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艳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内眦采血器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内眦采血器,包括用于存储血液的储血管体,所述储血管体的下端连通有采血尖端,用于伸入内眦采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便于使用,采血时可省去助手的协助,并且便于保存,能防止污染。
- 龙现明龚艳宋骅武剑
- 一种用于唇腺活检术的下唇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唇腺活检术的下唇固定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下巴套,所述下巴套的上端开口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直径,使得下巴套的侧套体为与下巴轮廓相贴合的倾斜面,所述下巴套的侧套体中下部内壁上设有一固定夹,用于固定外翻及下拉的...
- 龙现明龚艳尹如兰武剑
- 文献传递
- 血清B因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B因子水平,探讨B因子在SLE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78例SLE患者和46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本研究.用散浊比色法检测78例SLE患者及4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B因子水平,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将SLE患者分为SLE活动组和SLE稳定组,分析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B因子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SLE患者间的B因子水平差异;比较SLE活动组与SLE稳定组间B因子水平和其他实验和临床指标的差异,同时对B因子与其他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SLE组血清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7.13±8.98) mg/dl vs(36.73±5.47) mg/dl,t=7.4,P<0.01],SLE组中病情活动组B因子水平明显低于病情稳定组[(21.70±7.41) mg/dl vs(35.80±8.89) mg/dl,t=7.63,P<0.01],SLE组B因子与C3、C4呈正相关(P<0.01),与CRP、SLEDAI评分呈负相关(P<0.01),而与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ESR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B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检测BF水平对SLE的诊断及疾病的活动性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 龙现明龚艳武剑郭雨凡
-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脓毒症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基础疾病、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凝血指标、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28 d和90 d病死率。根据出院时RDW值是否高于入院时将患者分为RDW升高组和非升高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196例脓毒症患者中有105例(53.57%)出院时RDW值高于入院时。与RDW非升高组比较,RDW升高组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分:20.42±6.29比16.17±6.37),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35.24%比19.78%)、血流感染比例(32.38%比15.38%)、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32.38%比16.48%)均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 (mg/L):14.71±3.52比11.15±7.94〕、血肌酐〔SCr(μmol/L):128.0(74.0,263.5)比90.0(57.0,145.5)〕、PCT〔μg/L):3.45(2.39,6.64)比2.35(0.56,3.54)〕、乳酸(mmol/L:3.40±1.72比2.70±1.61)均明显升高,血细胞比容(Hct:0.357±0.128比0.437±0.143)、血红蛋白〔Hb(g/L):103.60±22.63比115.67±28.49〕、血小板计数〔PLT(×109/L):133.37±87.29比191.43±87.65〕、白蛋白〔Alb(g/L):28.15±5.72比35.51±5.91〕、总胆固醇〔TC(mmol/L):2.43±1.12比3.05±1.55〕、肾小球滤过率〔eGFR(mL·min-1·1.73 m-2):82.02±63.90比125.46±83.47〕、氧合指数〔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229.69±60.61比264.21±74.78〕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7.0(12.0,21.7)比11.0(7.0,18.0)〕,28 d和90 d病死率明显升高(57.14%比36.26%,62.86
- 龚艳龙现明金钧杨新静付建红黄芳黄坚郭强王俊
-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脓毒症病死率
- 以间质性肺疾病起病的皮肌炎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33例以间质性肺疾病(ILD)为首发表现的皮肌炎(DM)患者的资料。方法33例以ILD为首发表现的DM患者分为死亡组(12例)和存活组(2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死亡组患者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发病的病例高于存活组(41.7%vs.4.8%)(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病程(3个月vs.36个月)、入院时血沉[(60.33±26.52)mm/h vs.(39.52±22.27)mm/h]和乳酸脱氢酶[(804.85±470.71)U/L vs.(357.09±223.51)U/L]、入院时动脉氧分压[(56.75±13.90)mmHg vs.(86.71±14.99)mmHg]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发病年龄、性别构成比、典型皮疹、技工手、骨骼肌受累、DM发生时间、入院时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抗JO-1、抗核抗体阳性率和高分辨CT成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ILD起病的DM患者缺乏典型的皮肤和肌肉改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 龙现明龚艳武剑郭雨凡季成
-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皮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