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述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晚期
  • 3篇预后
  • 2篇预后因素
  • 2篇贫血
  • 2篇晚期胃癌
  • 2篇胃癌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伊立替康
  • 1篇预后分析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正相关性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三阴
  • 1篇三阴乳腺癌

机构

  • 7篇山东省肿瘤医...
  • 3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济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赤峰市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7篇张述
  • 4篇黄承锁
  • 2篇李慧慧
  • 2篇李宝生
  • 2篇高芳
  • 2篇陆明
  • 2篇王慧君
  • 1篇樊青霞
  • 1篇刘利胜
  • 1篇袁响林
  • 1篇刘佳
  • 1篇沈琳
  • 1篇程颖
  • 1篇邬麟
  • 1篇路平
  • 1篇周登光
  • 1篇巴一
  • 1篇李杰
  • 1篇穆殿斌
  • 1篇冯继锋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精准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ESWN 01研究中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组(伊立替康160 mg/m2,第1天;替吉奥胶囊80~120 mg/d,第1~10天;每14 d重复)的46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观察化疗期间出现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46例患者中,UGT1A1*6野生型(GG)、杂合突变型(GA)、纯合突变型(AA)患者分别为30、15和1例,UGT1A1*28野生型(TA6/6)、杂合突变型(TA6/7)、纯合突变型(TA7/7)患者分别为36、8和2例。仅有的1例UGT1A1*6纯合突变型患者出现3级迟发性腹泻,未出现骨髓抑制。2例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均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例发生3级迟发性腹泻。UGT1A1*28突变型(TA6/7和TA7/7)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5.6%(5/9),高于野生型(TA6/6)患者[26.5%(9/34)]。结论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中,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均十分少见(<5%)。给予伊立替康(160 mg/m2)联合替吉奥2周方案治疗后,纯合突变型食管鳞癌患者并不都发生严重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但对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仍需密切监测严重迟发性腹泻和骨髓抑制的发生,并及时作出剂量调整。
王玺刘莺黄俊星路平巴一邬麟白玉贤张述冯继锋程颖李杰温璐袁响林马长武胡春宏樊青霞徐兵河黄镜
关键词:食管鳞癌伊立替康基因多态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子宫颈恶性PEComa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5年
1临床资料 1.1病例报告 患者女,34岁,因阴道接触性出血1个月于2012—07—03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查体发现宫颈膨大,腹部B超示宫颈见6.0cm×5.5cm大小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怀疑为宫颈恶性肿瘤,行阴道镜下宫颈肿物活检,病理提示:(宫颈)血管周上皮样肿瘤。
滕俊杰张嘉钊高芳李慧慧黄承锁刘佳穆殿斌李宝生张述
关键词:宫颈肿瘤免疫组化
原发性肝细胞癌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十几年来,除化疗及索拉非尼等靶向药物可用于晚期HCC的治疗并有一定疗效之外,内科治疗基本停滞不前。近年来仑伐替尼、瑞格非尼和卡博替尼等新的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大样本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显著疗效,给晚期HCC患者带来了生存上的获益。其他新的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HCC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这些药物治疗HCC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王慧君黄承锁张述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
肿瘤坏死因子α遗传变异与三阴乳腺癌转移相关
<正>目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重要的免疫及肿瘤相关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炎症及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NF-α基因启动子区的-308G>A(rs1800629)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可引起TNF-α组成型高表达,...
李慧慧翟侃张述郭珺常春晓周登光刘利胜黄承锁
关键词:三阴乳腺癌肿瘤坏死因子Α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贫血是晚期胃癌患者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正>目的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晚期胃癌的预后差,许多因素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贫血对晚期胃癌预后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该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基线贫血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包括504名晚期胃...
张述陆明李燕李洁沈琳
关键词:胃癌预后因素贫血正相关性
文献传递
贫血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估贫血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02-01-2008-02-0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504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中国贫血定义标准,按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非贫血组(Hb正常)、轻中度贫血组(Hb 6.5g/dL-正常值)和重度贫血组(Hb〈6.5g/dL)。采用单因素分析贫血对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应用Cox回归分析晚期胃癌患者预后因素。结果 504例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9-11.8)个月,中位Hb值为112g/L。贫血患者287例(56.9%),Hb正常患者217例(43.1%)。贫血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2(6.3-10.1)个月,明显低于非贫血患者的12.4(9.0-15.9)个月,P=0.003。贫血患者1年生存率为36.9%(106/287),明显低于Hb正常患者的50.2%(109/217);2年生存率为17.1%(49/287),明显低于Hb正常患者的22.1%(48/217);3年生存率为10.1%(29/287),明显低于Hb正常患者的16.1%(35/217)。患者贫血程度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无贫血患者生存时间为12.4个月,轻中度贫血患者生存时间为9.3个月(P=0.012),重度贫血患者生存时间为6.2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血是晚期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HR=1.37,95%CI为1.01-1.83,P=0.037。结论贫血是晚期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且贫血程度越严重,晚期胃癌患者预后越差。
张述陆明李燕李洁沈琳
关键词:贫血晚期胃癌预后因素
6例晚期胃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晚期胃磷状细胞癌(简称胃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6例晚期胃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中位年龄62岁,初诊晚期胃鳞癌5例、胃鳞癌根治术10个月后复发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体质量明显下降。肿瘤发生部位:胃小弯4例,胃大弯1例,全胃1例。组织分化程度:中分化2例,低分化3例,未标明分化程度1例。转移部位:肝转移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卵巢、腹腔、腹膜转移各1例。所有患者接受以铂类或氟尿嘧啶类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方案,如DOF、FOLFOX、PTX+CAPE等。随访截至2014年1月30日,仅1例存活,其余5例均死亡,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和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晚期胃鳞癌好发及转移部位与胃腺癌相似,组织分化程度多为中、低分化,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短。
张嘉钊王慧君高芳张振黄承锁李宝生张述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