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婷
- 作品数:25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介绍双钩套扎针经腹壁穿刺技术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我中心对25例小儿单纯性和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前彩超均可探及阑尾回声,阑尾直径0.6~1.5cm。男15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8.5岁。病例包括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6例。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套扎针钩挂结扎线经右下腹横纹穿刺,在同一穿刺点经腹壁分次带入结扎线,分别结扎阑尾根部和远端、以及阑尾系膜,然后电钩离断并取出病变阑尾。结果25例患儿均采用该技术成功切除阑尾。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36±5.69)min。全部患儿术后6~12h可自行下床活动;术后1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流食。住院2~6d(平均3.5d)。经1~6个月随访,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盆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双钩套扎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可消除单纯经脐部操作的筷子效应,是治疗不包裹阑尾炎又一选择性技术。
- 刘雪来费川张永婷刘琳孙驰方燕彬杨晓锋李索林
-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检查腹腔穿刺
- TSP-1和NF—κB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机制中的作用,完善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手术获取增生期血管瘤标本,孵育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1阳性血管瘤内皮细胞传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普萘洛尔(0、25、50、100、150、200、250μmol/L)溶液,培养24h、48h及72h后,分别加入CCK-8培养液和BrdU标记液,酶标仪检测450nm处吸光度判定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Westernblot检测普萘洛尔干预前后TSP-1及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荧光双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预前后TSP-1和NF-κB通路激活失活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分选CD31阳性细胞率达98.0%。加入普萘洛尔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活性和增殖状态受抑越明显。普萘洛尔浓度达100-150μmol/L时,细胞活性和增殖开始明显受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72h时为著;TSP-1及其受体CD36表达量随着普萘洛尔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多,而NF-κBp65及p-IκBα、p-IKKβ表达量开始逐渐减少(P〈0.05)。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TSP-1逐渐激活时,NF-κBp65逐渐失活。结论普萘洛尔可能通过促进TSP-1诱导的血管生成抑制和/或阻断NF-κB介导的促血管生成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作用。
- 徐伟立张永婷李索林李英超于风雪安雯婷
- 关键词:血管瘤普萘洛尔体外培养
- 微创技术治疗先天性膈疝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先天性膈疝(CDH)是胚胎期膈肌发育停顿所致膈肌缺损,因胸腹腔压力差造成腹腔内游动的脏器疝人胸腔。随着产前诊断开展、术后康复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建立,其病死率已明显下降。然而,由于目前尚无足够前瞻性研究,有关CDH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兴起,腹腔镜或胸腔镜手术治疗CDH的技术逐渐开展。现就微创技术治疗CDH现状予以综述。
- 张永婷李索林
- 关键词:先天性膈疝微创技术腹腔镜胸腔镜补片
- 磁石辅助腹腔镜取出腹膜后缝衣针1例报告
- 2019年
- 腹腔金属针易于游走,因进入体内途径和病史长短等因素影响,金属针可能位于消化道壁内、腹腔内,也可能移行至实质脏器内或腹膜后间隙内.术前影像学检查仅能提供金属针的大致位置,术中金属针的移动性使其寻找犹如"大海捞针",是外科手术处置的难点.2016年10月,我们收治1例腹膜后缝衣针,由于金属缝衣针为铁质,具有磁性,根据既往经验采用磁石辅助腹腔镜下精准定位并成功取出,报道如下.
