066,t=10.28,P〈0.01),凋亡细胞比例增加[(6.9%±0.4%)比(16.4%±1.2%), t=17.38, P〈0.01],基础胰岛素分泌量(BIS)与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均减少(t=5.745、13.559,均P〈0.05)。与高糖高脂组相比,高糖高脂+BMSCs组INS-1细胞的存活率上升,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和凋亡细胞比例均减少(t=3.98、5.16、13.08,均P〈0.05),BIS及GSIS均显著增加(t=5.674、10.148,均P〈0.05)。高糖高脂损伤INS-1细胞内线粒体功能,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96±8比46±4, t=5.239, P〈0.05)、ROS生成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3.3%±0.9%)比(34.2%±0.8%), t=17.38, P〈0.01],而与高糖高脂组相比,BMSCs共培养有效促进线粒体膜电位恢复,并减少细胞内ROS含量[分别为46±4比87±14,(34.2%±0.8%)比(22.5%±0.4%),t=2.822、13.080,均P〈0.05],改善了高糖高脂损伤的INS-1细胞�
- 赵坤郝好杰臧丽杨国庆董亮韩为东母义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糖脂毒性线粒体INS-1细胞
- 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术中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成人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观察组)和22例成人非垂体泌乳素腺瘤标本(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的泌乳素(PRL)、LRP16和ERα表达水平。结果垂体泌乳素腺瘤30岁以下患者以女性多见,30岁以上患者以男性多见,且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均为肥胖或超重;31例垂体泌乳素腺瘤中有26例(83.9%,26/31)LRP16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垂体泌乳素腺瘤组(22.7%,5/22),有28例(90.3%,28/31)ERα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非垂体泌乳素腺瘤组(31.8%,7/22)。垂体泌乳素腺瘤中LRP16与ERα的表达量和表达强度的变化趋势均同步,二者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高体重指数(BMI)可能是男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LRP16可能通过ERα参与了垂体泌乳素腺瘤的增殖与形成。
- 苏星王安平宋志刚赵坤郭清华母义明
- 关键词:垂体泌乳素腺瘤雌激素受体Α泌乳素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INS-1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对促炎因子诱导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至第3代,收集、浓缩其上清液,获得富含BMSCs分泌因子的条件培养基。用含促炎因子TNF-α、IL-1β、IFN-γ的培养基处理INS-1细胞48h,造成炎症损伤β细胞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BMSC-CM继续培养12h,所获细胞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促炎因子组,1×BMSC-CM组,2×BMSC-CM组,4×BMSC-CM组。采用CCK-8法检测INS-1细胞存活率,膜连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二氯荧光素双醋酸盐(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促炎因子组INS-1细胞存活率下降至正常对照组的75.84%±1.53%,细胞凋亡率增加(17.23%±1.77%),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34.3%±0.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MSC-CM有效对抗了促炎因子导致的INS-1细胞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4×BMSC-CM组效果最佳,该组INS-1细胞存活率较促炎因子组升高了11.86%,达到87.7%±2.08%,细胞凋亡率下降至8.67%±1.59%,ROS生成量减少至17.1%±2.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CM可抑制促炎因子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MSC-CM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 赵坤郝好杰臧丽杨国庆李祥韩为东母义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炎症INS-1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高糖诱导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长期高糖损伤的β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实验,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在高糖(33.3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处理48小时,之后与BM-MSCs或大...
- 赵坤
-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损伤免疫印记
- 从胚胎发育说起——垂体柄中断综合征的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7年
- 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是近些年来内分泌领域较新发现的一种罕见病,主要临床特点是垂体发育异常,如垂体柄缺失或纤细、后叶异位和垂体前叶发育不同,以及由于下丘脑分泌的一系列促激素释放激素无法发挥应有的生理学作用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垂体前叶功能异常。本文立足于从基因角度人手,概述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并简要介绍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目前针对该疾病的研究现状。
- 苏星王成芷王安平赵坤吴韬光孙屹孙杰常正尧郭清华母义明
- 关键词:垂体柄中断综合征胚胎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