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钢

作品数:6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妊娠
  • 2篇肿瘤
  • 2篇米非司酮
  • 2篇绝经
  • 2篇非司酮
  • 1篇蛋白
  • 1篇动脉阻断
  • 1篇血清
  • 1篇血清ALP
  • 1篇异位妊娠
  • 1篇治疗异位妊娠
  • 1篇人绝经期促性...
  • 1篇妊娠结局分析
  • 1篇生成素
  • 1篇输卵管
  • 1篇双侧输卵管
  • 1篇剔除术

机构

  • 6篇汉中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陈钢
  • 2篇王佩红
  • 1篇赵莉
  • 1篇何红霞
  • 1篇汤进
  • 1篇张婷
  • 1篇岳红
  • 1篇苗群英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腹腔镜全子宫并双侧输卵管切除对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并双侧输卵管切除对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妇科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后子宫良性肿瘤患者145例(含19例脱落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切除双侧输卵管分组,观察组86例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照组59例保留双侧输卵管,剔除脱落病例,观察组最终纳入75例,对照组最终纳入51例。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术后24个月,对比手术前、术后3、12、24个月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值(resistance value,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变化,并行改良更年期综合征(Kupper man)评分,记录随访24个月内输卵管病变、盆腔包块及再手术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12、24个月E2、FSH、L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个月E2显著低于对照组,FSH、L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Vmax、Vmin显著下降,RI、PI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末期Kupperma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卵管病变、盆腔包块发生率分别为0、5.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1%、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并双侧输卵管切除对卵巢功能有不良影响,会加重绝经后症状,但可降低术后输卵管病变、盆腔包块发生率。
陈钢何红霞
关键词:子宫良性肿瘤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 比较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85例异位妊娠患者,按自愿原则选择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7 d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β-HCG)值的变化及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β-HCG值降低较对照组快,恢复正常的时间短(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与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均能有效治疗异位妊娠,但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恢复快,能较彻底治愈患者。
蒋秋丽陈钢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腹腔镜检查
来曲唑联合HMG治疗不同体质量指数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应用来曲唑(LE)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的促排卵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妇科治疗的300例PCOS不孕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BMI将其分为体质量过低组72例、正常体质量组75例、超重组74例和肥胖组79例。检测所有患者的激素水平后,应用来曲唑联合HMG促进排卵,比较四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四组患者的雌二醇(E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数越大,睾酮(T)值越大,超重组和肥胖组的T值为(0.73±0.42)ng/mL和(0.88±0.51)ng/mL,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组的(0.45±0.21)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数越大,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LH/FSH)值越小,超重组和肥胖组的LH/FSH值为1.14±0.58和1.12±0.62,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组的1.37±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过低组患者的T值和LH/FSH值分别为(0.44±0.18)ng/mL和1.62±0.93,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6%和8.46%,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组的21.33%;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流产率为5.41%和6.33%,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组的0;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生化妊娠率为6.76%和6.33%,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组的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过低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生化妊娠率分别为11.11%、1.39%和2.78%,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MI的PCOS不孕患者进行来曲唑联合HMG促排后的效果和妊娠结局不同,BMI指数越高,睾酮水平越高,临床妊娠率越低,流产率和生化妊娠率越高。低体质量的妊娠结局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得出有影响的结论,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不够,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张婷李颖王佩红赵莉蒋秋丽陈钢马丹苗群英
关键词: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来曲唑体质量指数排卵妊娠
血清ALP、HE4联合SII指数与卵巢癌肿瘤良恶性程度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附睾分泌蛋白4(HE4)联合全身免疫炎症(SII)指数与卵巢癌肿瘤良恶性程度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0年6月至2023年4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8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LP、HE4表达水平,计算SII指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ALP、HE4表达水平及SII指数,分析血清ALP、HE4表达水平及SII指数与卵巢癌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使用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卵巢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的血清ALP、HE4表达水平分别为(156.23±38.74)U/L、(308.36±45.24)pmol/L,均高于对照组[(86.92±10.45)U/L、(50.23±12.47)pmol/L],SII指数为548.93±70.95,大于对照组(352.12±4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卵巢癌患者病理分期增大和分化程度减小,其血清ALP、HE4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SII指数呈增大趋势,血清ALP、HE4表达水平和SII指数在不同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卵巢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en相关性分析,卵巢癌患者血清ALP、HE4表达水平和SII指数与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ALP、HE4联合SII指数预测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9.76%,特异度为60.37%,AUC为0.923。在80例卵巢癌患者中,术后随访12个月,发生复发转移15例,占18.75%。经COX回归分析,病理分期、分化程度、ALP、HE4、SII指数均是卵巢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ALP、HE4表达明显上调和SII指数明显增大,与其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对其预后具有一定影响,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岳红汤进陈钢
关键词:卵巢癌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和B组(52例),分别给予米非司酮6.25 mg.d-1、12.5 mg.d-1,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子宫大小和CA125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的总有效率为94.4%,稍低于B组9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月经周期、经量及痛经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CA125明显降低(P<0.05),而A组和B组之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4%和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给予米非司酮6.25 mg.d-1治疗剂量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陈钢蒋秋丽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米非司酮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术后并发症及生育的影响被引量:42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并发症及生育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子宫肌瘤9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阻断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和常规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2例)两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分泌激素水平[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和窦卵泡计数(AFC),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2年妊娠和复发情况。结果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组内及组间血清E2、LH、FSH水平及AF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卵巢功能情况及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对内分泌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少、妊娠率高、复发率低。
陈光陈钢王佩红
关键词:子宫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促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