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勇

作品数:94 被引量:470H指数: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细胞
  • 22篇基因
  • 16篇肝细胞
  • 14篇肝癌
  • 12篇胰腺
  • 10篇切除
  • 10篇肿瘤
  • 8篇蛋白
  • 8篇结石
  • 7篇细胞癌
  • 7篇腺癌
  • 6篇切除术
  • 6篇间质
  • 6篇肝细胞癌
  • 5篇电离
  • 5篇凋亡
  • 5篇动物
  • 5篇质谱
  • 5篇手术
  • 5篇基质

机构

  • 78篇第四军医大学...
  • 25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解放军第32...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约翰霍普金斯...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武警湖北总队...
  • 1篇解放军451...
  • 1篇解放军第四五...
  • 1篇解放军第十五...

作者

  • 94篇陈勇
  • 42篇窦科峰
  • 15篇何勇
  • 12篇杨雁灵
  • 10篇崔大祥
  • 10篇李海民
  • 9篇高志清
  • 7篇周倜
  • 7篇党军强
  • 7篇杨帆
  • 6篇乔庆
  • 6篇周峻
  • 5篇李开宗
  • 5篇董晓平
  • 5篇李剑平
  • 5篇陆向东
  • 5篇武斌
  • 5篇戴辉
  • 4篇帝振宇
  • 4篇周景师

