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璠
- 作品数:36 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胸“打孔”食管超声引导下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
- 2018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胸闷、心慌、气促半月"入院。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Ⅵ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心脏彩超检查示:主动脉无冠瓣呈囊袋样向右房侧膨出,长约25 mm,顶部见破口,大小约4 mm,见连续分流频谱,速度451 cm/s,压差81 mmHg;
- 王石雄柳德斌高秉仁王小锋王炜王玮璠马麒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封堵治疗微创
- 经胸封堵夹层破口在局限性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 王石雄韩磊王炜柳德斌高秉仁岳晓通王玮璠马麒贺逢孝
- 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与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对比分析主动脉弓三分支覆膜支架手术与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icence、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与万方、CNKI中文数据库,纳入建库至2020年2月对比三分支覆膜支架手术与孙氏手术重建Stanford A型夹层主动脉弓的临床研究。选取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30 d死亡率、截瘫、脑栓塞及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为评价指标,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篇队列研究,共391例患者(181例三分支术,210例孙氏术)。结果显示,与孙氏手术相比,三分支覆膜支架手术体外循环时间[SMD=-37.78,95%CI:(-66.34,-10.22),P=0.007]、主动脉阻断时间[SMD=-34.33,95%CI:(-61.62,-7.04),P=0.001]、深低温停循环时间[SMD=-12.10,95%CI:(-23.47,-0.73),P=0.004]较短。术后30 d死亡率、截瘫、脑栓塞及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相比于孙氏手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未来需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价其远期临床效果。
- 王石雄金侨英李勇男吴世群关心王玮璠柳德斌高秉仁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 快速城镇化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快速城镇化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机制,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地级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和医疗卫生服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快速城镇化扩大了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规模,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快速城镇化能够通过集聚效应、管理能力提升、技术升级,提升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能力。结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配置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 王巍王玮璠
- 关键词:城镇化
-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治疗左心房粘液瘤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对比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开胸治疗左心房粘液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1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5.1±15.4)岁;正中开胸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49.4±11.9)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死亡;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组与正中开胸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3~106个月,两组患者粘液瘤术后均无复发。结论与传统开胸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比较,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可作为左心房粘液瘤治疗的常规术式。
- 贺逢孝王玮璠王石雄王炜马麒薛羽柳德斌高秉仁孙婧
- 关键词:粘液瘤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栓塞
- 经胸骨旁入路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245例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骨旁入路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并比较3种入路方法的优缺点。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294例患儿采用不同穿刺入路行微创封堵VSD。经胸骨左缘一右心室入路(A组)209例,于胸骨左缘第3或第4肋间,1.0—2.0cm切口入胸,右心室表面荷包中心穿刺,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直接将输送管和封堵器一起送入VSD完成封堵,也可用尖端折弯成“L”型输送系统进入VSD后,再推入封堵器完成封堵。经胸骨右缘-右心房入路(B组)36例,于胸骨右缘第4或第3肋间,1.0-2.0cm切口入胸,右心房表面荷包中心穿刺,在食管超声引导下,插入“S”型中空探条,经三尖瓣后先将探条尖端送人VSD口,再经中空探条置入导丝,建立轨道后完成封堵。经胸骨下段正中一右心室穿刺入路(C组)49例,于胸骨下段正中1.5—3.0cm切口,锯开胸骨下段入胸,后续方法与A组相同。3组间年龄、体质量、VSD直径和封堵器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SD部位不同。结果A组封堵成功205例(98.1%,205/209),B组35例(97.2%,35/36),C组48例(97.9%,48/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内操作时间A组(10±6)min、C组(7±5)min,均少于B组(19±11)min;切一缝皮时间A组(40±15)min、B组(43±17)min,均少于C组(55±21)min。住院时间A组(5.9±2.2)天、B组(5.5±2.7)天,均少于C组(8.3±3.6)天。随访1~43个月,3组患儿均无明显残余漏、瓣膜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和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结论经胸骨旁微创封堵VSD安全、有效,较胸骨正中入路创伤小,患儿恢复更快。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VSD的判断非常重要,应根据VSD的大小、部位、走行路径、左向右分流方向等因素,个体化的选择手术入路。
- 柳德斌王小锋王炜王玮璠王石雄马麒高秉仁
- 关键词:胸骨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漫谈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
- 2020年
- 十九世纪中叶,乙醚和氯仿的出现保证了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人们开始逐步对心脏损伤的外科修复产生浓厚兴趣,尝试在动物实验室进行心脏损伤修复等相关研究。外科之父奥地利医生Theodor曾经说过:“在心脏上动手术,是对外科的亵渎,任何试图在心脏上进行手术的人都将身败名裂”。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心脏一直是外科手术的禁区。但是随着外科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进一步对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所认识,心脏外科慢慢地蓬勃发展起来。本文就心脏外科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史为鉴,开拓未来。
- 李勇男王玮璠马麒贺逢孝赵应录高秉仁柳德斌
- 关键词:心脏外科心脏损伤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室外科医疗外科修复
-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97例经验总结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经胸壁三孔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2-2018-02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接受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41例;年龄20~73岁,平均(58±17)岁。所有患者患有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其中鲁登巴赫综合征3例,合并心房颤动19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40例。手术采用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行心肌保护,完全胸腔镜下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结果:本组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全组无术后残余漏、瓣周漏,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分别为肾功能不全4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中扩大切口1例,均顺利恢复。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5±45) min;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2±41) min;平均手术时间(238±57) min。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9±11) h,平均ICU停留时间(28±13) h,术后平均引流量(278±86) ml,平均住院时间(9.5±3.8) d。术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降低(P=0.112),术后左心房明显缩小(P=0.046);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P=0.039)。置换后的人工瓣膜和成形后的自体瓣膜均正常关闭,无瓣周漏,无狭窄或关闭不全。随访3~72个月,全部病例中,5例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表现,余无其他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的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在二尖瓣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 王炜王玮璠王石雄马麒赵应录韩磊贺逢孝薛羽柳德斌高秉仁
-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心脏瓣膜假体植入二尖瓣
- 微创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三种入路经验总结
- 柳德斌王炜王玮璠王石雄马麒贺逢孝高秉仁
- 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通并左室附壁血栓一例探讨
- 2017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的诊治要点,避免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双下肢酸痛、乏力,发现心脏肿物5 d收入院。1年前因胸骨后疼痛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未见血管狭窄。本次入院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左室前间壁室壁变薄,回声增强,正常结构及运动幅度消失,心尖部探及略高回声团块附着,考虑左室前间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尖部附壁血栓形成。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下肢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栓形成。冠脉造影未见血管明显狭窄。完善术前准备后在体外循环下取出心尖部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血栓形成,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心肌梗死后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临床少见,易误漏诊,且对其他组织器官威胁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 薛羽高秉仁王石雄柳德斌王炜王玮璠马麒
-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形成黏液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