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见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市皮肤病防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序列特异性
  • 3篇序列特异性引...
  • 3篇序列特异性引...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梅毒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3篇合酶
  • 2篇蛋白
  • 2篇杀伤
  • 2篇杀伤细胞
  • 2篇杀伤细胞免疫...
  • 2篇湿疹
  • 2篇受体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免疫
  • 2篇细胞免疫球蛋...

机构

  • 9篇济南市皮肤病...
  • 3篇山东省血液中...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山东省皮肤病...

作者

  • 9篇王大见
  • 4篇翟学英
  • 3篇张毅
  • 3篇朱传福
  • 3篇宋永红
  • 3篇刘艳
  • 3篇聂向民
  • 3篇张雪燕
  • 3篇庄云龙
  • 2篇刘丽
  • 2篇刘虹
  • 2篇于德宝
  • 1篇周娟
  • 1篇竺青
  • 1篇张福仁
  • 1篇刘鸣
  • 1篇刘岩松
  • 1篇张明玉
  • 1篇阮振强

传媒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与血清离子钙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域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3个月以上的一种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1PHN是带状疱疹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与年龄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相对增高:疼痛多于1年内逐渐自发性减轻至消退,多数患者发生顽固性疼痛,伴随多种感觉;PHN在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占有很大比率.疼痛可在皮损消退后持续数月至数年:由于发病原因不明,治疗方法有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翟学英张守利王大见于德宝张明玉侯俊领刘鸣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老年带状疱疹血清离子钙年龄因素持续性疼痛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手足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2例手足慢性湿疹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熏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NB-UVB治疗仪进行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分别为(9.33±1.36)分、(9.32±1.45)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8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2.88±0.96,显著低于对照组(4.27±1.84)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87,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7%,和对照组83.33%相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 0,P<0.05)。结论在手足慢性湿疹治疗过程中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进一步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雪燕王大见李进丽翟学英
关键词:手足部位慢性湿疹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中药浸泡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6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中药浸泡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掌跖角化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浸泡每日l次,30 min/次,1次/d,同时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2次/d,共8周。对照组:仅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2次/d,连用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9.30±3.02)分和(10.18±2.8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分别为(1.89±0.62)分和(4.18±1.3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3,P<0.05)。治疗组痊愈率52.9%,有效率91.2%,对照组痊愈率32.4%,有效率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6%,对照组为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浸泡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疗效高、复发率低。
张雪燕王大见翟学英
关键词:浸泡复方氟米松软膏掌跖角化性湿疹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P、AE、AG和单体型1、6、17与梅毒的关系
2011年
目的分析山东地区汉族梅毒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型和单体型的多态性,探讨其与梅毒发生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山东汉族梅毒患者190名和健康对照者192名的KIR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共检出KIR基因型25种,其中包括新的基因型11种。25种KIR基因型共由12种单体型和6种未知单体型组成。在健康对照组中,KIR基因型P的频率显著高于梅毒患者组(P<0.05),其OR值为0.304;在梅毒患者组中,基因型AE和AG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健康对照组中,单体型17的表型频率显著高于梅毒患者组(P<0.05),其OR值为0.321;在梅毒患者组中,单体型1和6的表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体型A和B在这2组人群的分布频率差异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R基因型AE和AG可能是梅毒的易感基因型,基因型P可能是梅毒的抗性基因型;KIR单体型1和6可能是梅毒的易感单体型,单体型17可能是梅毒的抗性单体型。
庄云龙张毅朱传福宋永红王大见聂向民刘艳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单体型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梅毒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者男,31岁。双下肢红色丘疹并结节11年余,加重伴疼痛4年。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损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予每天口服硝苯地平片20mg,后结节变小,疼痛消失。随访1年,疼痛未见复发,结节未见增大。
王大见景鸣杨继广
关键词:平滑肌瘤多发性皮肤硝苯地平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麻风溃疡三例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麻风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麻风3例患者的自体血10~20mL,经2次离心后,获取高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在麻风溃疡周边及溃疡面内注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次数情况下,麻风溃疡的愈合时间、愈合面积等情况。结果:3例患者中,2例患者的3处溃疡得到治愈,1例患者的溃疡面积缩小了95%。结论:PRP疗法治疗麻风溃疡简单、安全、有效。
于德宝于德宝刘岩松阮振强王大见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麻风溃疡
75%酒精持续湿敷一次性治愈虫咬性皮炎疗效报告
翟学英张雪燕王大见李进丽杨娜娜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HLA-C基因分组与梅毒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HLA-C基因分组与梅毒的相关性,以期发现梅毒的抗性基因型。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山东汉族231例梅毒患者和247例健康个体的HLA-C基因分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梅毒患者组HLA-C1C1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LA-C1C2和HLA-C2C2以及HLA-C1组和HLA-C2组的基因型频率在2人群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山东汉族人群中HLA-C1C1可能是梅毒的抗性基因型。
刘丽庄云龙乔文本刘虹张毅刘艳聂向民宋永红朱传福王大见
关键词: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梅毒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和白细胞抗原C基因与梅毒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山东汉族梅毒(Syphilis)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梅毒发生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对山东汉族231例梅毒患者和247例健康个体KIR和HLA—C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在检测的全部个体中,框架基因KIR2DIA、KIR3DL2、KIR3DL3和KIR3DPI的表型频率均为100%。抑制型K/R基因的表型频率在梅毒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梅毒病例组激活型KIR2DS3和KIR3DS1基因的表型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0,P=0.038),而KIR2DS5基因的表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OR=0.575)。梅毒病例组纯合子(homozygote)HLA—C1C1基因型的表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0,OR=0.667)。梅毒病例组HLA—C1C1-KIR2DL3基因型的表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8,OR=0.647)。结论KIR2DS3、KIR3DS1基因可能是梅毒的易感基因、KIR2DS5基因,HLA—C1C1和HM—G1C1-KIR2DL3基因型可能是梅毒的抗性基因(型)。
乔文本刘丽庄云龙刘虹周娟竺青张毅刘艳聂向民宋永红朱传福王大见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