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志

作品数:3 被引量:6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油
  • 2篇储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主控因素
  • 1篇资源潜力
  • 1篇南缘
  • 1篇勘探
  • 1篇勘探潜力
  • 1篇湖相
  • 1篇海安凹陷
  • 1篇海槽
  • 1篇凹陷
  • 1篇长兴组
  • 1篇沉积储层
  • 1篇沉积相
  • 1篇成藏
  • 1篇成藏条件
  • 1篇储层分布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四川省国土勘...

作者

  • 3篇彭志
  • 2篇杨巍
  • 2篇张廷山
  • 1篇祝海华
  • 1篇刘治成
  • 1篇张洁
  • 1篇单长安
  • 1篇马燕妮

传媒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海安凹陷曲塘次凹阜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勘探潜力被引量:9
2016年
海安凹陷曲塘次凹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源内良好的油气显示,预示着巨大的页岩油勘探潜力。在大量岩心薄片观察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测试资料、测录井油气显示情况等,分析了阜二段上、中、下3个亚段湖相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阜二段泥页岩层系厚度大、分布广,埋深适中;中、上亚段Ⅰ-Ⅱ1型有机质相比下亚段Ⅱ1-Ⅱ2型有机质丰度高,但热演化程度均较低,呈低熟-早成熟页岩油;上、下亚段以裂缝型储层为主,而中亚段为混合岩性型储层,微孔隙、微裂缝发育,储集性较好;碳酸盐和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高,可压裂性好。曲塘次凹页岩油源内滞留富集主要受有机质成熟度和保存条件影响,中亚段("七尖峰")页岩油滞留程度高,油气显示好,而下亚段排烃率高、上亚段生烃量小,页岩油规模较小;中部深凹带和北部断阶带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断裂发育少,页岩油保存条件好。据初步计算,区内阜二段页岩油资源总量为1 940×104t,Ⅰ-Ⅱ级潜在有效资源量1 530×104 t,并以中亚段勘探潜力最大,上、下亚段次之。
张廷山彭志祝海华杨巍单长安刘治成
关键词:资源潜力地质条件
开江—梁平海槽东南缘长兴组沉积相及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开江-梁平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作为区域内重要的天然气产层,受到了国内的广泛关注,但针对长兴组沉积相和储层的发育分布规律意见不一。本文以经典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以开江-梁平海槽东南缘上二叠统长兴组为对...
彭志
关键词:长兴组沉积储层
文献传递
美国页岩油研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59
2015年
页岩油是指以游离态、吸附态及少量溶解态赋存于泥页岩层系中的原油,目前已在美国实现商业开采,而我国页岩油研究起步晚,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在页岩油一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美国海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实践,总结了国内外在页岩油形成条件、储层特征、成藏机理及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重要认识.对中国和美国页岩油发育特征的系统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结构复杂,与砂质互层频繁;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较好,TOC质量分数一般大于2%,但成熟度普遍偏低(Ro为0.5%~1.2%);细粒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大于50%),储集物性较差;页岩油成藏主要受生烃条件(特别是成熟度)和储集条件控制,而在断陷等构造强烈地区还受保存条件的影响;混合岩性型和裂缝型页岩油总体显示好,勘探潜力较大,基质型次之.建议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重点在页岩油赋存机理、微观孔隙结构、页岩油滞留成藏机理、构造保存条件、勘探评价体系和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张廷山彭志杨巍马燕妮张洁
关键词:页岩油储层特征成藏条件主控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