传媒

  • 1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0篇现代生物医学...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胃肠病学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 14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大鼠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模型。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20)、门静脉缩窄组(缩窄组,n=20)和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组(联合组,n=20),其中假手术组仅予以开、关腹术,缩窄组予以单纯门静脉主干缩窄术,联合组予以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术。造模开始前和造模后7周每周采各组动物外周血行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动态观察;于造模开始前和造模后第7周测量各组动物门静脉压力及脾横、长径,于造模后第7周处死动物后计算各组脾指数并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联合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于第3周起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及缩窄组(P<0.05);而3组白细胞计数各时相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周时缩窄组及联合组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第7周时联合组的脾横径及脾长径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并且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及缩窄组(P<0.05),其脾指数亦高于假手术组及缩窄组(P<0.05)。第7周时联合组脾脏有典型的脾功能亢进的病理改变,而另2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通过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继发性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模型,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稳定,具有良好的科研应用价值。
周倜陈勇尤楠董晓平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动物
联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普通外科学教学质量被引量:4
2013年
普通外科教学过程中联合应用启发式教学、PBL+CBS教学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启发思维,拓宽视野,使普通外科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显著提高。
何勇王德盛宋文杰赵威杨昭旭周景师丁睿张宁于恒超李海民陈勇窦科峰
关键词:普通外科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两种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复制及比较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两种小鼠心脏移植模型的优缺点 ,为不同实验中选择术式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放大 16倍的显微镜和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单人操作完成同品系或者同种异体小鼠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两种术式 ,比较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以及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结果 :腹部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分别为 85 %和 6 0 % ,前者失败原因主要为出血 ,后者主要为吻合口狭窄。两种术式同种异体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无明显差异〔(7.6±0 .9)天vs(7.5± 1.0 )天 ,P >0 .0 5〕 ,二者均明显短于同系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平均 >10 0天 ) ;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存在明显差异 ,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的受者准备、动脉和静脉吻合以及总手术时间上均比腹部异位心脏移植短。结论 :应根据实验需要选择 ,如注重手术成功率时 ,应选择腹部异位心脏移植 ;注重缩短手术时间时则应选用颈部异位心脏移植。
周景师窦科峰孙凯李海民陈勇
关键词:心脏移植小鼠模型移植免疫
血清酶的活性变化对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酶的活性变化对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276例患者的资料,分为合并肝癌组(病例组n=86),未合并肝癌组(对照组n=190)。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腹水,肝性脑病,TBIL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作为校正因素,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ALP异常升高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正常患者的2.432倍(OR:2.432,95%CI:1.271-4.655),GGT异常升高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正常患者的6.268倍(OR:6.268,95%CI:3.219-12.208)。结论:ALP和GGT异常升高是乙肝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杨涛陈勇窦科峰何勇杨雁灵党军强杨帆姜巍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肝癌血清酶
精神分裂症相关蛋白Dysbindin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2020年
目的研究肌营养不良短小蛋白结合蛋白(Dysbindin)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胆碱能激动剂卡巴胆碱的关系。方法通过慢病毒和小干扰RNA分别构建Dysbindin上调组和下调组胰腺癌细胞系,通过Transwell实验验证Dysbindin和卡巴胆碱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卡巴胆碱对Dysbindin的影响以及卡巴胆碱和Dysbindin分别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Dysbindin上调组胰腺癌细胞转移侵袭能力增强,且与对照组相比,Dysbindin上调组上皮型钙黏蛋白减少[(0.94±0.00)比(0.74±0.08)],而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增加[(0.60±0.17)比(1.33±0.10)],且Snail增加[(0.43±0.11)比(0.81±0.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ysbindin下调组结果相反。与对照组相比,卡巴胆碱实验组胞质紧密粘连蛋白1增加[(0.16±0.06)比(1.40±0.15)],且N-cadherin减少[(1.34±0.13)比(1.03±0.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sbindin能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及EMT转化,卡巴胆碱能抑制Dysbindin的表达以及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和EMT进程。
朱东烈陈勇
关键词:胰腺肿瘤卡巴胆碱上皮间质转化
p7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背景:p73基因是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7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突变程度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检测35例肝细胞癌和配对癌旁组织,以及10例转移淋巴结和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采用内含子PCR产物StyⅠ酶切分析法调查标本的杂合性;采用PCR鄄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p7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35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有26例p73mRNA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则呈低表达,两者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20例中高分化癌组织中有13例p73mRNA呈中高表达,15例低分化癌组织中有13例p73mRNA呈中高表达,两者阳性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18例Ⅰ~Ⅱ期肝细胞癌标本中有9例p73mRNA呈中高表达,17例Ⅲ~Ⅳ期肝细胞癌标本中p73mRNA均呈中高表达,两者阳性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10例转移淋巴结组织中p73mRNA均呈高表达,而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12例杂合性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有10例p73基因存在G/C:A/T双等位基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则均为G/C表达,未见A/T表达。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未见p73基因突变。结论:p73基因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突变可能不是p73基因起作用的主要方式。
李永奇崔大祥金桂秋郭晏海陈勇
关键词:P73基因肝细胞癌基因表达抑癌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
活体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对小鼠急性肝衰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在活体内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肝组织内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了解目的基因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通过观察小鼠急性肝衰模型的生存率、肝功能变化、肝组织病理改变来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急性肝衰的治疗作用,通过检测肝组织中PCNA指数的变化了解肝脏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染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后在血清中可检测到hHGF的表达,而且可持续1周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转染hHGF基因组的生存率明显提高(40.0%vs11.5%,P<0.05),血清ALT、TBi明显降低,肝组织中PCNA指数也明显升高。结论活体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可获得表达,而且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急性肝衰小鼠有治疗作用。
何勇周峻陈勇李海民赵青川窦科峰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谷丙转氨酶
人补体衰变加速因子、补体膜辅助调节蛋白及CD59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序列分析
2006年
目的:构建人补体衰变加速因子(Decayacceleratingfactor,DAF)、补体膜辅助调节蛋白(membranecofactorprotein,MCP)、CD59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DAF、pSecTag2/HygroB-MCP、pSecTag2/HygroB-CD59。方法:应用PCR方法,从DAF-pGEM-TEasyVector、MCP-pGEM-TEasyVector和CD59-pGEM-TEasyVector分别克隆所需的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BglandXhol消化后,插入到具有相应酶切位点的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HygroB中,分别构建人DAF、MCP、CD59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分析。结果:DAF基因大小为1049bp,MCP基因大小为1065bp,CD59基因大小为312bp,与genbank中记载的人DAF、MCP和CD59cDNA序列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成功构建DAF、MCP和CD59真核表达质粒,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及研究转基因肝脏奠定了基础。
乔庆窦科峰陈勇张静李剑平毛海泉
关键词:基因真核表达
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大鼠肝癌发生率的影响
2012年
目的:通过对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大鼠药物诱导肝癌过程中进行脾脏切除,探讨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大鼠肝癌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雌雄SD大鼠性别内分别分为对照组、脾亢组、脾亢切脾组,脾功能亢进大鼠模型采用门静脉缩窄术联合脾静脉结扎术进行制备,各组均予以DEN(二乙基亚硝胺)腹腔注射,按体重20mg/kg给药,每周3次,12周停药,14周处死。其中,脾亢脾切除组于给药第四周进行脾切除术,手术恢复期间持续给药。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肝脏大体变化及病理改变,计算成瘤率。结果:实际成瘤率显示脾亢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雄性脾亢切脾组的成瘤率较脾亢组有所降低。雌性脾亢切脾组成瘤率同脾亢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状态下进行脾切除,对于雄性能减低肝癌发生的风险,对于雌性的意义不大,给临床实际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吴楠陈勇周倜杨帆陈亚峰郑志刚曹阳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DEN
胰管结石影像特点及临床处理策略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影像学特点及选择治疗策略。方法 对 4 3例胰管结石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结石分布部位、大小、胰管形态学特点、诊断方法和内科保守治疗方法、ERCP取石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  4 3例胰管结石经影像学诊断 4 2例 ,1例术中探查发现 ;其中B超确诊 2 0例 ,CT 10例 ,ERCP 12例。结石位于胰头部 10例 ,胰体、尾部 2 9例 ,广泛分布 4例。对2 0例位于胰体、尾部的单发胰管结石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 ;6例结石位于胰头部者行ERCP乳头切开取石 ;17例患者胰管结石为多发 ,且广泛分布 ,大小在 0 .8~ 2 .5cm ,并伴有胰管形态学改变 ,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B超、CT或ERCP是确诊胰管结石较理想的方法 。
陈勇何勇赵建刘洋刘云峰曹华梁何辉高志清窦科峰
关键词:胰管结石影像学并发症慢性胰腺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