- 刘雪来张永婷费川杨晓锋孙驰李索林
-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缝衣针腹腔镜术前影像学检查金属针实质脏器
- 脱蜡丝线与传统丝线介导腹壁线结周围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分别采用传统丝线与脱蜡丝线在小鼠腹壁缝合打结,探讨术后早期线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情况,比较两种丝线的差异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实验动物为12只Balb/C小鼠。传统丝线组采用无菌4-0带针慕丝线,取9只小鼠,随机分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3个亚组,每组3只,术后7天取材。脱腊丝线组取3只小鼠,只在腹膜外间隙打结,术后5天取材。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各组肉眼下均未见明显异物反应和线结所致的组织学硬块。HE染色可见线结准确位于腹壁的不同解剖学位置。传统丝线组术后7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皮下组、肌内组、腹膜外间隙组小鼠的线结周围均未见巨噬细胞浸润(F4/80标志物)和炎症蛋白(IL-6、TNF-α标志物)表达。脱腊丝线组术后5天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腹膜外间隙线结周围可见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炎症蛋白表达、MHCⅠ/Ⅱ和CD4浸润,以及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和T淋巴细胞生成的细胞外基质,提示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结论脱腊丝线在腹壁组织内打结术后5天时,即可诱导线结周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及异物炎症反应,而传统丝线因表面具有蜜蜡而延迟了异物炎症反应的发生。
- 刘雪来宋岩彪单颖君张创靳晓次费川张永婷李索林
- 关键词:腹壁脱蜡超敏反应
- 腹膜闭合器改良钩针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介绍采用一次性腹膜闭合器套装内的改良钩针实施完全腹膜外疝环结扎术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就诊的腹股沟疝患儿中,26例患儿采用腹膜闭合器改良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环结扎术。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改良钩针挂结扎线经腹股沟内环体表穿刺,一次穿刺腹壁保持进出线在同一路径,采用水分离技术环绕疝缺损腹膜外套扎内环。回顾性分析患儿的基本情况、单侧或双侧疝、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评价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结果 26例患儿的年龄为11个月~3岁,男性23例,女性3例。术前诊断单侧腹股沟疝20例,双侧6例;术中证实单侧疝17例,双侧疝9例,共35侧疝。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5±1.8)和(19.6±2.1)min。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在术后24h内出院。随访9~12个月,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复发疝、鞘膜积液和皮肤结肉芽肿形成。结论 采用改良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环结扎术安全、有效、简便,脐窝瘢痕隐蔽,可用于临床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 刘雪来李龙李索林曹学会张永婷刘林李亮星
-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膜外结扎
- 丝线线结在小鼠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异物炎症反应的组织学观察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小儿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腹膜外内环结扎后有时会出现线结反应。本研究旨在探索腹壁不同层次打结与线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组,在同一小鼠腹壁左向右分别纵向剪开3个皮肤切口(0.5 cm长),分别经切口处用无菌平镊提起全腹壁,采用4-0带针慕斯线进针贯穿腹壁至壁腹膜内,经切口直视下经原针孔采用钩针将带针丝线折返钩出,经原线道出针,分别打结于皮下、肌层内和腹膜外间隙。术后7 d、14 d取材打结部位腹壁标本,连续冷冻切片用于组织学观察和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各组线结位于腹壁不同解剖层次内(皮下、肌层和腹膜外间隙组)。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检测显示术后14 d标本皮下组线结周围巨噬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异物巨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最显著,腹膜外间隙组线结周围巨噬细胞、IL-6和TNF-α的表达,异物巨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最轻微。结论丝线用于腹壁打结深度与线结异物反应呈相关性;线结位于腹膜外间隙引起异物炎症反应轻微,皮下线结异物炎症反应明显。提示对于腹腔镜监视下经腹壁腹膜外内环结扎术,将线结打在腹膜外间隙有利于降低线结炎症反应和线结反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刘雪来宋岩彪单颖君张创靳晓次费川张永婷李索林
- 关键词:腹壁动物实验
- 血管生成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病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血管生成是指源于已存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新生毛细血管的生长。血管生成参与多种复杂和重要的生理过程。而病理性的血管生成则为持续、无控性的生长,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管瘤及恶性肿瘤。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一个多因素调控参与的复杂演变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数研究认为其与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
- 张永婷费川徐伟立
- 关键词:血管瘤
- 把握腔镜手术适应证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被引量:7
- 2016年
- 腔镜技术已经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各专业,随着开展病例数的增加尤其是手术适应证的拓宽,手术难度的加大,并发症也越来越多见,尤其是先天性严重发育畸形,出生后即需矫治,腔镜手术操作空间小,暴露视野有限,镜下操作多用电外科器械或其他能量输出设备,一些腔镜手术并发症在术中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且镜下处理相关并发症仍有一定难度,常需及时中转开放手术完成。因此,如何降低腔镜手术并发症日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深刻理解和掌握手术指征、解剖结构以及精准手术操作是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术后及时准确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处理也可最大程度改善预后。
- 李索林张永婷
- 关键词: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空间相关并发症小儿外科
- 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相关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相关并发症的原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采用双钩套扎针完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2 258例的手术记录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予以分析。结果除35例因巨大疝、滑动疝、网膜嵌顿或粘连需要另外一个操作孔辅助完成手术外,2 223例成功实施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出现相关并发症25例(25/2 223,1.11%,),其中4例腹壁下血管穿刺损伤、1例髂外静脉穿刺损伤、2例脐部戳孔网膜嵌顿、1例脐部切口感染、5例线结反应、2例腹股沟区牵拉疼痛不适感、疝复发4例和鞘膜积液形成6例;无肠管或膀胱损伤以及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借助双钩套扎针实施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虽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瘢痕隐蔽美观,若术中操作不当仍可引起并发症。需要术者进一步规范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费川张永婷刘雪来孙驰刘林李萌李索林
- 关键词:腹腔镜腹膜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